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将解药给魏祁服下,焦急等待了许久,魏祁终于在深夜里缓缓醒来。
太后如此强硬的人,此刻却妆发凌乱的、紧紧地抱着虚弱不堪的情郎,哀伤的哭泣。
魏祁刚刚醒来的身体很虚弱,只能断断续续的蹦出几个字;
太后也知道好歹,手上没用力,略哭了会儿就谈到了正事上。
关于魏韬这个逆子的处置,魏祁和太后的想法是一致的:杀。
可是解药和配方还没找到,小命还攥在魏韬手里,他们不能轻举妄动。
太后在先帝眼皮子底下纵横后宫多年,心智和手腕非常人能比;
她敏锐的察觉到了魏韬的不同;
只不过她没往鬼怪一事上想;就算是,也得找到证据才行。
太后虽和魏韬不亲近,可魏韬有多少本事她还是大致清楚的;
今日的魏韬行事如此乖张,除却鬼怪乱神之说,那就只有一个解释:
魏韬从前一直在扮猪吃老虎,先帝留给他的势力深不可测。
聪明人总爱多想,太后结合魏韬今日的反常,越想,心就越沉。
今日的事情实在是多,刺激也大,太后揉了揉发胀的脑门,暂时抛开心里的杂念,将情郎和小儿子都照顾妥当后,沉沉睡去。
反正,她可以确保整个后宫都掌控在手里,魏韬纵有天大本事,一夜之间也闯不到朝阳宫来。
魏韬还没睡,拿着世家大族的名册,看着上面罗列的一个个人名,思考哪些可用。
当初册封摄政王的名目之一就是牵制各方势力;
如今摄政王权势大涨,凡是明着和摄政王作对的都被打压了下去;根基弱的就此消失,根基深的暂时蛰伏。
传承超过三百年才会被认定为真正的世家,而世间又有几个朝代传承超过三百年呢?
魏韬找的,就是有能力、并且敢和摄政王唱反调的人才。
摄政王这股势力太深,魏祁死了,还会有新的“摄政王”跳出来。
因此,慢慢蚕食是最好的办法。
魏韬在名册上圈了几个名字,暗卫便领命行动。
摄政王第三日才能下床,也是这一日,摄政王才发现了自己不能人道的事实。
虽然太后和摄政王是真爱,表示并不在意这些;可事关男人的尊严问题,摄政王接受不了,养伤期间暴躁易怒,经常无来由的责罚宫人。
魏韬以蔑视皇恩的理由,将摄政王发落出宫,责令其闭关修养,好好反思。
魏韬这一举动向众人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号:京城要变天了。
摄政王的权势膨胀的如此之快,还堂而皇之的常住皇宫,见帝不拜,桀骜不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和太后的那点事儿以及想篡位的小心思。
如今因为“旧疾复发”,且行迹疯魔被皇帝申饬,本人也一言不发的照做,眼看着是暂时沉寂下来了。
可依着摄政王那狂傲的性格,在先帝一朝隐忍多年,如今终于得势,距皇位就差临门一脚了;
他能甘心吗?
平静之下暗流汹涌,魏韬该干嘛干嘛,白天忙着指派官员、收拢权力,得空了就去朝阳宫气一气太后,或者跑去逗弄七皇子,把人弄哭了再送回太后面前。
太后被气得皱纹生了不知多少,心里不知过了多少遍刀了魏韬的法子;可每每走出朝阳宫时,理智都会瞬间回笼。
谁让心爱的情郎的命还捏在魏韬手上呢。
嗜骨,药如其名,不按时服用解药的话,中药之人就会感受到强烈的钻心嗜骨之痛,并在三日后暴毙而亡。
魏韬那日给的是一次的解药,药效只能维持一月;
正因知道这药的霸道之处,所以在没有找到药方前,魏祁和太后才不敢轻举妄动。
这一个月里,魏韬联络了被摄政王打压的几大家族,释放了他要收拢皇权的信号。
哪个家族不想永享荣华富贵、万事昌盛呢?
而达到这一成就的最快方式,除了征战立功,就是从龙之功了。
摄政王虽权势滔天,还有篡位的征兆,可他毕竟还没动手;再者,他要真动手了,那就是弑君篡位,为世人所唾弃。
权衡利弊之后,当然是跟着魏韬干啦。
摄政王的权势大部分来源于他多年征战在军中树立的威望;但这威望仅限于上层将领。
而上层将领多出身于名门,只小部分是从竹门、平民之家厮杀搏上来的。
门第之风依然吹荡在大魏境内;军队的中下层将领和士兵几乎全是出身竹门平民之家,晋升之路难之又难。
先帝在世时便有提拔竹门人才的想法;可惜世家贵族势力太大,几乎占据了朝堂四分之三的地方。他一有动作,便被抱团的世家死死摁住。
除了笼络被打压的世家大族外,魏韬还分出了大部分精力去拉拢这些中下层将领士兵,没事就趁着深夜走访基层,随机选几个将领和士兵pua。
古人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谁能忍得住光宗耀祖、改换门庭的诱惑呢?更何况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孤身一人来看望你,给你家里送粮送肉,嘘寒问暖,语重心长的告诫你荣华富贵要靠自己争取呢?
众士兵:这不就是话本子里说的仁君吗!
他给我送钱送肉诶!哪个皇帝能拉着他一个贱民的手掏心窝子的说话啊!
他娘的,管他是摄政王还是皇帝,管他是造反还是清君侧,老子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