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发射出的炮弹在空中划出一道长长的弧线,然后重重地落在远方的空地上,炸起一片尘土。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惊,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也从未感受过如此强烈的震撼。
李知许并未亲眼看到大炮的炮弹究竟落向了何处,他微微皱眉,随即招手叫来一名小兵,吩咐道:“你去前方探探,看那炮弹究竟落在了何处,速去速回。”
小兵得令,迅速奔驰而去。不久,他气喘吁吁地奔回,脸上满是震惊之色,报道:“皇上,那炮弹落在了十里之外的地方!”
此言一出,百官们无不惊骇。他们相互张望,窃窃私语,难以置信这奇形怪状的铁疙瘩竟能将炮弹打到十里之外。这样的射程,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宣武侯此刻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抑,他满脸涨红,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凑到李知许面前,声音颤抖地问道:“敢问圣上,这大炮,您,您还有多少?”
李知许看着宣武侯那激动的神情,心中暗自好笑。他故意卖了个关子,慢悠悠地说道:“这个嘛,数量可不少,但也不能随意透露。”
以宣武侯为首的武官们听后,更是激动得连连搓手,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周在这大炮的助力下,一统天下的壮丽景象。
而此时的王相则是张大了嘴巴,却说不出话来。他当初在看到火枪的时候,就已经觉得李知许是天命所归。
所以程芷沅在淮州闹成那样,他也忍住了,没有说什么,直到这次程芷沅动了他的命脉。
乔尚书此时已经开始用眼神迅速去看周围士兵,脑中只在想一件事,若他们弄不到这大炮,那这辈子,安平王就只能当个闲散王爷,自己这份从龙之功不可能了。
百官们各怀心思,场面一度有些尴尬。好在司马余这个“懂事”的及时站了出来,只见他满脸堆笑,高声赞颂道:“圣上天命所归,得此天赐之物,我大周必将一统天下!”
百官们听后,无不热血沸腾,齐声高呼:“皇上万岁!大周万岁!”他们的声音在空旷的场地上回荡着,仿佛已经预示了大周未来的辉煌。
***
大炮成功亮相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百官一个个温顺得跟一只只小猫,乖巧得不得了。
如雪花般弹劾程芷沅的折子 也顿时消停了,当西山火器营在短短半个月抓到第六批探子的时候,李知许没有再忍气吞声。
直接在早朝上就跟文武百官亮起剑来。
当日的早朝,气氛异常凝重。金銮殿上,龙椅高高在上,李知许端坐其上,龙颜微怒。
魏公公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侍立,百官们则是噤若寒蝉,一个个垂首而立,不敢稍有异动。
国事已经谈毕,魏公公例行公事地高声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却无人应声。
以往这时候魏公公见没人站出来,便会宣布退朝。
就在众人打算下班的时候,李知许缓缓站起身来,声音冷冽:“各位爱卿没事,朕有事!”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百官们心头一紧,不知道皇帝又有何新的举措。
倒不是他们这些做官的心理素质不行,实在是皇上他...他太不按常理出牌了!!
每次的惊吓和惊喜都太多了,日子一长,谁受得了!
李知许“啪啪”鼓了两下掌,清脆的响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紧接着,大内侍卫们鱼贯而入,他们拎着数十个浑身是伤、血迹斑斑的人影,扔到了大殿之上。
这些人影已经分不清生死,衣衫褴褛,身上布满了伤痕,有的伤口还在渗着鲜血。他们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仿佛已经没有了生气。
百官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震惊了,他们惊恐地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
这些人一身黑衣,紧贴身形,显然是特制的夜行衣,既是为了便于行动,也是为了在夜色中更好地隐匿身形。
到底出了什么事?
李知许冷冷地看着百官们的反应,心中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这些人,”李知许再度重申,“都是西山火器营近日捕获的探子,意图刺探我大周的核心军情,幸得将士机警,才未让他们得逞。”
此言一出,百官中立刻响起了阵阵哗然之声。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难以置信地看着地上那横七竖八躺着的探子。
宣武侯站在百官之首,他的双眼几乎要喷出火来,一步跨出,声音洪亮而愤怒:“皇上,此等奸细实在可恶!他们究竟是何方派来的,有没有查清?此等行径,分明是对我大周不敬,对我国安宁的挑衅!请皇上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其他武将也纷纷附和,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愤怒。
北齐的不安与野心已然浮出水面,而大炮的重要性更是无需多言。若是那珍贵的火器落入敌手,大周的未来恐怕会笼罩在阴霾之下,面临难以预料的灾难。
李知许看着面前惶恐不安的百官,淡淡地说道:“这些人中,已有部分招供。”
接着,他缓缓念出了四个大臣的名字:“兵部郎中刘文远、工部员外郎陈子涵、大理寺少卿赵明达,还有吏部侍郎——高启明。”
每念一个名字,对应的大臣便心头一紧,而当念到吏部侍郎高启明的名字时,他的双腿已经不由自主地开始发软。
李知许看着他们的反应,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你们告诉朕,朕应当将这些人如何处置啊?”
高启明尽管双腿发软,但还是强撑着站直身体,声音微颤却坚定地说:“这些人既然是来刺探我大周军情,自然要严惩!”
李知许微微挑眉,不紧不慢地追问:“那不知高爱卿觉得,他们幕后之人,朕又应该如何对待呢?”他的目光如炬,直视着高启明。
高启明心中一颤,他知道这个问题是关键。他略一思索,小心翼翼地回答:“对于幕后之人,自然也不能轻易放过。依臣之见,应处以重罚,以儆效尤。”
李知许听后,眉头微皱,显然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如何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