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咸鱼的悠闲人生 > 第514章 老丈人的难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以前是听着厂区的大喇叭上班和下班,现在可是齐全了,整个生活区,从早上起床,吃饭,上班,下班,到晚上熄灯,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军号提醒的。

最开始,大家还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些人还觉得,这有些吵,不过,经过了半个月的适应,也就都习惯了。

现在,整个厂子的所有员工,就像一台全力运转的机器一样,跟随着号声的节奏,开始生产生活。

张帆一家子,也很快适应了这种生活。

要说,这其中,熟悉最慢的,就要数张帆了。老爷子和老周,一直都是如此,生活很有节奏,娄晓娥经过了几个月的新兵练,再加上之后就在部队上班,也是习惯的很。

两个小家伙,因为小,适应能力也是可以。

只有张帆,两辈子,也没有经历过这个啊。

前世是996,持续保持加班的高压态式。今生是派出所有案子就是没日没夜,没有案子,就是送送散散。

这下好了,有节奏的生活,小夹板已经彻底上好了。

在部队里面,才不管你昨天是几点睡的,总之,到点起床,到点出操。

前面几天,老爷子还是饶了他,毕竟,张帆又要给家里接水管,又要把一些生活起来不方便的地方都整理好。

等到家里生活没问题了之后,老爷子可就不再由着他了。

早上拉着他跟战士们一同出操,没事还来个五公里。

张帆的体质还是没有问题,毕竟,系统的药品的效果,那自然不用多说。

可是,都这个年纪了,都有两个孩子了,还被人天天揪着做这做那的,这脸面上有些过不去。

不过,两个孩子可是很长脸。老大也跟着一起跑步,虽然跑不了多远,可是也成为了张帆的对照组。

没办法你,只能认命了。

张帆都给自己总结了,怎么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跑不掉这五公里的命运。

刚刚穿越而来,转业回轧钢厂,成为保卫科科长,为了跟科里的人打成一片,没办法,就跟着大家一起锻炼。

后面到了派出所,那就更不用说。这年头可没有什么领导优先的,都是领导要起好带头作用,张帆又是足足带了一年多。

这不,来到西北,再次进入新的工作岗位,虽然整个处室还没有建设完成,但是,这五公里已经先行开始进行了。

张帆最开始跑的时候,李副厂长还在旁边看热闹,老爷子训斥张帆的时候,这老小子也是在一边幸灾乐祸,甚至还经常添油加醋的。

结果,这让她媳妇看不下去了。

或者说,他媳妇,自从他决定来西北之后,就很看不上他。

本来他老丈人明明有更好的路给他走,可是他不知道抽了什么风,非要过来。

他媳妇跟他闹,甚至说,不跟着来。

可是,没有办法呢,这李厂长不知道抽了什么风,早上说,晚上劝,甚至还动员家里的孩子一起劝。

这不,没办法,跟过来了。

可是,这西北的日子,说的乐观是,生活没问题,说的现实,就是跟四九城完全没法比。

大家虽然嘴上不说,毕竟都来了,还是要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可是这心里,谁不有些抱怨。

他媳妇是跟他唠叨的两人都有些烦了,再怎么说,现在也是厂长夫人了,自然不能跟外人发牢骚。

这会,看到张帆跟着训练,他媳妇找到了收拾他的办法。

这不,这一天,张帆正在准备跟着跑步,老爷子又在说他气的晚了,被李厂长听到了,又过来给张帆溜缝。

话还没说完,乐子还没出,他媳妇的声音,就从他身后传了出来。

“我说李厂长,你还好意说人家小张。你看看人家这身板,一看就是摁能干活的。再看看你,回家就说累了,要休息了。 你要是想看热闹,还是回家躺着看吧。”语气中蕴含了足够的嘲讽。

李厂长被说的有些地自容了,这媳妇,怎么当着外人的面揭他的短啊。

老爷子打量了一眼李厂长。

个子的确不矮,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吃喝太多,挺着个肚子,胳膊腿都细,说点不好听的,就跟个蛤蟆似的。

“小李啊,你这身体也是该锻炼锻炼了。”老爷子倒是没有强求他,毕竟不是自家孩子,管不了那么多。

“对,老爷子,你说说他。我爸的肚子都没他的大。”李厂长正羞臊着,他媳妇的话又来了。

要不说呢,这一个被窝睡不出两种人。

他媳妇这溜缝的本事,跟李厂长真的有的一拼。

经过了这次的事情,在几个人七嘴八舌之下,李厂长也就半推半就的跟着一起锻炼了起来。

看了张帆这么久的热闹,张帆自然不会放过他,每天早上,都到他家门口叫上他。

这下,张帆的心里就平衡多了。

来到西北之后,娄晓娥跟李厂长的媳妇,很快成为了闺蜜。这边两个人都是熟人不多,没什么朋友。

他媳妇又有些嫌弃别人级别低,怕找他男人办事。

张帆的位置刚刚好,家里背景也好,不会有什么麻烦。

娄晓娥是来者不拒,苏大夫不在这边,她也有些没人说话,就这么,两个人一拍即合。

没事就凑在一起蛐蛐着这个那个的。

两个人都是四九城长大的,话题也多。

轧钢厂的工作,也渐渐进入了正轨。从李厂长这边来说,是其他单位派过来援助的技术工人,已经基本到位,虽然有些机器还没有到位,但是,各种零部件的生产,已经有条不紊的开始进行了。

张帆的保卫处,倒是没有新人过来,只是从部队调了一些人过来。

张帆还指挥不了,他现在能指挥的,也就是十来个人,还是各个厂子过来的保卫骨干。

张帆还在心里腹诽一段,这管的人头是越来越少了。

最开始的时候,红星炸钢厂保卫科科长,可是管着百十来号人呢。后面的派出所所长,也是管着三四十号。

现在可好,就只剩下十几个了。

后面老爷子跟他说,今年还是磨合期,等到来年,现在的这批战士都会退伍,到时候就直接都是归保卫科了。

明年的时候,一切都运转正常了,部队就只负责外围保卫工作和后勤补给工作。

场内的生产生活,都是保卫处进行管理。

张帆一听,这心里才舒服了很多。

总不能,当了将军,结果没几个兵,啥事都要自己去做吧。光杆司令,听着就觉得寒酸。

西北的冬天,比四九城更加难过,不仅刮风下雪,风雪中的风沙还特别的大。

娄晓娥每天下班干的最多的活,就是拎着块抹布,擦擦这里,擦擦那里的。

就这样紧着收拾,吃个饭,都还能吃到沙子。

从最开始的艰难忍受,到了后面,大家都习以为常,甚至还把这些都当做小孩在说。

日子,就这样简单的过着。

“老爷子,我爸妈,他们现在在哪里?以后机会见见么?”外面下着大雪,一家人凑在一起聊天。娄晓娥终于拉过老爷子,小声的问了起来。

“想爸妈了?”老爷子微笑着问道。

“摁,都有一年多没见到了。他们走的时候,我也不在,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如果不能说,就告诉我他们好不好就成了。”娄晓娥轻声的问着,生怕自己的一点小心思让老爷子为难了。

委委屈屈的说着,眼眶都隐隐有些发红。

看的老爷子这个老革命,都有些心里难过。

谁家孩子不像父母啊。

老爷子揉了揉娄晓娥的脑袋,安慰了一下她。

“孩子,别担心,他们那边也挺好的。再等等,会有机会见面的,他们那边,现在的科研任务有些重。不过,二老的身体都很好, 你放心。”老爷子轻声的说着。

听到自己父母挺好,身体健康,娄晓娥的感情也平复了好多。这孩子,娄父娄母到了科研基地之后,第一次听到父母确切的消息。

她知道,老爷子是不会骗她的,因为没有必要。老爷子要是不想说,就不会说,完全没有必要编织什么美好的谎言。

并且,老爷子还说了,如果有机会,让她们见见面。这让娄晓娥更加的开心,老爷子说能,就一定可以,并且,这个时间,应该也不会太远。

要不是,这些事情不能说,娄晓娥都恨不得让所有的人都知道。

“聊什么呢,这么开心。”外面的雪停了下来,张帆正在外面扫雪呢,刚刚扫出来一条路,这不,赶紧回屋暖和暖和,就感受到了媳妇的开心。

“不告诉你。”娄晓娥说完,就美滋滋的跑上楼了。

“啥事啊,孩子都不管了。”张帆喃喃了一句,就带着两个孩子玩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个轧钢厂新厂,在孩子照顾方面,还是相当的不错,为了能让大家安心生产,育红班里面专门给大家看孩子。

张帆家的两个孩子,都算大的了,还有刚刚断奶的呢。

总之,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就连各家各户的家属,这边都有安排,要么负责后勤,要么负责食堂,还有的负责供销社产品销售。

总之,现在的轧钢厂里面,根本就没有一个闲人。全都在工作。

原来的家庭主妇,现在也是重要的生产力,也能赚工资。

“能有啥事啊,你媳妇最向着什么,你会不知道?”老爷子笑着横了一眼张帆。

“那边有消息了?”张帆也赶紧问道。

“再等等吧,他们现在的科研任务很重。你老丈人研究的那个什么点火和发射装置,好像也到了关键时刻,一些难点,还没有攻克。”老爷子担忧的说道。

老爷子虽然不知道那些搞科研的在研究什么,但是在那个位置待了那么久,很多事情也明白。

别看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攻克阶段,但是,这个阶段,有时候,一下子就会过去,很快成功。

有时候,就不知道会要多久。甚至过往的所有一切,可能都要推倒重建。

科学研究,是实事求是,这个根本弄不得虚做不得假。

张帆点点头,对这个,他还是明白一些的。

一边跟老爷子闲聊,张帆一边用意识,查看自己的空间背包,想看看里面,是不是还有这方面的书籍,图纸,希望能给老岳父,开开窍。

能早一点成功,就能早一点跟大家会面。

媳妇开心了,张帆也就开心了。

其实对于张帆来说,这个选择也是很难的,他那空间背包里面,各种前沿的科学技术书籍,都有,甚至很多科研成果都是现成的。

但是,不能就这么拿出来啊。

领先现在的年代一年两年,还是可以的。可以解释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可是,要领先这个时代,几十年,那就不是个人主观能动性可以解释的了。

就算成功了,也会被带到什么地方,开始调查。

所以,要给是肯定,但是,又不能给太先进的。

偏偏张帆对这种东西又不懂,更是不知道老丈人那边进行到哪个阶段了,这个选择工作,就显得更加的困难和麻烦了。

不过,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给张帆点时间,总会找出合适的东西,来解决老丈人的问题的。

话再说回四合院。

秦淮如询问了阎解睇,了解 对对儿子现在的情况,很是满意。不过,还是跟易中海商量了一下,要控制给棒梗钱的数量。

才多大的孩子,就这么能花钱,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于是,夫妻两个,渐渐减少了给棒梗钱了。

这家里的资助越来越少,可是,棒梗的小弟队伍,却不会立刻减少。要是他的小弟都不围着他了,那棒梗上这个学还有什么意思。

都说开源节流,开源节流。棒梗的跟班队伍,很显然节流不了,那帮人才不管给谁捧臭脚呢。

棒梗要是没有了钱,哪有那么多人愿意跟着他瞎混啊。

经历了几次,被小弟冷眼相看,棒梗也打了几次架,最后,棒梗一寻思,还是要弄到钱,这帮人才会老老实实的跟着他。

想到这个,那棒梗也就只有一条路了。

于是,棒梗就准备开始重操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