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就天子之位。
立太公女为妃,立子诵为太子,封纣子武庚以奉纣祀。
分其畿内为三:以东为卫,使弟叔鲜尹之。都西为鄘,使弟叔度尹之。北为邶,使弟叔处尹之。
令相禄父治殷,实监其国。
封弟旦为周公,弟奭为召公,庶弟高为毕公,弟毛叔郑为荣公。
王践祚三日,问于朝曰:“恶有藏之约、行之博、万世为子孙法者乎?”
师尚父陈《丹书》之言。
又问黄帝颛顼之道,尚父曰:“亦在《丹书》。且臣闻‘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
王惕然曰:“善哉!”退而铭其器,凡十有四则以自警。
命释箕子之囚。
闻商容、胶鬲忠良,皆不知所往,每过其闾,必凭轼起敬。
命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
命南宫适、史佚展府宝玉,迁九鼎于洛,欲定都焉。
王知守藏史老聃有道,问之曰:“谁能复移此鼎?”
老子曰:“王自迁之,王自动之,非文人所知也。”
王不审其言,迁老子为柱下史。
命封比干之墓。
捕费仲、恶来斩于市,百姓争噬其肉无余。
时飞廉为纣作石椁于北方,归无所报,就霍太山为坛而祭。
报得石椁,复作铭于棺,遂葬于此,逃附东方奄国。
师延自纣兵败,即抱琴投于濮水。
王令驱园囿中虎豹犀象于远方。
王日恐惧,命周公旦进殷之遗老,问兴亡之故,遍访山野隐贤。
太公曰:“予困棘津时,高阳之丘有桂父者,隐于桂岩。岩多丛桂,常饵桂叶,能合药治病,所活甚多。博学好问,每以师礼事我。有济世之志,可招用之。”
王使人以厚币聘至,官以大夫,不受,请置闲散之地,时与老子、太公讲论性理。
四月三日,王自商都西还,路过尸乡北山。
闻有仇生者,经四五百岁,恒少不老。
幸其石室访之,不得。
设酒醴之,以表诚意而去。
至于丰,周公旦制礼法,定后世之谥,追尊古公公孝为王,父昌为文王,太姒为文母。
初以木德继水而王,色尚青;为有火瑞,复尚赤。
牲用骍。
改建子丹为岁首,易祀曰年。朝会以朝冕而祭。
壬辰元年,作武成,文告于天下。
追思先圣制作之劳,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又封其支庶于筑水之南,曰谷。
封黄帝之后于祝,封其支庶于薛。
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其支庶于铸乡城。
帝舜之后遏父为周陶正,武王赖其器用,以女大姬下嫁其子妫满而封诸陈,都于宛丘之下,是为三恪。
封大禹之后于杞,号东楼公,与纣子武庚用旧礼乐,作宾王家,是谓二王。
封伏羲氏之后于宿,一封于郼,主祀女娲。
封少昊子重之后兹于期于莒城,嬴姓子爵。
封陆终氏第五子安于邾,曹姓。
封奚仲之后于薛。
封四岳伯夷之后文叔于许。
大封功臣,师尚父留相王室,封长子灶于营丘曰齐,封其次子寿于甫,又封其支庶于漳为纪。
封鬻子于丹阳曰荆,子爵。
封辛甲于长子曰冀。
封散宜生于散。
封闳夭于滑。
封太颠于江,嬴姓。
封南宫适于乡。
忿生为司冠有功,授以南阳之田,谓之苏子。其余分封有差。
封宗姓之亲,知泰伯逃于荆蛮,无子。雍隐于海虞,谓之虞仲,封其孙章己于吴,以继泰伯祀。封次孙括于河东,曰虞,以祀虞仲。
又封王季子仲于西虢。
封叔于东虢。
封弟旦于曲阜,曰鲁;封奭于北燕;封高于毕,是为三公,留朝辅相,各遣其子就国。
封弟圉于畿内伯爵,封弟叔鲜于念管、弟叔度于蔡。
叔振铎于曹,叔武于成,叔处于霹。
康叔封聃。季、载皆年幼,未封。周之子孙不狂惑者皆为诸侯。
共封兄弟之国十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与异姓诸侯共立七十国。
爵凡公、侯、伯、子、男五等。
王畿外析为千八百国。
微子复就于微,箕子辞封不就。
后二年夏六月,王虚己访之,问殷之所以亡。
箕子不忍言,乃陈《洪范》、《九畴》,益推衍《洛书》以成章,实明治道,其数有九,王敬受之。
箕子亡去朝鲜,王即封之于彼,客而不臣,号曰郭叔。
箕子少闻广成之教,欲继修之而未逮。于是就国朝鲜,且隐而密修,兼治辽东,尚礼义、重农桑,为海外之圣国。
王念孤竹二老之义,访之,欲封以国,二人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蕨薇而食,掬灵泽而饮。
樵者嘲之曰:“山中草木皆周所有。”
二人遂不饮食,相对作歌,饿而死。
使者得枯骨于山隈,王命以侯礼葬于首阳之巅,谥伯曰夷,叔曰齐。
癸巳冬,天大雨雪,深及三尺。
有五人衣五色,止车骑于门外,言欲谒王。
王疑问群臣,尚父曰:“闻南有神曰祝融,北有神曰玄冥,东有勾芒神,西有蓐牧神,是为四御。共工氏子龙主社为后土,是为五方之神,衣分五色,殆非是乎?”
使谒者试以名召之,五神皆悚然进见。
王降阶迎坐,问:“五神降临,何以为教?”
五神曰:“天意立周,百神呵护,我等敬来受命。”
王肃然曰:“予小子,无废祭礼,焉敢不肃?”五神皆喜。
尚父款留五神于府,毕问:“商季民间水火频仍,旱潦荐至,疾病刀兵,交会一时。今王才有天下,灾异之事寂然,皆吾神驱除之力。”
五神谢曰:“吾等何能,克当此任?昔商纣日造罪恶,遂感动水、火、旱、蝗、瘟、妖六大魔王,引诸恶鬼,伤害众生,扰乱天下。
尔时无上、元始始悯之,乃命玉皇上帝降诏紫微垣阳,以武汤降为周主,伐纣除残。
阴用太玄元帅,收魔荡秽。
尔时玄帝被发跣足、金甲玄袍,皂纛黑旗,仗降魔剑,统领金甲神将,与六魔王交战于洞阴之野。
四魔败遁、二魔王自恃坎离二气,化苍龟巨蛇。
变现方成,玄帝施大威力,摄二魔于足下,不能变动,叱丁甲锁鬼众于酆都大洞,回天缴旨,拜为玉虚师相。
玄天上帝领九天采访使,特赐尊号,圣父曰净乐天君、明真大帝,圣母曰善胜太后、琼真上仙。
下迨龟蛇,奖励其去邪归正。巨蛇为天阙太玄火精命阴将军、赤灵尊神,苍龟为地轴太玄水精育阳将军、黑灵尊神,并居天一之乡。
四魔初畏惧避去,后见龟、蛇受封,亦来拜服,玄帝悉收为部从,于是宇宙肃清,皆玄帝力也。”
当晚席散,五神逸去,尚父奏知,遣使至太和致祭。
以酆都有众鬼拘系,甲午春,乃迁都于镐,建宗庙社稷,立明堂以祀五帝。
国中立四代之学,辟雍居中,北虞学,东夏学,西殷学,是为大学。
又建乡学为小学,俱祀先圣先师。
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衅干戈而藏之府库,示天下不复用。
通道于九夷八蛮,各以方物来贡。
秋七月,东北肃慎氏贡楉矢石弩,长尺有咫。
王铭其括曰:\"肃慎之贡矢,使永监焉。\"
西旅致贡獒犬,能晓人意,召公作《旅獒》以戒王。
南方远国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
九月,王至豳原,登高原以望商邑。
回镐日,将因有夏之居,营邑于洛而居之。
王忽有疾,经月弗瘳。
群公皆惧,太公、召公曰:“我其为王穆卜。”
周公曰:“我愿请命于三王,以身代王死。”乃为三坛同墠,别为一坛于北面。
周公斋戒而立,植璧于坛祝告三王。
太史祝册,公乃卜,三龟皆重吉。
乃纳祝册于藏卜书之柜中,以金缄之曰金滕。
王翌日疾瘳,而路邑之工正。
是冬,召有媒氏作《鸟书》,又作《鱼书》,作乐曰“太武”。
文王之庙在酆,乙未正月,王至酆,朝庙奏乐。
箕子为周崇尚礼乐,来朝于周。
路过商墟,作《麦秀之歌》,殷民闻之流涕。
箕子朝见,王待以客礼,赐以旱藕。箕子报以满花席四设。
王间其德,曰:“此草性极柔顺,常屈折之,不少损也。”留四月,辞归,后道成,托国于子,入海而去。
武王始封同母弟康叔于妹土曰卫。
丙申三月,王疾复作。
知康叔好酒,召于榻前诫之,遂绝饮。
赐弟聃、季、载食采于沈,使吏代治。
王病剧,以太子诵托群公。
五月,王崩,年六十八岁。
时诵十三岁,嗣立。
丁酉元年夏,葬武王于毕原。
周公以王未能莅祚,乃摄行政事,命子伯禽就封。
伯禽宅于曲阜,淮夷徐戎乘鲁新造,并起为寇。
伯禽治戎备严肃,徐、淮骇而遁。
周公位家宰,以正百工。
设屏蔽于后,南面负斧扆而立,以朝诸侯。
王有疾甚笃,公自剪其爪沉于河,曰:“王未有识,执事有罪,当受其不详。”乃书而藏之记府,王疾遂瘳。
秋七月,王将冠。
公率朝于祖庙,命史雍作颂。
王加冠受训,公抱坐于膝,使见诸侯无怖。
管叔、蔡叔、霍叔疑公专政,布散流言曰:“公将不利于孺子。”
王闻之,亦疑。
戊戌二年,公告退,避居国之东鄙。
取《易》二百八十四爻,系之以辞,以承文考之志,明进退存亡之正理。
明年春,为诗以贻王,名《鸱鸮》之诗。
是秋大熟,禾大获。
天忽大风雷,禾偃木拔,邦人大恐。
王将卜之,观于记府,命诸史启金滕,偶得周公祝册。
王感悟,曰:“不必更卜。”
即出郊迎公,涕泣谢罪,同载归国。当夜禾起复活,其岁倍收。
管、蔡挟武庚叛,周奄君使飞廉说淮夷相助。
周公奏请东征,作《大诰》,声管、蔡之罪。
擒蔡、霍,武庚、管叔欲奔东奄,伯禽邀击,武庚死于军,获管叔,诛之,函首诣镐。
王弟叔虞出田,得奇禾,以陇合为一穗,献之。
王命归于公所,公作《嘉禾》一篇以报王。
复言东方虐民之国尚众。
庚子四年,王亲征,公驱兵指奄,大败之。
袭灭淮夷五十余国。迁奄君于薄姑,戮飞廉于海隅。
泗水徐君费姓,闻之大惧,约淮、泗诸国迎降请罪,王以其贤,抚慰之,赐以牛马。
王归镐京,作《多方》一篇以告众。
断二叔之狱于酆宫,囚蔡叔于郭邻,以其子仲袭为侯,建国于柏子国之东。
降霍叔为庶人,三年后复其国。
王怜殷之不祀,乃立微仲思衍之子稽于商丘曰宋,以启为祖,用殷之礼乐,客而不臣,锡以公爵。
辛丑五年,公请建明堂于中州,营于瀍、涧之间。
壬寅春告竣,王亲临朝诸侯于明堂。
周公作《周礼》,定百王之大法,为朝觐会同之制,颁度量、历朔于诸侯,作乐舞曰“勺”。
秋九月,交趾南有越裳氏重三译来朝献白雉,奏曰:“天无烈风淫雨,海不扬波三年矣!意中国有圣人,是以来也。”使者迷其归路,周公乃造指南车赐之。使者由扶南林邑海际,期年而至其国。
王谓武考将营洛邑而不果,命召公相度经始。
周公自至嵩山阳城之中,立圭测影,为南土之中。
闻荆舒为党,侵凌江汉小国,公乃迁舒于江北,改封荆子熊绎于星沙,名曰楚。
公至洛,与召公营邑于瀍水之东,报成,迎王至洛,以洛邑为东都,曰王城,又谓成周。镐京为西都,曰宗周。
先时武王迁九鼎于郏鄏,造殿安定其鼎。
周公斋戒,虔祝天地宗庙,以卜周之历数。繇曰:帝喾之孙,鼎基鸿赫。传世三十,卜年七百。
周公叹曰:“兴废德之所致,非专归乎天数也。”
王还镐,公以王长能听政,归政于王。
王念公之勤劳,封其子雍于蒋,尊公为太师,召公为太保,夹辅王室,分陕而治。
王与公问答之辞,史逸录为《洛诰》。
王以康叔已长,命就国为卫侯。
聃季亦长,封于滕。
九年秋,王与弟叔虞游于囿。
王削桐叶为圭式,戏谓曰:“以此封若。”
史佚请择日受封,王曰:“吾与为戏耳!”
佚正色曰:“天子无戏言。”
王肃然谢之,遂封虞于尧之故墟,曰唐。
时太公在家,删风后奇门遁甲一千八十局,制为七十二活局。
明年春,请王蒐于岐阳,大阅车徒,以正六军。
复修井田之制,使天下画井而耕,于农隙田猎,以讲武事。春曰蒐,夏曰苗,秋曰狝,冬曰狩。
太公言:“今之制作,皆宗黄帝与诸臣始建者,宜立庙而列祀焉!”
王曰:“然。”遂为常典。
黄帝之子挥,始造弦张纲,子孙因以“张”为姓,而显于吴会。
有张隐者,年五十许,具香灯仰天而祈。
所谓:一诚感格,二宿通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