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高兴的时候,被人泼了一盆冷水,李世民的脸色也微微一沉。
但李世民毕竟已经登基数年,再加上他此时并不知道崔仁师心中的真实想法。
还以为他是在劝诫他,不能只记得太子的功劳,而忽视了太子在赈灾期间暴露的问题。
故而很快便调整好了情绪,神色恢复了往日的威严与平和。
他微微颔首,目光在崔仁师和李承乾之间来回扫视,缓缓说道。
“崔爱卿,你直言太子之过,这份忠君爱国之心,朕甚为赞赏。承乾,你要将崔爱卿的话铭记于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李承乾虽然心中对崔仁师无缘无故的发难感到愤懑不已。
但在李世民和文武百官面前,他还是强压下了这股情绪。
脸上露出谦逊温和的笑容,朝着崔仁师拱手道。
“崔殿中的劝诫,孤自当铭记,此次救灾,孤缺乏经验,险些延误救灾时机,让百姓受苦。崔殿中今日直言,犹如当头棒喝,孤今后定会更加谨慎行事,绝不负父皇与大唐百姓的期望。”
太子李承乾这番知错认错,又不失风度的回应,赢得了在场不少大臣的暗自点头,众人纷纷感叹太子的涵养与气度。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太子殿下果然不愧为我大唐储君,有如此胸襟与觉悟,未来必定能够成为一代明君。”
“没有想到太子殿下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沉稳的心智与谦逊的态度,实在令人钦佩。”
“太子殿下从小就聪慧过人,如今更是懂得自省,假以时日,必定能带领我大唐走向更加辉煌的盛世。”
最后,一位资历颇深的老臣捋着胡须,眼中满是欣慰的说道。
他的声音古朴而厚重,在朝堂上悠悠回荡,引得更多大臣纷纷附和。
眼见自己的发言,没有让太子李承乾受到群臣的质疑与指责,反而赢得了更多赞誉。
崔仁师的脸色愈发阴沉,心中的恨意如野草般疯长,他的手在袖笼中不自觉地攥紧,指甲几乎嵌入掌心。
但表面上却依旧维持着那副恭敬的模样。
但片刻后,他缓缓舒出一口气,缓缓松开拳头,脸上重新堆满了谦卑的笑容,再次上前一步,就欲上前朝进言。
只不过,还不等他开口,一道嘶哑的声音从殿外传来,正是御前力士王德的声音。
王德的声音,因为生理上的不同,平时说话时细声细语,可此刻却带着几分急切,在空旷的大殿中显得格外突兀。
只见他双手捧着一封微黄色的信封,一路小跑,神色慌张地冲进大殿。
不同于坐在最后面高台上的李世民,在王德踏着小碎步跑进大殿内后。
要从下面文武百官的面前穿插而过,那些大臣在看到王德手上,那封专门用来书写边防急报的专用信纸之后,心中皆是一惊。
不说在座的众人,就连大唐的普通百姓都知道,除去已经散去的旱灾。
大唐还有一支大军在外讨伐突厥。
莫不是前线战事,出现了什么变故?
众人心中疑云顿生,目光紧紧锁住那封信,仿佛能穿透信封,窥探其中的秘密。
王德好不容易跑到御前奏报,跪地呈上信件,声音发颤。
“陛下,这是从北伐突厥前线加急送来的密信!”
从王德声音传来的那一刻,坐在皇位上的李世民,脸上虽然看似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他的眼神从一开始的平静缓和,继而变得如同鹰隼一般锐利。
“王德,何事如此惊慌,没看见这里正在议事?”
李世民开口喝问道,语气沉稳内敛,却隐隐透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听到李世民的话,王德这才想起,此时李世民的书房内还满是大臣。
他吓得浑身一颤,额头冒出细密汗珠,颤抖着回答。
“陛下,臣罪该万死,实在是前线军情紧急,臣不敢有丝毫耽搁!”
“哪一路大军发来的?”
这一次征讨突厥的大军,共分为六路,是李世民与李靖一起商议的结果。
李世民认为东突厥统治的区域,太过辽阔,再加上几乎都是平坦的草原。
若是他们集中兵力进攻,突厥人很可能凭借机动性四散逃窜,难以将其一举歼灭。
所以兵分六路,形成合围之势,确保万无一失。
这个想法与李靖不谋而合。
于是,两人便按照这种战略,制定了前期的作战计划,各路人马依令行事。
前些天还有报告来说,虽然说没有遇到突厥主力,主要推进进展不大。
但这才时隔几天,怎么就突然传来急报。
莫不是,朕写一封催促他们加大攻势的建议,导致他们因为操之过急,陷入了突厥人的圈套?
因为草原上的冬天太过寒冷,不适合大规模作。
李世民就想让他们趁着草原上的大雪,还没有下下来之前,加大两拨攻势。
好让他们在冬季的时候,疲于应付,削弱他们的实力。
好在第二年开春之后,一鼓作气,彻底平定突厥。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更镇定些。
听到李世民的问话,王德立马回答道。
“陛下,是定襄道行军总管代国公李靖,李总管亲自书写的急报!”
王德话音刚落,朝堂上瞬间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呼声。
盖因为李靖,虽然还没有灭掉突厥,从而荣升到战神那一档中。
但此时的他,也已经是大唐老牌的名将,不然也不会成为兵部尚书,这一武官中最高的职位。
从他为大唐效力的那一刻起,行军打仗,就未曾有过败绩。
虽然在带兵打仗方面,李积、柴绍等将领也各有千秋。
但李靖的军事才能,在李世民眼中,几乎还是无人能及。
如今连他那一路都传来急报,莫不是前线局势,已到了求援的地步?
在听到是李靖传来的急报之后,台下的众人,无不这样想到。
相对于台下众人的反应,李世民脸上的表情,倒是微微放松了一些。
但还是利索的接过王德手上的急报。
在确定上面的封漆完好无损之后,李世民干脆利落的当场拆开了信纸。
随着目光游走,他的脸色一会变得铁青,一会又面色舒缓。
最后,眉头拧成一个结的放下了手中的书信。
见到李世民这副晦涩难明的神情,殿内的大臣们见状,大气都不敢出,整个朝堂安静得仿佛能听见呼吸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