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阳春觉得自己不是个喜好甜食的人,所以就算是再好吃的甜食,对他来说也不过是一般般而已。

本以为这次也是如此,却不想凉糕才入口,便让他一怔。

刚才扛着桌子来,路途算不上遥远,但也觉得周遭酷热难耐。

可这凉糕冰凉弹牙间,又带着丝丝香甜的口感。

一口下肚,只觉得周身燥热也被抚平。

“婶子,这凉糕太好吃了!”张阳春急忙开口,双眼亮晶晶的。

家中这几日为了消暑也煮绿豆汤,可他觉得都没有这个凉糕消暑。

“娘,这个凉糕真不错,我觉得女人和孩子应该会更喜欢。”

不只是秦雷,便是秦风也跟着赞同:“这凉糕好吃又消暑,便是那些男人也不会拒绝这等消暑良品。”

张阳春不知道,可秦风和秦雷却是清楚,这凉糕的材料是大米做成的。

大米饭他们也吃过,的确很香,却没想到竟然还能做出这种消暑的食物。

有了他们的肯定,季晚晚信心大涨。

“娘,我刚才问了,这书院的学生约莫再有一刻钟左右就能下学,我们等等就行。”

一刻钟的确不算久,他们也就省了再去跑别的地方了。

几人闲聊了一会,季晚晚才知道秦雷和张阳春之所以认识,是因为有一次他在面馆想问问找活计的时候,遇到一伙人黑心的想要在张家的面馆里放虫子讹钱。

好在他进了面馆想问问招不招小二正巧看见了,不然张家怕是要被讹不少钱。

虽然张家面馆因为生意惨淡不需要小二,但张阳春和秦雷也就此成为了朋友。

一年中总有农闲的时候,秦雷又是个向往在镇上找活计的。

他到镇上的时候时常会给张阳春带些山里的水果,张阳春会请他吃面。

一来二去,他在张家父母面前的口碑极好。

也是因此,在听说他们需要借桌子的时候,张阳春的父母才会不仅不收铜板,甚至直接让儿子来帮忙。

“咚咚咚!”

沉闷的钟声响起,青山学院关闭的大门也被打了开。

学子们穿着学院特有的青色长衫三三两两的走了出来。

见此,季晚晚也扯开嗓子喊了起来。

“卖凉糕咯,两文钱一碗的凉糕,冰凉可口,回味甘甜。”

“两文钱你买不了吃亏,两文钱你买不了上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卖凉糕了,爽滑可口,回味甘甜!”

听到季晚晚的话,秦雷也急忙跟着喊。

本来他们摊子在学院门口就很显眼。

在别的小摊贩都是将东西摆在门口招揽客人的时候,季晚晚他们却是扯着嗓子喊,自然很快便将大家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凉糕?什么是凉糕?”一个学子问身旁同窗。

身旁同窗摇了摇头:“我也是第一次听闻,不过听起来好似挺好吃的。”

“可不是?而且听那妇人的意思,这东西吃起来冰凉消暑,才两文钱倒是不贵。”

一边说着,几人也正好走到季晚晚面前。

“婶子,你方才说这叫凉糕的东西冰凉可口,那给我来一碗吧。”

“对对,还有我,给我也来一碗。”

季晚晚接过铜板,吩咐道:“大郎,二郎,你们给客人盛凉糕。”

季晚晚放好铜板,又继续吆喝起来。

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在听到吆喝的时候掏钱尝试新事物。

虽然听起来不错,但实际上谁知道呢?

毕竟两文钱的东西,真不好吃,他们也不可能追着一个妇人退钱,这样岂不是有失身份?

可也不想被人蒙骗,所以不少人便都盯着最先掏钱的那两同窗。

只见那二人看着手中的竹碗,里边的凉糕是米白中带着晶莹之感。

手轻微晃动,里边的凉糕也跟着晃动起来,随着手的停止又恢复原样。

“这看起来,的确软弹,就是不知道味道如何。”

说着,那人有些等不及便舀了一勺送入口中。

只一口,不由得闭上双眼,细细品味其中滋味。

身旁另一人见状,也尝试起来。

“嘶!冰冰凉凉的,当真是冰凉可口,回味甘甜,饶是我并非喜甜食之人,也不得不承认,这凉糕吃一口的确让人暑气全消。”

少年说得有部分是因为自己第一个尝试,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心理原因把凉糕的作用扩大化了。

对季晚晚来说,却是求之不得。

反正这人她也不认识,也不是托,各人感觉不同,她也不怕别人质疑。

“的确,如此炎炎夏日,凉糕入口冰凉,一抿即化,当真令人难忘。”

“罗兄生性耿直,从不阿谀奉承,既然罗兄说好吃,味道一定差不了。”

“对对对,婶子也给我来一份。”

“我要两份。”

“还有我,我家就在附近,待会带回去给我娘子和孩子都尝尝......”

二人的肯定,换来了其他学子的争相购买。

有的自己吃,有的是带给家里老婆孩子吃。

季晚晚这里收钱收到手软,秦风和秦雷则是忙不停手。

虽然忙碌,但二人的唇边的笑容却怎么也压不下去。

“上边还有红糖,婶子,如此精贵的吃食,两文钱怕不是要亏本?”

那位姓罗的男子吃完手中的凉糕,不由担心季晚晚会不会亏本的问题。

才吃到这么好的凉糕,可别没几天就不卖了!

季晚晚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淳朴的人,竟然担心自己会亏本,不由得笑了笑。

“这两文钱的凉糕的确赚不了多少,也就一个辛苦钱。”

“不过别担心,今天是第一天,这红糖凉糕是最简单的,日后还会有别的口味的。”

“你们是做学问的,恰好我听到过关于凉糕的一句诗,你们可否帮着参考参考。”

一听季晚晚说有关于凉糕的诗,那些围在周围的学子更是来了兴趣。

“还有凉糕的诗?婶子,你快念来听听。”

“红枣香甜黄米糯,顿令炎热化清凉。”

只有两句并不奇怪,许多人作诗一两句都能够琢磨十天半个月。

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才情能一口气做出一首诗。

“诗算不上押韵,但个中意思却甚为贴切。”

“的确不错......”

“那这个诗的意思,难道凉糕还有红枣,和黄米的组合?”

“这是自然,不过我这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的,以后或许会有其他口味的。”

这是她曾经看过的一句诗,也不记得出处。

对于诗词的品鉴能力也并不精通,所以一方面她是真的想让他们参考一二,另一方面便是提升凉糕的‘地位’。

让凉糕和‘风雅’挂上钩,那些喜欢附庸风雅之人必定会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