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 第261章 薛宝钗为何脸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贾母说“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是紧接着贾政打宝玉之后说的,其实这句话也是有原型的。

有南京必然有北京,历史上勉强算有南北两京的朝代就那么几个,再加上书中出现很多明朝人物名字,书中的背景年代,可以确定只能是明朝了,正式称南京北京的只有明朝。

我们对具体情节的拆解,都是以前面破解各角色的隐射来进行的,有了前文解开的环节为基础,看很多情节时,就可以顺利的索出隐去的真事,如果没看过前文的,就比较难以接受了。

比如这一段,宝玉的隐射有时是大明,有时指华夏,贾母代表宝玉的老祖宗,王夫人代指武将集团,贾政指文官集团,

贾政打宝玉就是满清迁界禁海,最早大约是在1657年开始,1659年,郑成功就率领十万水师直奔南京。

所以贾母说的回南京去并不是空话,就是指郑成功率领水师进攻南京,这其中就包括王夫人和宝玉。

只是这一战拆开分成几个情节写在书里了,这里并没有再细写。

宝玉被打之后,薛姨妈同宝钗、香菱、袭人、史湘云等人来看他。

袭人代表宦官,蓓茗是背叛了大明的官员。薛姨妈指满清八旗,薛宝钗是满清朝廷,香菱指华夏子民,史湘云是大顺军余部。

袭人就私下里来问蓓茗:方才好端端的,为什么打起来?你也不早来透个信儿!”

焙茗急的说:“偏生我没在跟前,打到半中间我才听见了。忙打听原故,却是为琪官金钏姐姐的事。”

袭人道:“老爷怎么得知道的?”

焙茗道:“那琪官的事,多半是薛大爷素日吃醋,没法儿出气,不知在外头唆挑了谁来,在老爷跟前下的火。

那金钏儿的事是三爷说的,我也是听见老爷的人说的。”

袭人听了这两件事都对景,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

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作者的这一段描写,就是我们在史书上很难见到的,袭人是京城里的太监们,蓓茗是背叛大明投清的文武官员,这里描写了沿海各地方官,突然对宝玉进行暴力迁界之后,京城里的太监们打听这件事,问的就是投清的前明官员。

蓓茗也根据自己掌握的情报说了,他认为是薛蟠没法出气,所以挑了事,薛蟠隐射的是满洲八旗子弟和带兵的王公,所以这里其实蓓茗的话说出了贾政这次下狠手打宝玉的起因。

金钏的事是三爷说的,就是贾环告密,贾环是明朝的内藩国,也就是说告密者是从明朝的内部出的叛徒。

知道金声桓联络大明与东南鲁监国和延平王的,一定是东南明军内部人员,所以说最早提议迁界禁海的人不是满清这边的人,而是鲁王或延平王部下叛徒。

这个人就是黄梧,他曾是郑成功部下,清顺治十三年,郑成功兵退,黄梧与苏明叛降满清,向满清透露了很多明朝方面的机密,并提出了“迁海令”的建议。

八旗老爷们儿打不了水战,没法出气,于是把气撒在了老百姓身上,让各地文官把老百姓狠狠打杀了,就为了出口气。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

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

【蒙侧批:请问是关心不是关心?】

蒙府藏本的这句批语,是提醒我们读者,要想一想薛宝钗此处是关心宝玉,还是不关心宝玉,按表面故事来说,这句批注应是多余,宝玉被打了,薛宝钗拿丸药来看望他,自然是关心了,但是我们看背面就知道,这个关心恐怕只是惺惺作态。

她来看望宝玉,还一路托着一丸药,这就是做给所有人看的,告诉大家,我来看望宝玉了,其实我是心疼宝玉的,我满清都是好人。

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

宝玉被打的这么重,薛宝钗的意思是:这点小伤,晚上敷点药就好了。

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

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薛宝钗为什么会脸红,看懂了背面故事的应该能体会到作者的真实意思。

满清政府自己下的迁界禁海令,导致国家动荡不定,百姓流离失所,数百万人的死难,现在发现这就是一个失败的政策,她明知道自己根本就不在乎你的死活,又说自己心疼你,能不脸红吗?她自己都觉得这话太假了!

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这句话是指满清一边屠杀百姓,一边假装自己是好人,嘴上是满口仁义道德,这种既不要脸又要脸的娇羞怯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

宝玉被打,人家假装心疼一下,他自己就把疼痛忘到了九霄云外,写书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洞察,模拟的如此惟妙,我们总是很容易忘记痛苦,忘记苦难,就像宝玉。

看宝玉此时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

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属于宝玉,至少也是宝玉的继承者,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宝玉此时的心理,与我们很多人的心理是一样的,就是面对苦难,无法反抗的压迫时,总是会出现宝玉一样的心理。

也可能是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所以在看到苦难的时候,也就见怪不怪了,也许这也是某种乐观主义精神吧!哪怕是死了,自己一生的事业都付与东流,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

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

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

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像,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

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

这句是指你既然是有心的人,何不乖乖做事,用功读书考科举,这样也不会得罪老爷挨打了。

为何宝玉不愿意好好读书考科举,因为开科取士的是满清,考功名意味着为满清效力了,宝玉自然是不愿意的。

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

薛宝钗这里是为他哥哥薛蟠辩护,一番歪理邪说,就是他哥哥向来无法无天,所以做什么都是顺理成章的,他是没心没肺的真性情,你应该让着他。

当年为了秦钟都打得天翻地覆,何况是现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