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我知道你会
郑庆仁想的没错,一发现唐大海案有问题,作为侦办单位的主要人员,张学斌就想过要把案子重新查了。有错就改,有责就追。
这是张学心里的一股正义,还有职业的责任,对法治的敬畏。
实际上张学斌的想法几乎很难实现。
错了的两起案子并影响不了唐大海被打靶这一结果。而且唐大海的问题不像当时的郑庆仁,案件还在县局。唐大海是经过县局移交,检察委提起诉讼,中级审判委判决,高级审判委复核的。
要翻案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办案。
要么案犯不认罪向上申诉,或者家属向上申诉,要么就是上级的检察委自查,然后审判委发回来再审。程序多,部门广,一个不配合就完不成。
一般出现错案冤枉,第一个阻挠的人员就是办理错案的人,而张学斌作为当时的办案人员,得知到错案之后,是想及时纠错,这一点让郑庆仁很敬佩。
胡家人鼓动觊觎赔偿的唐大山带着老母亲去省城告状。唐大山是带着发财的心思奔赴了省城,堵在了省府大院门口喊冤。
省府大院的门卫并没有好好的接待他们,而是很粗鲁的把他们赶走。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哪能受得了,何况唐大山认为跟着自己一起鸣冤的老母亲也受了辱,争一口气的心思开始活络。
再一次去堵门喊冤的时候,赔偿的钱看的倒不是那么重要了。哪怕挨了揍,也坚持到了一位官员出来。
张学斌去省城接人,唐大山也把张学斌当作了出面处理的人,路上就提了要求。
把唐大海没犯了两起案子公开的,然后再赔一笔钱。
原本想着如何纠正唐大海案子的张学斌,就花了不少语言……嗯,张学斌调入刑侦队前是在县局办公室,本就能言会道,很容易把唐大山说的激情澎湃,把帮哥哥洗脱本就不该落在身上的罪作为一个人生目标。
张学斌的这个做法,郑庆仁虽然理解可不太赞同。
“唐大海的案子和去年初的那股翻案风不一样。那些翻案,是有些权势的人质疑政策里的从严从重,要逃避打击,这无疑是和上面的政策对抗,所以才引起了新一轮的严厉打击。唐大海只是部分不实的地方翻案,而且唐大海已经伏法,所以不存在对抗政策,我觉得,只要唐大山坚持,翻案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张学斌放下了茶杯,想了半天说道:“如果唐大海的事件继续错下去,就算我脱身、调离,升职,也会成为我喉咙里永远咽不下的刺。
所以,我得拔了。
唐大山就是一个文盲,又因为唐大海的事,亲友都远离了他们家。我的身份太过于敏感……郑庆仁,我想请你出面帮唐大山……也是帮我,不是让你出头,你只需要帮唐大山写写申诉的材料,然后寄给省检察委的新来的一个副检察长,剩下的我去沟通。”
郑庆仁原本只是想问问唐大山的情况,听到张学斌对唐大海案子的畅聊,出于礼貌没有打断,没想到临末了,竟然还扯到了郑庆仁身上,让郑庆仁帮唐大山。
不说郑庆仁和唐大山没一点关系,就说,从公开资料上,一个和唐大山水平差不多的郑庆仁,会写什么申诉材料?
关键,张学斌说的很认真。
郑庆仁笑着说:“张哥,你太看得起我了,我……”
张学斌摆了摆手,打断郑庆仁的话,目视着郑庆仁,说:“我知道,你会写!你已经不是郑庆仁……”
哗!
郑庆仁心头一震。
张学斌接着说:“从我协助胡建荣审问你开始,我就发现你不是材料里的那个小郑村农民混混郑庆仁了。你在谈案件,谈法律的时候,谈吐清晰,思考沉稳,说话有逻辑条理,而且知识丰富程度不下于一个高中生……”
…………
从张学斌家离开,郑庆仁回到了佳仁厂。
一路上,在思考张学斌的话。
当张学斌说出,现在郑庆仁已经不是郑庆仁时候,郑庆仁还以为张学斌发现了现在的身体里融入了新的灵魂。继续聊才知道,张学斌以为郑庆仁在受冤关进去的几个月,想方设法学习了不少的法律知识。
或许张学斌还有其他怀疑和想法,但没说出来。
当然,郑庆仁也没同意帮唐大山写申诉材料,因为他不想参与这件事里。
一份申诉材料而已,张学斌也能自己写。就算不方便,也可以找更专业的人嘛!
到了厂里,就找了郑虎,交代了郑虎带上一两个人,早晚去一趟自己家附近溜达,看看有没有唐大山,有的话就不要客气。
吃过午饭,郑庆仁骑着摩托奔往了豪县。
一早,去了张店乡的酒厂。
张旭正在指挥把一箱箱的源酒装车,准备发往省城。
听到郑庆仁说省城已经出现了隔壁酒厂的保健酒,张旭骂了一声卑鄙。
马上就要正面竞争,需要知己知彼,所以郑庆仁问道:“旭哥,那个友味酿酒厂的保健酒产量怎么样?”
“我一直关注着友味酒厂的保健酒生产情况。虽然他们酒厂最近一直在周边大量的收购基酒,可保健酒的药材提取他们那里一直上不了规模,真正的产量不大,据我所知,目前他们厂总共生产的药酒应该不到五百斤,目前每天的产量也只有几十斤。
不过,他们好像要和县中药厂合作,委托中药厂帮他们提取药材,厂里新的生产灌装设备也开始引进,估计最快半个月后,产量就能上来。”
这么说来,谷诗虽然把酒投放到了省城的几个大商场,实际上可以销售的货并不多。
宣传的限量发售,也是真的。
…………
省城。
一间装饰很现代的办公室里。
谷歌翘着腿,斜躺在一张桌子旁边的皮沙发上,手里握着电话。
“我现在每天给一家商场提供三箱力酒,每人限购一瓶,都是早上一开门就抢光,这个酒太受欢迎!姐,我这里的酒最多还能卖四天,你得赶紧催催工厂,加大产量。”
办公室里,谷诗手里攥着一沓纸条,脸色疲惫的说:“下批货明天发走,限量销售的话能卖一周。酒大规模供应还需要半个月,目前的任务不是为了销量,而是把‘力酒’在省城打造成保健酒的代名词,别的酒哪怕上市,也让人以为是模仿‘力酒’。”
“姐,我知道。我怕郑庆仁的酒在省城大规模销售,而我们的酒又缺货,让郑庆仁抢占了市场,这样就和我们的目标适得其反了。”
“那就给省城的商场和供销社系统打上招呼,让‘源酒’暂时上不了市。好了,小歌,我这里还有事,先不说了。”
刚准备挂上电话,谷诗想起还有要问的,急忙喊道:“小歌……”
“姐,还有事?”
谷诗犹豫了下,说:“你前几天去南都,没接触三叔的粮食出口贸易吧?”
“没,咋了,姐?”
谷诗舒了口气,说:“没了,挂吧。”
吧嗒。挂上电话。
谷诗凝视着手里的一沓货运的条子,陷入了沉思。
咚咚咚。
敲门声,谷诗回神刚说一句进,黄爱琼慌张的走了进来,看到了谷诗手里的条子,脸色苍白的说:“谷总,小孙送过来的结算单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