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宋整挺好 > 第463章 什么是真无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被捉的摩尼教残余高层有谭高、邢政、卫忠、翟源、乔正、谢福等人,其余人却还没来昌国,正在东南一带组织信徒壮大力量,准备“光复”永乐朝。只是谭高已经陷在了这里,不知又会变成谁匆忙杀人抢占首领的位置。

骤然出现的刺杀失败事件并没有破坏田十一的心情,坐在知县大老爷的位置写起了“启民智、说俗语、写俗字”的草案。

田十一最想做的其实是办报纸,可此时天赐盟识写的人还是太少了,不能普及教育报纸也就没有了意义。

儿童免费进学堂、必须进学堂,此时还有些百姓不太理解,时间长了再控制好舆论导向,自然就会被大家认同了。但想要见到实效,却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这时县衙外面却吵嚷起来,田十一笔下没停,进来禀报的濮成张了张嘴,见十一哥正写得流畅,也便没有说话。

等到田十一写完,外面的吵嚷声音更大了起来,似乎有数百人的样子,正大叫着“不能同意,不能同意……”

田十一抬头看了眼濮成,濮成张了张嘴,却依旧没说出什么来,似是有难言之隐一般。

叹了口气,田十一坐在县衙里都快听出个大概来了,也难怪濮成不好开口。人心啊,有时候还真是不要脸。

来到县衙外面,发现已经聚集了近千人,衣着有些破烂,脸上全是愤怒。

见田十一出来了,声音立即低了下来,随后是沉默。田十一便沉着脸看着这些人,想看看人到底可以无耻贪婪到什么程度。

在一些人的怂恿下,一个年纪最大的老头站了出来,对着田十一侃侃而谈,声称方会首乃是三乡会的方会首,不能嫁给三乡会之外的人。

田十一“噗呲”一声笑了出来,觉得这是他前世今生遇到最好笑的一件事了,这些人是哪里来的脸皮说出这种话的?

围住县衙众人又开始乱遭遭吵嚷起来,说来说去只有一句话,“会首是我们的,一个外人凭什么抢去,这事我们大家不能同意。若真想娶我们方会首也行,但要拿出聘礼来。”

对于聘礼的金额便无法达成一至了,有的说至少要给每个三乡会乡民发三十贯钱,有的竟然有脸说出一百贯来。甚至有那属狮子的,开口就说要一千贯,还得发个小娘子做老婆。

田十一突然把脸一沉,环视一周,四周围立即没了声音。田十一冷声说道:“今日起天赐盟不再为三乡会乡民提供粮食,凡不劳作者不得加入天赐盟,凡作奸犯科、扰乱治安者一律重罚。三乡会,今日起解散。”

濮成听了这话黯然低头,心里面难受无比。三乡会本是他所创,后来才尊了方百花做会首。只是没想到,竭尽全力救助这些人,以免他们饿死,如今却养成了仇人。虽然三乡会大多数乡民都已经有了活计,并且加入了天赐盟,但像眼前这种不要脸的,却依旧数以万计。

田十一的心里也是非常不痛快,本想和百花成亲后才下狠手除了这颗毒瘤,没想到这帮蛀虫能不要脸到这种程度。

下面的三乡会乡民听了这话立即就不干了,有的呆愣当场,有的却怒吼着向站在县衙台阶上的田十一冲了过来,但却被王牌军士卒用棍子给打了下去。士卒们对这些不要脸之人也是狠极,都是下了重手的。

田十一懒得和这些不要脸之人解释,和这种人讲道理简直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

将手一挥,王牌军立即冲了上去,用棍棒驱赶这些三乡会的乡民。三乡会从今日起,真的成为了历史。

对那些人的怒骂和痛呼当成没看见一样,田十一拉着濮成回到县衙内,开始和濮成说起建设富裕乡村的事情来。虽然昌国县耕地不多,虽然与李朝有着长期的粮食采购合同,但若没有生产粮食的能力,早晚会受制于人。昌国县的农田必须充分利用起来,而且要全部种植粮食而非经济作物。

正说着,突然衙门外面响起了鼓声。田十一和濮成面面相觑,两个官场棒槌好半天才异口同声道:“击鼓鸣冤?”

在定陶县到是审过案子,但却没亲耳听到过堂鼓响起,这也算田十一来到大宋朝以来的第一次了。

做为昌国知县大老爷,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告状,自然要正式一些,可惜官袍那东西一直没过问过,此时不知道在哪个箱子底压着呢。

昌国县的衙役很久以来都是天赐军预备士卒充任的,平时要么去外面管理些杂事,要么去军营里训练,只有少数几个会留在衙门里执役。

田十一身着便服坐在大堂上喊了声升堂,三个衙役左二右一敲着水火棍拉长声音喝出“威武二字。”

声音未落,两个人互相撕扯着对方便来到了大堂上。田十一看了下便有些愣神儿,其中一人竟然是耶律习泥烈,另一人从衣着发饰可以看出是个倭国人。

此时的昌国不说是万国港口也差不多了,有两个外国人打架再正常不过了,只是耶律习泥烈王子居然也会来衙门里告状,这事有点奇怪。

两人来到堂上这才松开对方,耶律习泥烈作揖施礼,倭国人却趴在地上磕了个头,态度恭敬无比。此时的倭国将大宋皇帝称为君父,对宋人推崇备至,在大堂上有这种举动也就不奇怪了。

问案问案总是要问了,田十一让两人分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倭国人宋话说得不好,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只知道他叫我孙子野荷。我孙子这姓前世就听过,是真的有,只是叫啥不好,非要叫野荷。

我孙子野荷说不明白,那就只好让耶律习泥烈说了,结果听来听去却是点鸡毛蒜皮的小事。

野荷是个商人,本是贩运了本国的特产来大宋贩卖的,但却赶上摩尼教叛乱,野荷便滞留在昌国岛上,每日将带来的特产摆出来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