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权力场的角斗映射到现实,效果与战争一样。上位者损失钱财,百姓付出生命。

大同侯大概损失了五百万两,工坊又被拖延了半年。

三天时间,锦衣都督在京郊挂了两千具尸体,

皇帝收回尚方剑,宣布发泄时间到,锦衣卫除了动手之人,一封像样的口供也没有。

前后六天时间,大捷、休沐、大火、厮杀、大搜、报复…猛然归于平静,京城还是那个京城。

三月初五,登莱水师六百里快马奏报,有十艘沙船抵达,使节询问如何入京。

皇帝长出一口气,大同侯还是知道规矩的,没有让使节直接到天津卫才联系。

原因很简单,大明对藩国的朝贡路线有严格的规定,除了朝鲜可以走辽东陆路,其余藩国必须到浙江定海报备,从浙东运河到杭州,再从京杭运河到京城。

随便找个地方靠岸,地方官不仅不会接待,还很有可能斩杀,否则地方官就有通藩嫌疑。

这就能理解辽东为什么总是有朝鲜人、宣大为什么总有鞑靼人、浙江巡抚驻地为什么在定海而不是杭州。

朱鼎顺若让使节直接到天津卫,等于带着客人不经通报直入金銮殿,皇帝和朝臣会接受,但他们首先感到的是被轻视,感到的是大将军目中无人。

到登州就问题不大了,可以歇一歇,皇帝一定会好好接待。

关键是,朱某人总算有了详细奏报。

乾清殿的朝臣这次被压缩到极致,魏忠贤、张维贤、顾秉谦、郭恺之,还有一个让人意料的高攀龙。

奏报果然很详细,而且有朝鲜王和倭国的国书,其恭敬程度,自古少有,至少他们表面上什么都承认了。

皇帝一直在默默喝茶,四人看了两遍奏报和国书,也静静陷入沉思。

原来战争是这么玩的。

大同侯报纸中说,战争是解决矛盾的不二法门,原来是这么个意思。

可惜违反圣人教导,违反皇明祖训。

大同侯够狠,让国王求着来进贡,避免国内的攻讦。

他在朝倭一定采取了非常血腥的手段,只要不说,天下百姓怎么会知晓,大明得了好处,就别卖乖了。

“四位爱卿,朕听说过发战争财的国蛀,第一次见用战争发财的国战,与大同侯一比,鞑靼人历年劫掠简直是挠痒。

朕读的书不多,报纸也不多,一千万两入京,赛过一年税赋总和,大同侯还占了几个岛屿,事实上已经开疆拓土。

总算明白了他在说什么,总结起来其实就一句话,集大明举国之力,如同西洋人一样,经营所有土地。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如何集大明举国之力才是问题。

孙自如被杀、报纸被毁、工坊被毁、家眷被扰、甚至侯府也被宵小放火,说明别人不愿意让他集合大明力量。

水至清则无鱼,大同侯虽然刚刚开始,但集合力量的手段也太刚了一点。结合他的学说,皇叔明显想换一池水。

被动摇的人不傻,也发现了皇叔的目的。让他们放弃财富当然不答应,力量没集合起来,这就被人血腥警告了。

朕当然乐见其成,但朕更不想朝堂混乱,天下流血。诸位爱卿说说,怎么化解这件事。”

朱鼎顺若在乾清殿,一定给皇帝鼓掌。

没错,就是tm这么回事啊!

皇帝不想他的皇权,不考虑集合起来的力量分配问题,只要站在朱明的角度考虑,很容易得出正确结果。

事情过了好几天,每个人都在反思,先回答的是高攀龙,“启奏陛下,微臣与侯爷探讨过这个问题,从自身做起,格尽职守,百官各尽其职,天下大同指日可待。”

皇帝笑了,“呵呵,高师傅是真的悟了,但监督百官各司其职,依旧需要强有力的后盾。”

皇帝叫师傅可不是乱叫,高攀龙赶紧躬身,“微臣惶恐,不考虑那么远,以免自不量力惹人嗤笑。”

天启眼珠子一转,“高师傅,朕向你打听一个人,皇叔好像特别看好一个叫孙传庭的辞官郎中,为此不惜亲自下场绑架。王允成与此人应该很熟络,孙传庭现在是三寨大掌柜,他有什么特别才能值得皇叔重用?”

高攀龙面对皇帝微笑了一下,“陛下,微臣不仅知道王允成与他熟络,还真的知晓侯爷为什么重用孙伯雅。大同侯的原话是,孙传庭文武均不突出,但他没有缺点,且性格多谋、果断,是个罕见的全能人才。”

“哦?可为相?”

“啊?!”高攀龙慌张下跪,“不不不,是大总管。”

“高师傅紧张什么,起来吧,朕明白了。魏大伴,让顺天府尹动动屁股,召孙传庭回朝,任户部左侍郎,但专心顺天府事。”

魏忠贤虽然低头,却不敢随便领旨,“陛下,可能他不敢回来。”

“为什么?”皇帝脱口而出就明白了,呵呵一笑,“皇叔不会把他怎么样的,这不算背叛,去侯府打个招呼,塞外不是还有一个宗室头领嘛。”

“是,奴婢领旨。”

郭恺之突然插嘴道,“陛下,微臣其实有个更合适的人选帮大同侯,不一定要大同侯的管家。”

“说来听听!”

“原大同巡抚、或者原大同知府,他们最了解大同侯的行事方式,且…陛下恕罪,且大伙配合默契。”

皇帝瞄了他一眼,点点头道,“郭卿家倒是不避讳,朕也考虑过这两人,但你忽视了一个问题,他们与郭卿不同,离任后皇叔从不搭理他们,可见才能堪忧。”

“回陛下,巡抚与大同侯在河南相谈甚欢,且他们明白大同侯在做什么,愿意配合。”

皇帝眼神一亮,哈哈大笑,“也是,巡抚已致仕,身体如何?知府又在何处?”

“回陛下,李大人好交友,与袁公相交莫逆,与高大人也相熟,身体硬朗的很。知府…天启二年从大同调任浙江湖州府,天启四年辞官,微臣也没联系过。”

皇帝明白了,郭恺之就是在建议起复巡抚,捎带知府为了给这个巡抚面子,以免巡抚被当初的下属举荐脸上挂不住。

“高师傅以为呢?”

突然转回高攀龙身上,他犹豫片刻,还是不会落井下石,“回陛下,微臣不知道。”

“哈哈哈,高师傅也太小心了,就为这句不知道,魏大伴,下旨召大同巡抚回京,廷推入阁任东阁大学士。”

几人一惊,刚想说点什么,皇帝大手一挥,“朕不想听了,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