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九霄宝殿中,张寂仙尊手中摊开一份报纸。

房玄龄瞥了一眼,立刻意识到大事不妙。

果然,这《天机特刊》并未契合仙庭之意旨。

张寂面如止水地道:“邢国公,此《天机特刊》,到底所为何事?”

房玄龄决意自行承担责咎:“陛下,微臣在万载郡王府的酒楼之中,品尝了灵薯,心生好奇之下便询问其产量。”

“未曾料想,此事竟令微臣大惊失色!此灵薯,堪称天地间的瑞气之宝。一旦广为流传,我大唐黎民将再无饥荒之虞。”

“此外,《大唐仙谕》涉及到了陛下的宏图大略,朝中众公卿对此视若无睹,反倒是对我《大唐仙谕》更为有利。然而,民间却颇有微词。”

“特别是那些修道之人,认为朝廷仙令竟与世俗杂物混杂一处。因此,微臣一直在思考如何扭转修道之人对《大唐仙谕》的看法。否则,倘若连修道者都不认同,将来《大唐仙谕》又如何能引领民间舆论走向呢?”

张寂闻之默然,内心暗赞。

房乔此人果真是智者中的翘楚,早已揣摩透彻了他的真实意图。

尚未追责,便已备妥应对之策。

此举实属空前未有。

须知,房乔光明正大,断非那等诿过于人的宵小之辈。

张寂开口询问:“这《天机特刊》,并非出自你手吧?”

房玄龄严肃答道:“微臣身为《大唐仙谕》的主编,自然是微臣所做的决策。”

张寂轻笑出声:“房乔,你为何这般竭力袒护他呢?”

此番提及,房乔已被唤回邢国公之名,火气也随之消散。

房玄龄依然坚守己见:“确是微臣的决定无疑。”

张寂并无深究之意,只是感慨道:“那灵薯之事,在万载郡王手中,朕身为他父皇,怎能不知其存在呢?”

“朕之所以迟迟未将灵薯广为传播,乃是欲让卢国公悄然推行此事。”

房玄龄这才茅塞顿开。

原来,陛下早已有了周密的布局。

张寂再度摇头道:“往昔朝廷仙令对于百姓裨益良多,然民间只知道武星祈望的仁德善良,却不知这一切皆源于朝廷之力。”

明白了!

原来陛下顾虑的是,这灵薯般的神奇事物一旦普及开来,恐怕会让武星祈望获得难以估量的民心。

毕竟,民以食为天,这样的民心力量可是极为可怕的。

房玄龄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懊悔不已。

看来,他在民间时日尚短,见识尚浅。

“陛下,微臣错了!”

房玄龄自觉羞愧难当,身为中书省中书令,竟忽视了这一层面。

此时,侍卫禀告:“陛下,宫门外有大唐日报社的人前来,声称有急事需找邢国公商议。”

房玄龄心中一沉,这原是陛下事先的安排,此刻却似乎失去了意义。

但既来之,则安之,他也不能当众戳破陛下的布置,否则岂不让陛下难堪?

这对父子之间的事务,自有他们的处理之道。

身为臣子,这可真是让他左右为难。

张寂好奇心起,询问道:“《大唐仙谕》究竟有何要事?”

侍卫回答:“说是有关一份问卷调查的事宜,老奴已经将其带了过来。”

“呈上来!”

张寂接过查看,发现其中的数据分析新颖独特。

再细读内容……

砰——

张寂一掌重重地击在了法桌上。

房玄龄心中瞬间泛起一道惊雷般的震颤。

看来,事情怕是要露出破绽了!

“原来如此!”

张寂面上闪烁着仙霞般的红光,激动之心难以自抑,手中玉简微微颤抖,如何能不让他欣喜若狂?

原本,张寂以为依靠红薯这一灵植提升自身声望的宏图大计已然破产。然而面对房玄龄,他又该如何言说?毕竟,眼前这位可是他的股肱之臣。况且,引发此事的源头竟还是他那位名义上的亲子。

正当他感到无比憋屈之际,未曾想,阴差阳错之间,竟然凭借着一份《太清天报》的特刊,就此成就了他的愿望!

“房乔,你来看看这份民意调查吧。”

张寂淡然一笑,将手中的灵识探测卷轴递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接过一看,不禁脱口而出:“果然非凡!”

此刻,大唐其他地域暂且不论,但仅看今日的长安一隅,寻常百姓对朝廷的感激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皆因坊间流传,红薯乃是由大唐祥瑞张寂受仙人点化所得,此物赐福大唐万民,驱散饥饿之苦。

据说,张寂在一次微服游历山林时,偶遇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老者赠予张寂一颗红薯。起初,张寂对此红薯亩产之丰盈表示怀疑,欲向老者提出疑问,孰料抬首之间,却发现老者已消失无踪。

回到朝堂之后,张寂对此事念念不忘,依照老者所授之法,他将红薯交由一名少年耕种试验。经过一年有余的努力,少年终于取得了确切的数据。随后,此事上报朝廷,并催生了《太清天报》的诞生。

张寂遂下令,《太清天报》特刊公布红薯之事,让天下人知晓此宝物。自此,大唐百姓因红薯得以安居乐业,不再担忧忍饥挨饿的日子。

此事真假与否,民间百姓早已深信不疑。你看,《太清天报》不是确凿无疑吗?其特刊记载的事情岂会出错?

正是张寂此举,使他在万民之中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恩泽。一时间,张寂的声望如日中天,达到了巅峰。至于那些世家豪门是否信服,他并不在意。他深知民心即天命,得了民心便等同于拥有一切。

李唐皇族的地位也因此在大唐境内更加稳固,而张寂因玄武门之变而遭受的诟病也将随之消减。

对于这位张家圣,房玄龄自然是五体投地,暗叹一声:此子实乃天纵奇才,非比寻常!

紧接着,舆情战果显现,水军悄然行动,成效显着!

尽管红薯的提前曝光打乱了张寂原有的计划,却也意外地提早实现了他的宏大目标。而且,这其中还巧妙地提到了他自身。

原来那个少年,正是指的他自己。而那位白胡子老者的形象运用得恰到好处,恰好迎合了百姓心中的神仙信仰。虽未直言,但民间早已有共识,认定那白胡子老者便是神仙下凡,赐予张寂红薯之举便是上天对他帝位的认可。

张寂微笑着对房玄龄说道:“房乔啊,这红薯其实出自万年县男那孩子的手,朕不可居功自傲。”

“但他这般将功劳推给那个白胡子老者,朕也不能过多解释。如此一来,朕便只好顺着民意了。”

房玄龄立刻领悟,双手抱拳道:“陛下,万年县男虽对国家有重大功绩,但依旧位列大唐爵位之末,如此恐怕会让大唐子民心中凉薄,减弱他们矢志报效朝廷的决心。”

张寂故作沉吟状,询问:“房乔,你认为此事该如何处置?”

房玄龄答道:“万年县男此番功绩,既不可不予奖赏,又不宜过分奖赏。”

听闻此言,张寂陛下面露不悦之色,反问:“邢国公何以这般见解?”

毕竟也是朕的亲子,怎能这般锱铢必较呢?一个小小的爵位,何必如此吝惜?

房玄龄神情肃穆地回应:“陛下,万年县男尚未成年,但他才智出众,不但为大唐引进了灵薯,还发明了灵耕犁,并创办了《大唐仙报》。”

“若此刻便将其爵位抬高,将来一旦再立新功,又当如何加封呢?”

张寂听罢,连连点头称是。

然而房玄龄心中却另有盘算,陛下日后的身份早晚需回归真身,此时还不是过于引人注目的时候,否则一旦提前暴露,只怕会给陛下带来诸多困扰。

于是提议:“那就将万年县男的爵位晋升两级,封为万年县伯,其父李阳亦晋升两级,封为万年县侯。”

房玄龄见状暗自摇头,陛下果然手腕高明,连自己的爵位都顺便提升了,真是让人叹服不已!

此刻,他又忆起张家圣提及的大唐修真施政指南,遂详细禀告给张寂陛下。

只听得一声轻响——

张寂陛下听完,心中的震惊可谓溢于言表。但他依然兴致缺缺地挥了挥手,示意房玄龄退朝并着手拟定诏书。

房玄龄退出甘露殿时,不禁轻轻叹息,陛下的儿子太过出色,对他而言并非全然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