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梗的出山第一战,总体来说,还是十分顺利的。谁都没有发现,就连家里人也没有发现,自己家的碗柜里面就有一个赃物在。
过了两天,阎埠贵跟易中海说事情办成了,易中海又拿出了两瓶酒,算是给阎埠贵的好处。
棒梗也就成了一年级的小学生。
这上了学,也就没有那么方便出去外面了。虽然现在这小学也是上的有一天没一天的。
但是,棒梗却在上学第一天就喜欢上了这里。
全班所有的同学都是跟他差不多大的,但是都没有他高,没有他壮。
小孩子打架凭什么啊!就是凭发育。
所以,棒梗在上学第一天,就是一战成名,打的年级里面曾经的那个老大,满地找牙。
也就是因为这个,棒梗立刻成为了一年级的新晋老大。
那帮小孩子,一见到他就一口一个贾哥的。除此之外,一帮不爱学习的孩子,就算不去上课,也是围着棒梗,各种吹捧。
一时间,棒梗又体会到了一种不曾体会的感觉。
他不是没做过老大,以前在胡同的时候,也是有一帮小弟的,不过,那会的小弟,都是棒梗用比较富裕的零花钱买来的。
现在不同了,真正的因为他拳头大,就有了一帮追随者。
当然了,有人追随,棒梗也是个不小气的。
有了易中海这个高级别钳工的血包,棒梗才不在乎那几个小钱呢。
易中海对他的要求向来都是有求必应,手上没钱了,回家去要就是了。
也就是因为这样,棒梗居然老实了下来,每天上学放学的。
当然了,上学也就是带着这帮孩子胡闹,到处欺负人。
要不说呢,这时候,老师也不想管太多的事情,毕竟,谁也不知道谁家里什么情况,万一说到了铁板上,那可就得不偿失 。
校长的下场,大家可都是看着呢。
所以,这帮被欺负了的孩子告状无门,也就只能自己挺着了。
或者加入,或者找个地方躲着。
还别说,棒梗的小团体,居然越来越大。很快,整个年级一大半的男孩子,都成了棒梗的小弟。
这美好的日子,棒梗怎么可能不上学呢!
有些膨胀的棒梗,还带着自己的小弟,围堵了几次二年级的人。可惜后面,二年级的人也团结了起来,他就不太敢动手了。
不过,这也不耽误他的逍遥快活,二年级的不能欺负,有的是人让他欺负呢。
这学校,不就是人多么。
日子也就这样缓慢的过着,对于秦淮如来说,棒梗只要不学坏,不每天的出去惹事,他就没什么要求了。
现在,这孩子乖巧的很,每天准时上下学的,秦淮如还特别的表扬了几次孩子,并且给了些奖励。
很显然,棒梗也发现了,只要没人找上门,他在家里和学校,都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
随着四九城再次落下了第一场雪,棒梗也在学校里面称王称霸几个月了。
小弟是收了不少,可是,队伍越大,问题也就越多啊。
这个年代,困难的家庭才是大多数,多数人家,能吃饱,就是不错的了,哪里还有那么多闲钱给孩子买糖果,买零食啊!
这群孩子在家里得不到这些东西,但是,现在可是不同了,有老大跟着呢。
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这帮孩子发现了一个事情。
就是这个老大,贾哥,貌似脑袋不是很好,只要捧上几句,说点好听的,之后,在磨蹭磨蹭,就自然会给买些糖果饼干的。
还有这好事,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能有好吃的。
有些人,还因为马屁拍的好,还从老大那里得到了一些钱呢。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群孩子发现了这一点之后,对棒梗的吹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飘飘然的棒梗,每天心情都是美滋滋的。
自然,钱包也就越来越瘪了。
棒梗虽然脑袋不是很聪明,但也不是个傻子,自从他口袋没钱了,就发现,这帮小子的话就没有那么好听了。
又从家里要了些钱,这帮人对他又热情起来。
这小孩子的想法,就简单很多,看不清这事后的本质,相反,棒梗还一直觉得,自己是老大,给小弟们赏点东西,都是应该的。
并且,越来越坚定,钱就是维系自己地位的重要东西。
这时间久了,易中海和秦淮如都发现了不对。
一个小学生,能花多少钱,怎么跟这个要完了,又跟那个要。
夫妻两个一对账,就发现了这中间的问题。不过,两个人也没说什么,毕竟,棒梗最近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家里又不差这点,给孩子买点东西也是应该的。
这天,棒梗放学回家,跟两个妹妹玩了一会,秦淮如两个人也下班回来了。
“娘,给我两块钱。”棒梗跟秦淮如开口要钱。
“你要钱干嘛?”秦淮如立刻问道。
本来,这要是前面那几个月,秦淮如也是没有防备,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要了也就给了。
可是,最近跟易中海对了账,突然发现,现在棒梗每个月的花销有些多,虽然没有跟棒梗询问这个事情,可是,现在孩子又要钱了,秦淮如肯定是要仔细问问的。
听到这个,坐在凳子上的易中海,也是竖起耳朵过来听,他也想知道这个孩子的钱都花到哪里了。
这么一问,棒梗倒是有些卡壳了,平时要钱,也没什么要问的,这怎么就突然问了呢,他自己也没有准备要钱的原因啊。
不过,这小子到底是有几分急才的,眼睛一转,就说道:“学校要买作业本。”
听到是学校要,秦淮如虽然有些怀疑,不过终究是没有再说什么,给了棒梗两块钱。
只是,易中海就有些疑惑了。
作业本,就从来没看这小子写过作业,买作业本干嘛。
别说,易中海虽然没有养过孩子,也没有上过学,但是终究是跟阎埠贵一起住了这么多年的人,对这些东西多少还是知道的。
看到棒梗离开,易中海赶紧走进厨房,关上门,跟秦淮如开始嘀咕起来。
“淮如,这事情好像不对。又没看到孩子写作业,怎么要买作业本啊!”易中海说道。
“那不是学校要的么?棒梗不会骗我的。”秦淮如虽然语气坚定,不过,看着那乱转的眼睛,就知道,她对棒梗也是不自信。
“我这不也是怕棒梗孩子还小,就学会了乱花钱。咱们还是打听打听吧。”易中海说道。
“这上哪里去打听啊?”秦淮如是想不到这些。
“咱们去问问阎埠贵家里的老丫头,那孩子跟棒梗一个年级的。”易中海说道。
秦淮如就点点头,准备吃了饭就过去打听打听。
怎么都要知道,孩子到底在干嘛,这么多钱到底用到哪里去了。
“解睇,我家棒梗在学校表现恩么样啊?”夫妻两个,吃了饭就来到阎埠贵家里,像模像样的闲聊了几句,秦淮如就拉过他家老姑娘开始聊了起来。
小解睇抬头看了看阎埠贵,之后说道:“挺好的吧,没听说什么,我们不在一个班。”
在她看向阎埠贵的时候,阎埠贵对她点了点头,好像这父女两个早就说过这些事情一样。
“听棒梗说,学校要买作业本,有这事没?”秦淮如一听,自己家孩子在学校表现还不错,心里就乐开了花,至于有没有买作业本这个事情,也就无所谓了。
就算不是一个班,但都在一个年级,棒梗要是在学校真的出了什么事情,解睇也应该会听到的。
“我不用买,我爹那里有。”解睇对这个问题,回答的很快。
“别乱说,别乱说。”阎埠贵赶紧不让孩子在说话了。
在易中海还看,阎埠贵是学校的老师,总会有些特权的,比如,别人家孩子交钱领作业本,他就可以不用钱给自己家孩子。
这都是正常的操作,不过,也不能这么说出来。
所以,现在阎埠贵的表现,在易中海的眼里,就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眼看事情都了解的差不多了,没有什么幺蛾子,两口子也没心思再做下去了,随便说了几句,就回家了。
“你怎么不跟他们直接说啊,那孩子要是在这么下去,不一定要出什么事情呢!”两人走了一会,三大妈不解的问向阎埠贵。
阎埠贵就是小学的老师,虽然上课并不是很积极,不过,这学校的事情,他肯定是知道的。
就棒梗那样,做的那么夸张,一天天的不上课,带着一帮孩子瞎胡闹。当老师的虽然不说,不过心里总归是有数的。
再加上,老师和老师之间总会聊些这些这些事情,阎埠贵对棒梗的情况,那还是门清的。
“ 你不懂,这事情咱们不能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会不是以前了。再说,棒梗那孩子看人的眼神,就透着邪性。咱们就当啥都不知道,你们可千万别说漏了啊!”阎埠贵对家里人说道。
三大妈和解睇都是点头,表示知道了。
“不说别人家的事情,咱家老三可怎么办啊?现在虽然还小,可是这学校一天天的也不上课,到处跑来跑去的,这孩子以后可咋办啊?”三大妈又叹息起自家的事情了。
“不急,老三的事情还要几年呢,到时候大不了去接我的班,三个孩子都有工作了,咱们两个也就放心了。”阎埠贵说道。
“那能成么?老三就没读过几天书。”三大妈脱口而出。
别人她不知道,自己家孩子还能不知道。
老三从小就不是个读书的,要是他接班去当老师,那还不成笑话了。
“这都等等再说吧,到时候再说了。再说了,咱家现在可是四个人赚工资的,大不了在攒上一笔,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卖个工作。你看老二,那里会做饭,这不也在食堂干的不错么!”阎埠贵得意洋洋的说道。
每当想到自己几个孩子的工作,阎埠贵都很是自豪,一个安排到了轧钢厂,当了工人,一个去了轧钢厂食堂,当个厨子。
就问问,这附近,还有谁比他有能耐,能把两个儿子都安排进轧钢厂这样的单位。
想到这个,阎埠贵又想到了张帆。
“也不知道张所长一家在那边怎么样了?”阎埠贵喃喃的说道。
“那可是好人,当初也没留个地址,咱们还能给邮寄点东西。现在老大住的房子,还是人家给办的呢!”三大妈立刻说道。
或许阎埠贵一直围着张帆说些好话,是为了家里的孩子工作,生活的,可是,三大妈对张帆的感情就带上了几分真心。
在三大妈眼里,张帆也就是个孩子,当年刚来院子里的时候,连买菜都不会,都是她一手带出来的。
而同一时间,远在西北的张帆一家,也正式适应了西北的生活。
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张帆终于知道自己是在个什么地方了,这整个就是一片荒地上直接建成了一个厂子。
出了厂子大门口,外面就是一片黄土,连棵树都看不到。
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就只有黄土地和漫天风沙。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
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厂区里面,各方面都建设的十分充足,医院,学校,供销社,厂区,生活区,各个方面,都是有规划的。
虽然现在,还没有全部建设完成,不过,都在一点一点的推进。
每隔几天,都会有一队卡车开进厂区,卸下物资。
供销社已经建设好了,当然了,厂子的食堂还是一样开放的,就是只供应中午一餐饭了。
晚饭就要回家吃了。
现在,厂子里面的机器,车床等等还都没有全部到位,所以,还不用倒班,大家虽然都开始上班 ,但也不是很忙。
张帆负责整个厂区的保卫工作,其实,保卫处没有几个人,毕竟,这边是跟部队共同治理的。
外围的的安全保卫,还是部队负责。
张帆负责的,只是厂区内部和生活区。
其实,这生活区, 也很难区分的,很多部队的同志,也是有随军家属的,这还区分什么,都是住在一起。
于是,曾经的轧钢厂工人同志们,现在开始了半军事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