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孙山,科举 > 第346章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6章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第二天一早就回孙家村,刚踏入村口的那一刻,孙山前所未有的安宁。

看到大榕树下的乡亲们,孙山满脸笑容,试图装成惨绿少年地跟乡亲们问好。

最后孙山在一片片的嘘寒问暖中回到家里。

黄氏眼眶红红地看着孙山,嘴里喊着:“哎呦,我的山子,瘦了瘦了。”

掉转头对苏氏说:“山子他娘,快劏只鸡煲汤给山子喝,回来可要好好补一补。哎,在府学读书受苦了。以前在家哪里有那么瘦,出去读书就是受罪,想喝口汤都难喝。”

孙山赶紧说:“阿奶,府学有汤喝,我也经常喝汤。”

黄氏还未说话,苏氏就拿着鸡进来,一副山子你不懂的样子说:“府学的汤能叫汤?我看就是随便滚一滚,就成汤了,比水还淡呢。”

对着黄氏说:“阿娘,你看这只老母鸡怎样?养了两年多了。”

黄氏满意地点了点头:“行,就这只吧。老母鸡煲汤最好。对了,上次落广州,山子大姑给了好多药材,你捡些来煲汤。”

苏氏不舍地看了一眼孙山,她可未跟孙山亲热够呢。

不过还是做饭重要,得要给山子好好养一养,趁在家的日子养得肥肥胖胖才行。

黄氏问了一连串的问题,主要想了解孙山在府学做些什么,吃些什么。

问完孙山,就问桂哥儿。

桂哥儿如今直接在孙家老宅住上,毕竟原来的家太过分了,桂哥儿虽然小,但道理也懂。

亲生父母家把他的家产全卖光,不记恨已经够心宽了,想要回到以前那是不可能的。

至于孙半仙的三间泥砖屋,多年未住人,现在去住肯定住不了,不如直接在孙家老宅住好了。

桂哥儿一五一十地把孙山在府学一天要做的事全都说出来,像个机器人,不带丝毫感情地表述,孙山也服气了。

黄氏满意地点了点头:“桂哥儿做得好。你既然是山子的书童了,就要好好照顾他,明白了吗?”

桂哥儿急速地点头:“阿婆,我明白了,我会好好照顾山哥的了。他去哪里,我都会跟上,山哥可在我的眼皮子底下生活呢。”

黄氏噗呲一笑,被桂哥儿的话弄笑了。

孙山大大地无语了,什么他的眼皮子下生活?这是桂哥儿该说的话吗?

孙伯民回来黄阳县不到几天,又急匆匆地拉着年花和柑橘落省府卖了。

孙山本想跟着去一趟的,随后一想,现在年尾了,书院也放假了,想打听消息也没办法打听,只好等来年春。

看能不能找个便宜又实惠,比府学好的书院读。

他觉得自己该时候离开府学了,因为府学教授的课程已经讲完了,再重复听下去也只能温故,至于能不能知新,孙山也不知道。

日子一天一天过,孙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特别是大表哥中举,连带外家的孙家也好过不少。

有些行商想通过孙家关系搭上何家。

当然这一切都被插断在萌芽中,孙山家又不是缺钱得厉害,自然不会被蝇头小利而收买,孙家无法给大表哥助力,起码不要拖后腿。

村长特意提拉这孙三叔和孙三婶好好说道,让他们两个嘴巴严密点,莫要在外面乱吹嘘。

村长查了查去,通过蛛丝马迹,查到孙三叔和孙三婶在外面老是把举人外甥谨哥儿挂在嘴边,外人还以为他们两个跟谨哥儿有多熟呢。

黄氏听到后,气得要死,直接喊村长把两夫妻看管起来,不准他们到处乱逛。

真后悔让两个人到府城参加谨哥儿的举人宴席,肯定是被宴席的喧哗迷了眼睛,回来虚荣心极强地到处说,害的有些想走后门的人找上孙家。

黄氏,孙伯民,苏氏不懂怎么处理,急匆匆地找上亲家郑童生过来帮忙。

幸好最后结局是好的,孙家没有连累谨哥儿,把刚升起来的不好苗头立即擦灭。

孙三叔和孙三婶自知理亏,所有乖乖地焉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留在孙家村,能去得最远的地方是郑家村,其他地方就不准他们两个再踏出去了。

孙山一开始还奇怪三叔和三婶那么安静,原来是犯了错误。

幸好孙家村有英明的村长在,要不然大表哥就会多了一对麻烦的三舅舅和三舅母了。

虽然他们两个吹水并不造成太大的伤害,防范于未然,小事也可能变大事,能插断就应该立即插断,不给任何人机会。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过年的时候,吃吃喝喝,玩玩闹闹,日子很快过去。

孙山到处拜访亲友,和亲友叙旧。

这次回来,发现德哥儿成熟了,没有以前咋咋呼呼,但还是不忘了那个执念:“山子,你等着我。你考上举人后,我就给你做管家。我现在在县学,已经学了好多本事,做你的管家卓卓有余呢。”

桂哥儿在一边赞同地说:“好啊,德哥,你做山哥的管家,我做山哥的书童。”

孙山无语地看着他们两个,决定不说话,做多错多,同样说多错多,保持沉默最好。

郑弘文找上孙山,孙山考核了一下的他的功课,发现他还是有很多不足,主要是知识点记得不牢固,这样考秀才是很难中的。

郑弘文丧气地说:“阿山,我发现院试越来越难考了。不知道是脑子变笨了,还是考题变深了,成绩一次不如一次呢。”

孙山知道院试会越来越难考,不是考题难,而是人数增多了。

每年都有新的童生诞生,而生员的名额就那么多,人多了竞争就会变大。

不过这种丧气的话孙山决定不说,鼓励道:“文哥,你还年轻,还有机会。慢慢来,不着急。”

孙山记得以前自己的“秀才目标”是在23岁完成,所有郑弘文才20岁,还有机会。

很多人以为秀才好考,其实秀才一样难考,孙山非常庆幸自己考得早,而且早早就考上了,不用陷入无尽地苦愁。

过年的时候,小满带着夫婿回来探亲。

孙山看到她愁眉苦脸,面容憔悴,老了不少,悄悄地把她拉到一边。

关心地问:“三姐,你怎么了?洪家对你不好?”

小满的夫婿原先跟洪大郎和洪二郎行商,后来回洪家村开“小卖店”,加上洪秀才的弟弟本来是地主,所有日子过得不差。

小满摇了摇头,眼眶红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