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祭是大事,两府内外上下忙碌不休。
贾蓉也忙,按例去衙门领春祭赏银。
这春祭赏银是朝廷赐给大周已故功臣之家的例行赏银,包括太祖朝敕封的所有勋贵,只要不被夺爵抄家,每年都有。当然了,数额并不大。
因今年地震,并不在老地方礼部,而是转到光禄寺库房。一路辗转到了光禄寺,他才领到手。
赏银只有二两,一顿酒都不够。但这代表的意义不同,表示府上在皇帝心中有一席之地。康熙晚年春节给臣下赏赐“福”字,难道就值许多银子?一个道理。
回到家中,贾珍正等的不耐烦,看见他就问:“怎么去了一天?”
贾蓉忙赔笑着说了一遍经过,末了还道:“光禄寺的官儿都问起父亲,还说多日不见,着实想念您呢。”
贾珍放下茶碗,冷哼一声:“哪里是想我,又到年关,想我的酒想我的戏呢。”一面说一面接过贾蓉递过去的黄布囊,正是领回来的赏银。
黄布囊上统一印着“皇恩永锡”四大大字,唯恐受赏的忘记皇家恩德。
大字角落盖着礼部祠祭司的印记,另有一行小字“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恩赐永远春祭赏共二分,净折银若干两,某年某月某日龙禁尉候补侍卫贾蓉当堂领讫,值年寺丞某某某”,朱笔画押俨然。
贾珍道:“咱家虽说不等这几两银子过年,多少也是皇上天恩,也要给西府老太太看过。虽说家里哪怕一万两银子也供得起,到底不如这个体面。老祖宗在地下脸上也光彩。”
贾蓉忙赞道:“老爷说的是。”
贾珍又满脸感激地道:“咱们家还好。那些几辈子精穷的官儿可不少,擎等着这春祭赏银上供过年呢。这真真是皇恩浩大,想的周到。”
“是。”贾蓉还能说什么?只能赞。
贾珍将布囊递还给贾蓉,让他捧着,领着人来到西府,给贾母看过这才将赏银收好,等祭祀时呈上。
父子二人又将过年请吃酒的人员明细拟定,再与西府商量好,以免重复,这才算完。
正盯着小厮抬围屏抹几案检查金银供品,一个小厮拿着禀帖并账目来报:“黑山村的乌庄头来了。”
要是贾瑞在此,一定知道这就是他听说过的那个在当地以“有本事”闻名的乌老头。
贾珍听说是他心情不好,骂道:“这个老砍头的今儿才来,倒是会挑日子。”
贾蓉接过禀帖,见上面写着:“门下庄头乌进孝叩请爷、奶奶万福金安,并公子小姐金安。”
下面还有一行吉祥话:“新春大喜大福,荣贵平安,加官进爵,万事如意。”
贾蓉念了出来,贾珍一听便笑了:“庄稼人倒有些意思。”显然被逗乐了。
贾蓉忙跟着笑:“虽说不通文法,吉祥话儿说的倒好。”
禀帖还附着一张单子,展开来看,是今年的年货,什么鹿、狍子、野猪、各等白米什么的。
看了明细,贾珍微微蹙眉,不甚满意,命小厮道:“让他进来。”
很快,一个皮肤黝黑,满脸皱纹,腰背弯如虾米,老农模样的老年男子走了进来。
不等贾珍父子开口,他便跪下请安,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
贾珍命小厮将人拉起来,笑道:“庄头身子骨还算硬朗。”
乌进孝满脸堆笑:“托爷的福,还能走得动,来京给您请安。”
贾珍笑笑:“你儿子也三十多了吧,该叫他常来走走。”
乌进孝仍然一脸憨笑,用极其真诚的语气道:“不瞒爷,小的每年走惯了,不来给爷磕个头,心里闷的慌,不踏实。来京城谁不想?小的到底怕儿子们年轻,路上万一有闪失,耽误爷过年。”
贾珍又笑:“路上走了几日?”
乌进孝对他的盘问似乎一无所觉,仍然满脸憨笑:“回爷的话,今年雪大,四五尺深,一暖一化,泥泞的很,又赶上地龙翻身,很是耽误了几日。”到底没说什么时候出发,路上又花了几日。
贾珍轻哼一声:“今年这出息怎地少了如此多?我当打擂台呢。”
乌进孝忙上前两步,弯下腰,认真回道:“回爷的话,今年年成不好。从三月里开始下雨,一连到了八月,没有一回连着晴过五日的。九月倒是天晴了,哪里想到又来了场雹子,个个碗口大,方圆一千三百里,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死打伤上千上万。唉,可不就出息少了。小的并不敢欺瞒爷。”
贾珍皱眉道:“我估过了,你上缴的五千两够做什么?一共八九个庄子,可巧了,一处报旱一处报涝,你们打擂台呢?真真不教人过年了。”
乌进孝又赔笑,仍是憨厚的笑容:“爷可千万别这么说。您这儿还算好的。我兄弟管着八处庄子,离我那里只一百多里,今年不过二三千两银子。”
贾珍淡淡道:“我们这府上没这笔银子倒也过的去,那府上事多一桩接着一桩,两三千两够做什么?这一两年没出息,反倒赔了许多。不和你们庄头要,管谁要?”
乌进孝又笑:“那府上有娘娘和万岁爷赏呢。”
原来乌进孝管着贾珍的八九个庄子,而乌进孝的兄弟管着荣国府的八个庄子。贾珍的这些庄子乌进孝上供了五千两,而荣国府的才两三千两。
贾珍正是看不过眼而敲打乌进孝。
贾蓉忙道:“娘娘也不能把皇上的银库都给了娘家,就是她想也不能做主。若说赏,也不过是些锦缎古董玩意儿,赏银最多不过一百两金子。换成银子才多少?再省一回亲就精穷精穷了。”
贾珍点头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乌进孝神情讪讪,不敢多言。
贾珍见目的达到,便让人下去。
荣国府一直是贾政管着田产上的出息,乌进孝兄弟见他是个书生,不通庶务,明目张胆的坑人,一年比一年大胆。再这么下去,说不定来年都没一千两进账。
但贾珍也不好提醒,贾政向来好面子,他又是小辈,只能惹来不快。
贾琏倒是通庶务,但这不是没分家么,未必肯花那个心力去管。
这一刻,贾珍无比感激亲爹一心向道,只生了自己一个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