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 > 第203章 高士廉去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正月初四,申国公高士廉病重,李世民为此专门辍朝一日,亲临申国公府探望。

当李世民来到高士廉的病榻前,高士廉已经行将就木,命悬一线。长孙无忌、高履行三兄弟、袁天纲及高淑行都神情悲戚地围在病榻前,随时服侍着高士廉。他们见到李世民进屋,都纷纷给李世民行礼,李世民忙摆手示意免礼。然后李世民走上前,拉着高士廉干枯的右手,忍不住泪流满面,轻声对高士廉说:

“舅父,朕来看望您了。”

高士廉一直紧闭着眼睛,听到李世民的声音,他微微地睁开眼,想起身行礼,但病体无法支撑,李世民轻抚着他瘦骨嶙峋地胸膛,继续轻声说:

“舅父,朕来看您,您好好休息,无须繁文缛节。”

高士廉看着李世民,两行清泪淌下来,他气若游丝地向李世民谈起自己的一生经历:

“圣上,我虽是北齐皇室后裔,但早年郁郁不得志。隋朝时期,因好友斛斯政叛逃高丽事件,被贬官于岭南。后来依附萧铣,为唐军所败,被俘虏到长安,这才开始为圣上效力。我有幸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官至门下省侍中、司空等要职,封申国公,位极人臣,外甥女贵为皇后,外甥贵为司徒,长子高履行娶了东阳公主,女婿袁天纲当上了宰相,我现在已没有什么遗憾的,遗憾的是文德皇后英年早逝,如果能换命,我可以把自己的寿命换给文德皇后,好让她辅佐您更长时间。”

李世民听罢,泣不成声,他轻声对高士廉说:

“舅父您有什么要求尽管告诉朕。”

高士廉气若游丝地留下遗言,哭着与太宗诀别:

“愿圣上与太子父慈子孝,和睦相处;愿圣上能始终如一地善待功臣,让功臣得以善终;愿圣上谨慎用兵高丽,让百姓休养生息。”

高士廉说完,就气喘吁吁而不能言。李世民听罢,感叹高士廉人之将死,不提自己高家私事,全部都是忧国忧民的肺腑之言。他对着高士廉说:

“舅父,朕记住您的话了,请您放心!” 说完,李世民从怀里掏出手帕,先给高士廉擦拭眼角的眼泪,再擦拭自己的眼泪时,因一时伤感而不停地抽泣起来。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正月初五,高士廉去世,享年七十三岁。李世民听闻噩耗,不由地痛苦不已,为此辍朝七日,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并亲笔写下《赐高士廉陪葬诏》,对高士廉盖棺定论:

“……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申国公士廉,德范宏深,风猷远着,道高廊庙,望重勋贤。职在铨衡,穆九流而驰誉;位居端右,总百揆而腾芳。

……朕爰在弱龄,早敦姻戚,绸缪眷遇,多历年所。……徽音日远,宜崇礼命,式表哀荣。可赠司徒、使持节都督并、汾、箕、岚四州诸军事,给班剑四十人,及羽葆鼓吹,赙绢布二千段,米粟二千石。陪葬昭陵,令摄鸿胪卿监护。”

李世民要前往申国公府哭丧,褚遂良、马周等重臣认为圣上生病刚好,不宜去哭丧,怕影响他身体健康,都执意劝谏阻止。

李世民声泪俱下地说:

“高申公(高士廉)与朕不仅仅是君臣关系,还是姻亲关系,怎么能够听到他的噩耗不前往哭丧呢?卿等都不要再说了!”

于是,李世民执意率人从兴安门出发,前往国公府哭丧。长孙无忌正在高士廉灵堂,听到圣上将要到府门,他立刻停止哭丧,拦在李世民的御马前劝谏道:

“圣上正在吃药,药方上说是不得哭丧的,圣上为何不为宗庙社稷和天下百姓着想,善自保重自己的龙体呢?况且臣的舅父临死时有遗言, 不愿因自己的死,而让圣上屈驾前来。”

李世民不听从,执意要进府哭丧。长孙无忌伏卧在道路的中间,流着眼泪再三苦苦劝谏,李世民才返回皇城,他仍不甘心,每日站在皇城的城楼上,望着南面的高士廉府邸方向痛哭流涕、泪如雨下。

高士廉与世长辞后,举国同悲。长安城百官、百姓及外国朝贡使者,都沉痛哀悼这位功勋卓着、亲民勤政的好宰相,纷纷前往申国公府拜祭。在申国公府的灵堂前,只见高府上下男子身穿白布衣,被发徒跣;妇女身穿青缣衣,去掉首饰。长孙无忌与高士廉的长子高履行一起跪在灵柩前,悲痛不已。其他兄弟、袁天纲及高淑行都跪在他们身后,也在不断地哭泣。

灵柩前挂着九尺长的明旌,灵柩前韬杠上写着:“司徒封之柩”。高士廉遗体已经装入棺椁。在棺椁旁放置有八个篚,里面分别盛着两碗黍、稷、粱、稻。

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都上前接过一束香,点燃后,向灵柩前深鞠三次躬,将香插入供案前的香炉里,长孙无忌、高履行率领兄弟妹妹都向客人磕头还礼。

出葬日,李世民诏命文武百官集体去参加送葬。当輴车将要出府时,祝帅在輴车前摆放食馔进行祖奠,并跪在布輴车前高呼:“永迁之礼,灵辰不留,谨奉旋车,式遵祖道,尚飨。”

祖奠仪式完毕,盛有灵柩的輴车离开申国公府,缓缓地向昭陵方向驶去,当輴车走到横桥时,李世民早早地登到皇城的城楼上,望着灵柩失声恸哭,望着远去的輴车仍然依依不舍,直到远去。

高士廉的丧礼结束后很长一段日子,李世民仍然怀念他,并对身边的重臣说:

“高士廉为人涉猎古今,学识渊博,做人光明磊落,临难不改气节,当官从不结党营私。他的缺点就是为人有些圆滑,从不犯上谏言。

他品德高尚,声名显赫,堪称一代贤臣。他在当宰相期间,功勋卓着,权高位重,但为人廉洁奉公、勤勤恳恳、谦虚谨慎、低调做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大唐官员队伍的典范,应号召大唐官员们都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