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高有才便赶到了储秀宫。要知道如今年氏贵为皇贵妃,她哥哥年羹尧更是位极人臣。这样的家世,宫中的人没有不巴结的,高有才虽然身为院正,一听到储秀宫的差事,也是争先恐后的跑来了。
高有才一进屋看见年羹尧也在此,顿时心潮澎拜:“下官参见年大将军,参见皇贵妃!”
年羹尧瞥了高有才一眼,挥了挥手:“赶紧去瞧瞧吧!”
“是!”高有才赶紧朝碧玺走去,一番把脉诊断后,方才向年氏拱手道:“启禀皇贵妃,幸好抢救及时,这位姑姑只是昏迷了过去,估摸两个时辰后就会醒来!”
年氏这才心里舒了一口气,点了点头:“有劳高太医了,小俊子,送送高太医!”
高有才原本以为,是年氏因为福沛薨了,而身染重病。原想着治好了年氏,能求得年羹尧为他那不成器的儿子,谋得一官半职。哪知道火急火燎的赶来,却是为了一个婢女诊治。
高有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朝年羹尧拱了拱手:“下官先行告退!”
年羹尧兀自的点了点头,高有才这才悻悻离去。
“走吧,兰儿,哥哥送你回房!”年羹尧望着年氏说道。
年氏又看了看躺在床上的碧玺,然后便踏出了碧玺的房门,径直回到了西暖阁。
正瘫坐在地,额头还渗着血珠的王氏,听到年羹尧两人的声音传来,赶紧低着头跪直了身子。
年羹尧踏进房门,瞥了一眼王氏说道:“王如月,本大将军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这次本大将军西征青海期间,你务必要保护好皇贵妃,若皇贵妃少了一根头发,本大将军要把你挫骨扬灰!”
王氏听完年羹尧的话语,浑身不由得一阵激淋,特别是年羹尧咬牙切齿的吐出“挫骨扬灰”四个字,更是让王氏胆战心惊。
“是,奴婢就是拼了命,也会护皇贵妃周全!”王氏战战兢兢的低着头说道。
年羹尧厌恶的看着王氏,随后说道:“赶紧滚回你的长春阁,本大将军看着就心烦!”
“是,是,奴婢告退!”王氏如获大赦般的逃出了储秀宫。
年羹尧又万般叮嘱年氏,让她切莫再暗自神伤,直到年氏点头应诺后,方才离开储秀宫。
而此时养心殿外则来了一名太监求见。
“奴才参见皇上!”太监恭敬的跪在地上说道。
胤禛抬眸看了一眼地上跪着的人,然后又拿起一本奏折说道:“年羹尧可是走了?”
太监仍然保持跪在地上的姿势:“回皇上的话,年大将军刚刚离开储秀宫。”
胤禛继续手握朱笔,在奏折上龙飞凤舞般的批阅着,嘴里说道:“年羹尧都说了些什么?”
“年大将军无非说了些,让皇贵妃保重身体之类的话,别无其它!”太监搜索着记忆道。
“没有别的了?”胤禛头也不抬的继续问道。
太监突然想到捂着头突然冲出来的王氏,险些撞见自己在窗外偷听,只因她捂着脸才并未注意到自己。
“只是有一件事,奴才觉得颇为奇怪!”太监一边回忆着一边说道。
胤禛听到太监此话,便放下手中的朱笔,饶有兴趣的盯着太监:“什么事?”
太监跪在地上说道:“王常在今日一早便来了储秀宫,与皇贵妃说了好一会儿话!”
“就这件事?”胤禛疑惑的问道。
太监赶紧接着说道:“可是王常在来的时候好好的,走的时候用手帕捂着额头,奴才瞧见,王常在的衣衫上还有斑斑血迹!”
“血迹?为何会有血迹?”胤禛纳闷的盯着太监问道。
太监叩首道:“奴才不知,因年大将军常年习武,李公公吩咐奴才站得远些,以免被发现了,所以奴才听得并不是很清楚。”
胤禛点了点头说道:“东海,这次你干得不错,以后你就替朕好好盯着储秀宫,朕不会亏待你的!”
东海还以为胤禛会怪罪自己,却没曾想到,居然还得到了夸赞,于是赶紧磕头道:“奴才遵旨!”
“行了,你下去吧!”胤禛挥了挥手说道。
“奴才告退!”东海这才起身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