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文娱业的幕后大佬 > 第287章 舌尖上的中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24

    +
  • 恢复默认

1月16日,春节前的最后一周,沈亦泽约见了陆桥传媒的影视总监谢丽君。

临近春节,按理说不该再谈新的业务,但他想在安安回来之前把一切安排妥当,这样她就什么都不必操心,只管安心拍摄就是。

谢丽君也有些意外,她记得沈亦泽很久以前就说过有合作的意向,但她没想到是在这个时间点,而且对方是以乐享科技CEO的身份。

陆桥传媒是一家专业制作纪录片的公司,通常都是跟央视和各大省台进行合作,接到新媒体平台的项目,这还是第一次。

换作腾飞视频或者优视,她还不会这么感兴趣,沈亦泽不同,他的创作能力和对市场的敏锐度有目共睹,影视综音,几乎干什么火什么。

想要制作出一部爆火的纪录片,其难度要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影视剧,可如果提供创意的人是他,说不定……

双方寒暄之后落座,陆桥传媒显然对这次见面非常重视,除了谢丽君,主管内容、财务和销售的总监都来了。

要谈的事主要有两件,一个是版权合作,沈亦泽希望获得陆桥传媒的影视版权授权,为乐享TV引进一批高质量的纪录片,进一步扩展会员频道的内容。

在国内,纪录片是很小众的类型,一来受众少,二来无法内植广告,电视台因为每年都有任务指标,亏钱也得引进,除此之外,就鲜有问津者了。

乐享科技愿意出资购入版权,这无疑是件好事,而且多一个播出平台,也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公司的作品,进而间接提升纪录片的影响力。

沈亦泽也不是在做慈善,趁现在以低价买下版权,等以后安丫头拍出几部大火的纪录片,自然会吸引到很多潜在的受众。

另一件事就是新项目了。

沈亦泽切入正题:“我们打算投资一部纪录片,希望可以和贵方合作,要求的话,首先拍摄主题由我们给定,其次——谢总监,我问个题外话,你觉得杨九安在工作中的表现怎么样?”

谢丽君愣了下,她能大致猜到他问这话的用意,坦诚说:“杨九安毕业之后,我带她拍过一部纪录片,不夸张地说,她是我见过基本功最扎实,对待工作最热情、最用心也最具艺术直觉的年轻人。

我个人的看法,以她的天分和上进心,只要给她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她迟早会成为国内最顶尖的纪录片导演之一。”

沈亦泽不动声色地“嗯”一声,心里满是骄傲,安安被夸远比他自己被夸更令他高兴。

他径直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这次的项目,我有一点小小的私心,我希望可以由谢总监和杨九安共同担任总导演。安安的资历可能欠缺了点,但我相信她的能力,而且有谢总监亲自带她,她一定很快就能适应。”

之所以选择谢丽君,不仅因为她对安安的欣赏,更因为在陆桥传媒的一线纪录片导演中,只有她是女性,女老师带女学生会方便一点……好吧,其实是他心里会舒服一点。

谢丽君却没有立即答应,而是问:“可以先让我看看这个项目的主题和框架吗?”

沈亦泽的要求她能够理解,换作是她,同等条件下,她也会优先考虑亲近的人,更何况,杨九安的确很值得栽培,用外人的资金和资源培养有潜力的新导演,她当然乐意至极。

但前提是,这得是个好点子,点子不行,不仅浪费资金和资源,更会败坏她和杨九安的口碑,弄巧成拙。

随沈亦泽同来的乐享科技的员工将早已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陆桥传媒的众人。

谢丽君翻开一看,只见标题六个加粗大字:“舌尖上的中国”。

她心思一动,翕动嘴唇,咂摸几遍,暗暗赞叹:“名字不错!”

接着往下看,下面是节目的大框架:

“民以食为天,所谓‘食色性也’,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们都离不开食物,因此也就使这个题材有了广泛的观众基础。

但做纪录片,文化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加多少克油盐酱醋,再加什么食材不应是纪录片所聚焦的重点,美食只是一个媒介,我们应该通过这个普通的媒介找到与这个媒介相关的、能够令大众热情讨论的东西。

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本质上是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是以一种比较慢的节奏去品味、去生活,食物应是最本初的那种食物,最干净,最朴素,也最具有自然韵味。

从文化角度探讨,美食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它特有的国人气质。

从人文角度出发,美食更是乡愁的象征,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从南方到北方,从国内到海外,所谓最香的菜是妈妈做的菜,最好的东西是故乡的东西,最美的回忆是童年的回忆。食物勾起的不应只是对美味的垂涎,还有流泪的冲动。

从哲学角度思考,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都可以在小小的一盘菜肴中得到体现。

哪怕是同样的食物,在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味道和意涵。天南地北,古今中外,食物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连接起一段段温柔的岁月。

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一个切面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一段人生……”

谢丽君越看越是惊讶。

纪录美食的作品陆桥传媒也拍过,但在以往的影像素材里,拍摄方式更多以“烹饪大师”或“美食名家”为结构,展现的是“精湛的厨艺”和“繁复的过程”,追求的是溢出屏幕的“色香味”和“引人垂涎”的视觉效果。

可沈亦泽的这份大框架却跳出了一般美食纪录片只见食物不见人的窠臼,他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用普通劳动者的故事串起民族饮食文化积淀的整个根脉体系,相比于美食本身,美食背后的故事,才是重点所在。

光是看文字,谢丽君的脑海里便已闪过无数场景,从获取食材,到料理烹饪,再到共享美食……而在这无数场景的背后,既有文化的连接,也有人文的情怀,更有哲学的思考。

沈亦泽将谢丽君的反应尽收眼底,心里的把握顿时由七成涨到十成。

在这之前,他还是有点忐忑的,因为这份大框架他没有拜托编剧部的人代笔,而是尝试自己先写,写完发现,竟然还不错。

他的文笔跟两年前相比,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还赶不上原身,但至少已具备一定的美感,不像以前的文字,干巴巴的不比小白文强多少。

他看过的纪录片不算多,但每一部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如果非要他从其中选一部最喜欢的,那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部《舌尖上的中国》。

正如他在框架中写到的那样:“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们都离不开食物”,而中国美食最牛逼的地方在于,哪怕是路边几块钱的小吃,也能做出极致的美味。

除了因为他本身的“好吃嘴”属性,另一个原因是他曾有幸见过《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的总导演陈晓卿,不仅见过,还很是聊了一会儿,打那儿以后,沈亦泽便隔三差五地将这部纪录片翻出来重温一遍。

包括陈晓卿后来执导的《风味人间》,沈亦泽同样反反复复看过许多遍。

也因此,他对《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的主线记得相当清楚,当然,具体的内容他已经忘了个七七八八,他只能提供骨架,血肉就要靠谢丽君和安安去填充了。

他相信安安能够做到。

谢丽君仔细通读一遍,脸上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个年轻人,她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业内传言他是文娱业的通才,对此她一向抱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态度,不予置评也从不讨论。

今日一见,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这份框架之详尽,立意之深刻,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个外行之手。

她忍不住问:“你以前接触过纪录片吗?”

沈亦泽知道她为何发问,要是想装逼,当然应该说没有,然后堂而皇之地收割一波震惊,但一向低调谦虚的他却不会这么做。

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是被动接触。”

见对方不解,他解释道:“找了个纪录片导演当女朋友,怎么也得了解一点她的职业,而且她每次回家都要跟我聊这方面的话题,听得多了,慢慢的也就懂了。”

这番话说得云淡风轻,却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仅可以为自己的搬运工作打掩护,同时还不着痕迹地夸了杨九安一波,每次回家都要聊工作的员工,哪个领导会不喜欢呢?

谢丽君哈哈一笑,表示赞同:“两个人在一起的确需要共同语言,我家那位也是,现在说起我们行业的术语来,那是一套套的,甚至比我还懂。”

沈亦泽也笑,这一通闲聊下来,两人的关系瞬间拉近许多。

谢丽君感慨:“说实话,我干这行也快三十年了,还从没见过哪个人能把框架写得这么尽善尽美的,你这个拿去稍微改改,再添加一点内容,就可以当拍摄的指导大纲用了。”

沈亦泽笑道:“不瞒你说,我这个就是参考着纪录片的指导大纲写的,我们公司的影视总监曾经也是纪录片导演,我就此请教过他多次,他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帮助。”

“怪不得……”

谢丽君点点头,这就说得通了,不然她还真有点怀疑这框架是不是他找专业人士代的笔。

她合上材料,跟身边的同事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后看向沈亦泽,正色说:“这个创意十分不错,可以拍!”

这就是答应和安安共同担任总导演的意思了。

安丫头知道后会乐一整天吧?

沈亦泽心里高兴,脸上却丝毫不表现出来,只轻轻“嗯”了一声,然后淡定地开始下一步的谈判。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合作细节和要求,包括资金、制作周期、取材范围、团队配置等等。

这些方面沈亦泽都不设硬性指标,资金不限,制作周期不限,取材范围也不限,他唯一的要求是,从人员到设备,从拍摄到后期的剪辑、配音、配乐都应采用最高标准。

配乐方面,沈亦泽答应由金点制作,他可以提供最经典的那首BGM,也就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片头曲,其他的记得都不完整,与其由他自己狗尾续貂,不如让公司的音乐人原创。

除此之外,从前期筹备,到拍摄过程,再到后期制作,每一个阶段的阶段性成果都应让他知晓,尤其是分集大纲,他具有一票否决权,如果跟他记忆中的味道不符,就算是安安写的,他也会否决掉。

当然,为了小命着想,他会尽量否决得委婉一点。

陆桥传媒的高层们也是头一回见到这么慷慨爽快的甲方,竟然不限资金也不限制作周期,还特意要求采取最高标准制作——这可是身为乙方的他们想争取而争取不到的东西,没想到这次竟自己送上门来了。

只要条件允许,谁不想整大制作呢?

最最关键的是,这么好的条件,甲方却完全没有要指手画脚的意思,几乎完全放权给他们。

沈亦泽刚来的时候,众人见他年轻,虽然表面上都表现得客气有礼,但心里却打个大大的问号,生怕又是个像王定宇那样的半吊子,啥也不懂却偏要仗着背后的资本到处祸祸。

等到谈完散会,所有人心里的那个问号早已变成了惊叹号。送乐享科技一行人离开时,众人除了表现得客气有礼,还有发自内心的尊敬,而这,也正是他们从沈亦泽身上感受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