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当皇帝也是一件苦差事!
除了五次北征和万国来朝的赏赐之外,朱棣还把京都从南京迁都到了北平,这又是一笔数额巨大的消耗。
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都是极度夸张的一个天文数字。
迁都之后,还有给自己的好圣孙办理婚礼,这可是大明建国以来,第一个真正的皇太孙举办,算是举国欢庆的大事情。
朱棣又是亲自指示,要大办,而且不能节省。
郑和六下西洋,虽然说从外邦带来了不少白银,但是前两次消耗的费用也是非常巨大。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朱高炽这位监国头疼不已。
这些年,这位监国太子是省吃俭用,当初为了一万两更是自己亲自到东直门,把自己家里面的器皿和值钱的家当全部拿了出来典当。
后来被朱高煦陷害之后,在家休养生息了一段时间。
在朱高煦监国的那段时间,才真正的体会到朱高炽的不容易。
全国各个地方都急速用钱,但是国库里面的钱就那么多,而且还不能轻易加税,所以汉王朱高煦也是焦头烂额。
后来朱棣批评他监国做的非常不好的时候,这位汉王倒是直接尥蹶子,跑到家里面自己躲在棺材里面。
这次朱棣第五次北征,朱高炽是非常不赞成的,甚至当面全说过无数次。
后来朱棣一意孤行,这位监国太子也是无奈之下,只能尽可能的保证后勤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本身这次朱高炽给朱棣准备的粮草也就是半年左右,可是现在听到朱棣竟然还要在原地安营扎寨,这位太子瞬间慌了。
因为几十万大军,一天的口粮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多待一天,那么对于整个大明朝而言,就是非常巨大的负担。
这次杨士奇也是身兼着劝说朱棣班师回朝的重要使命,所以他没有跟朱棣拐弯抹角。
只是面对杨士奇的劝说,汉王朱高煦就再次计上心头。
这次随着朱棣北征,朱高煦小心思又开始活泛起来。
虽然他很不愿意承认,但是他内心对于皇权的渴望远超出了对于打仗。
当杨士奇提出要现在就立马班师回朝的建议,他就直接冷幽幽的笑道:
“杨学士,到底是太子自己真心想要皇上班师回朝,还是他另有其他图谋呢?”
虽然朱棣对于朱高炽已经有了明确的认知,自己这个胖儿子不太可能造反。
这还是朱景给他解答的疑惑和谜团。
因为朱高炽身为太子,不用他做什么事情,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接替朱棣的大统。
如果他真的造反,才是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
造反成功,他还是成为皇帝,本身这件事情,就算他不造反,他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也是可以成为大明的皇帝。
其次,就是如果造反失败,那将会应该万劫不复之地的境遇。
怎么看,朱高炽造反对于他来说,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做法。
所以,不管怎样,朱高炽都没有任何造反的理由。
朱棣也是瞬间想通一切,才明白原来这都是背后有人在恶意中伤朱高炽,在离间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
现在朱高煦再次风言风语,阴阳怪气杨士奇和朱高炽的时候,朱棣倒是没有怎么会说话。
反倒是朱元璋冷幽幽的笑问道:
“朱高炽监国的时候表现如何?”
杨士奇这个时候才注意到朱元璋和徐达的存在。
虽然他觉得眼前这两位老人面相非常相熟,但却一时半会想不起来到底是谁。
毕竟朱元璋和徐达两人可是已经过世许多年的存在,如果这个时候出现,那才算是真正见了鬼。
朱棣看着颇为迟疑的杨士奇,也是眯眼幽幽道:
“这是太祖高皇帝!”
杨士奇:???
这位三杨之一的重臣第一反应则是一脸蒙圈。
第二反应则是瞬间跪倒在地。
第三反应,则是瞬间后背发凉,一股子寒意从脚底直穿天灵盖。
看着眼前战战兢兢跪倒在地的杨士奇,朱元璋则是见怪不怪。
主要本身穿越这件事情就非常的离谱,不管是自己还是徐达,亦或者自己的老四儿子朱棣。
第一次面对穿越的时候,也是非常震惊加后怕。
但是现在已经对于穿越轻车熟路的朱元璋则是对于众人的震惊早就麻木。
朱棣则是看着颇为惊恐的杨士奇,眼睛眯成一条缝,幽幽说道:
“杨士奇,关于父皇和岳父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这件事情说来话长。”
“等以后有机会再给你解释,现在父皇问你话,你就老老实实问答!”
反倒是朱景则是踱步到杨士奇身旁,小声的安抚道:
“你不用怕,更不用恐惧。”
“身正不怕影子斜,现在老爷子只是正常询问一下,他的大孙子在监国的时候表现如何,你只要如实回答就好。”
“如果没有办法回答,那就说明你内心里面有鬼!”
杨士奇听到朱景的话,瞬间抬起头,盯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看了一眼。
眼前这个年轻人,长得可以说是眉清目秀,温润如玉,端的是一个俊美书生。
虽然还不清楚这个年轻人又是谁,但是大概他也能够猜到,能够在朱棣的营帐之中,如此大摇大摆的跟自己对话,那就说明这个人的身份不简单。
至少最低都是跟汉王朱高煦一个级别。
不过这个年轻人倒是一语就惊醒梦中人。
杨士奇也是瞬间淡定从容许多。
正如朱景所言,身正不怕影子斜。
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清廉公直的好官,一心只为天下。
这次过来也是跟朱高炽商议许久,根据当前大明朝的形势对朱棣进行劝阻。
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不对。
不管是面对朱元璋,亦或者是面对朱棣,他都有着绝对的底气。
这个底气来源就是他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大明,无愧于大明子民。
只是当他非常认真的开始思量朱元璋刚才这个问题的时候,脸色瞬间就变得非常凝重起来。
因为表面上看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暗藏杀机。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是朱元璋想要知道的,而是朱景想要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