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滕王阁在另一个时空历尽沧桑,修了又倒、倒了重修,到后世人们见到“滕王阁”,早已不是本来的模样。
而最初建这座高阁的骄傲“帝子”,早已埋葬在山丘之中,盛唐繁华亦烟消云散。
七郎仰望高高的滕王阁,不知为何升起一种激动和沧桑的心情。
滕王是东道主,走在前面,和出来迎接的才子谈笑风生。
不断有人拜见太子和葛王,也有人过来向七郎和赵智行礼。
七郎在其中看到好些熟悉的面孔,有年少成名的才子王勃、杨炯,还有韶州张家的郎君。
杨炯的姐姐嫁给李敬业,他看到李敬猷和李敬真,非常高兴,不停地说话。
李家兄弟得意地吹嘘着自己如何受皇帝重用……
“有许多人随太子南下,圣上还是难以放心,钦点我们做贴身护卫。”
杨炯适时地惊叹:“哇~~哇~~”
高阁上布置好蒲团矮榻,分宾主入座后,滕王举杯说:“难得太子和葛王途经豫章,又有岭南赵大都督在,今日诸位诗词歌赋相酬,务必尽兴。”
众人谢滕王。
喝了三杯后,滕王看向王勃:“你做的《越秀阁序》令岭南纸贵,你看是广州的越秀阁好,还是本大王的滕王阁更胜一筹?”
七郎摇了摇酒杯,微笑看向王勃。
这是一道送命题。
小少年不过十二三岁,当着滕王和七郎的面,该如何回答呢?
王勃朗声说:“当日我被赵大都督的威风震慑,只沉浸在他征服蛮夷的壮举中,无暇看楼中景色。如今在此阁中,有诸位殿下在,我只能赞叹殿下们的英姿,哪里顾得上其他呢?”
“哈哈!你这小郎君会说话!”滕王笑着,又脸色一正追问:“那你觉得,我和赵子逊,谁的英姿更胜一筹呢?”
王勃心好累……李家的大王都这么难缠的吗?
和赵大都督比英姿?
心里没点数?
他一脸为难,苦着脸说:“我年少,难以分辨。大王和赵都督都是俊杰,是吾辈之楷模。”
滕王大笑:“算你会说话!今日这诗会的序,仍然由你来写!”
此言一出,众才子纷纷羡慕地看向王勃。
《越秀阁序》一出,王勃已是同龄人中的翘楚,连华阴杨氏的杨炯都略逊。
再有今日的《滕王阁序》,王勃必将名垂青史啊!
十二三岁已经登上人生巅峰,真是叫人羡慕得从里到外都酸了。
绝不让一个小少年抢尽风头!
才子们拿出科考的劲头,誓要写出惊才绝艳的名篇,压着王勃扬名!
所谓“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正是此情此景的真实写照。
此时的王勃,比另一个时空写《滕王阁序》时年轻很多。
少年成名,意气风发,没有经历挫折的他,心境和另一个时空截然不同。
七郎也很期待,这一篇《滕王阁序》会有什么惊喜。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开篇一出,众人的表情都比较淡然。
这两句属于平常,没有太惊艳。但以王勃的年纪,已属难得。
七郎微微一笑……来了。
果然,王勃越写越顺,越写越惊艳。
虽心境不同,才华却似更增进几分,俯仰之间,笔墨如神。
小少年的身影变得高大,似有古之诗仙站在上空,借他的笔写出这些惊才绝艳的佳句。
原本还想着一争高低的才子纷纷抛下笔,屏气凝神地听人接报下一句。
而王勃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与每一个令人唇齿留香的词句相会,似老友重逢,又是情人相会,忘却身边的一切。
阁中帝子、栏外长江,古来圣贤都是他灵感的源泉。
第一次,有七郎在的场合,被一个年少的小郎君夺去众人的注意力。
此宴既作为接风宴,女眷亦在屏风后出席,同样屏气凝神地等着精彩迭出的佳句。
赵禧忽然站起来,绕过屏风看向那个和她年纪相仿的少年。
怎么可能?
怎么可以在那么年少的时候,就能作出这样的词句。
她只听说过父亲在少年时名震国子监,令无数高官勋贵子弟俯首……
原来,还有不逊于他父亲的少年吗?
她深吸了一口气,又摇头……只是文采罢了,离父亲的文武双全还是差远。
她的父亲,可不是靠舞文弄墨扬名的。
董月明看女儿时而赞叹时而摇头,失笑:“喜儿在想什么?”
赵禧脱口而出:“他不如父亲。”
坐在一旁的滕王妃和新城长公主都不禁笑了……小孩子就是小孩子,总是崇拜父亲。
虽然在赵禧眼中,父亲是最强大最优秀的。
但此时此刻,整座滕王阁的宾客,都在为少年王勃的才华而倾倒。
《滕王阁序》最后一句写完,全场皆寂静。
众人纷纷围在王勃身边:“小郎君,可否送我一幅亲手写的?”
“额也要~都是额滴~~”
王勃刚从诗词的圣境中回过神,就被人包围了。
小少年惊慌失措,眼中只看到赵都督的身影,慌乱地冲过来:“赵叔父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