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底下的村民们说出他们心中最重要的祈愿,“风调雨顺,岁岁安康。”

祝明月唇角勾起一抹笑容,轻轻端起米酒,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豪迈中带着几分柔情,“这碗酒,我先干为敬!”

随后沿着流水席面一路走一路说道:“慢慢吃,慢慢喝!别客气!”

看着场上的热闹场面,祝明月真心对李启祥说道:“这次真是麻烦里长了!”

流水席操办起来麻烦,但李启祥乐意操办,恨不得年年办月月办。

李启祥笑道:“娘子言重了,这算不得什么!”

指着前面几桌,说道:“本地有些大户前来贺喜,娘子要不要见一见?”

这种喜事,但凡不是结过仇怨的,哪怕不请自来,也不会赶出去。

祝明月事先声明不收礼,明里暗里打听没有其他子弟随行,自然也不可能觥筹交错、诗文唱和。于是众人也就只能来吃吃饭、凑凑热闹。

祝明月打眼望去,那几桌客人衣着锦绣,和普通村民大不一样。好在他们自成一个圈子,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祝明月微微一笑,“那便去见见吧!”

李西村流水席的贵客一共三桌,旁边再加一桌女客。祝明月仅从他们的外表形容,就能分辨哪些是士族,哪些是土大户。

祝明月端着酒碗,笑容满面地走向那些宾客,“今日多谢诸位前来赴宴,既是我家的喜事,亦是李西村盛事。”

花花轿子人人抬,这时候所有人都只会贺喜。

这个夸段晓棠骁勇善战,那个赞祝明月高风亮节。最合适的话无非武功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唯一可恨的就是男女有别、诸事繁忙,无法趁着这个机会的结交。

祝明月陪众人饮了一杯酒后,便以不胜酒力为由告辞。

临离开时,一个中年男子的目光落在了队伍末尾的祝三齐身上,轻轻唤了一声,“祝三?”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确定与疑惑。

忘了祝家也是本地一个不大不小的富户,认识一些大户并不奇怪。

哪怕祝三齐母子三人在家日子过得和小白菜似的,出门在外看在他爹面子上还是有几分体面,但那都是从前的事了。

祝三齐也没有想到,亲舅舅没认出他来,反倒被祝父的朋友认出来。只轻轻点头,算是承认了,随后便急匆匆地跟随着祝明月的脚步离去。

祝明月身边要不是她的人,要么是李启祥、李四海这等老成持重之人。无需避讳太多,直接问道:“来之前,陈娘子怎么交代的?”

祝三齐缩着脖子道:“她扫院子,小妹在后厨打杂。”

谁说这不是真的呢!

祝明月转眼就想明白他们的打算,装落魄,这计策不算好也不算坏。

只轻声交代一句,“你别落单就行。”

李西村与祝三齐的老家相隔几十里路,平时并无太多往来。更何况以他那两个哥哥的性格与行事作风,在乡间的风评不佳并不好,自然不可能受邀参加这样的宴席。

假如消息泄露出去,祝三齐两个哥哥找上门来,只要不落单就不会被敲闷棍。

余下的——祝明月除了算计人时,向来不懂得什么叫委婉。她信奉的从来是一力降十会。

李四海似乎终于想起了些什么,隐约记得武功县有这么一家人。

除了那些乡间流传的风言风语外,给他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女子结亲时,为人继室一定要慎重考虑,尤其是那种前头已经留了儿子的家庭。

但那些话也只是听过就忘,并未放在心上。

他在长安见了尹家一摊子糟心事,可见身份不是绝对,日子好坏终究还是要看个人如何经营与把握。

李四海过往见过母子几人,哪怕知道是同乡,也没往那方面想过。因为儿女与祝明月同姓,又颇受重用,还以为他们是祝明月的远亲!

祝明月开席时出来露一面,敬几杯酒就算完成大部分任务。

余下的留祝三齐和几个李家子弟,在外招呼客人。

祝三齐多是留在村民这头,不多往大户堆里凑,不必去听旁人的言语。有祝明月的话打底,他反倒没那么忐忑。左右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祝明月和程珍玉等人在一张空桌上用饭,陪客是李启祥的妻子,李开德的嫂子和姐妹等人。

祝明月出手大方,给出的预算十分充裕,因此这顿饭菜肴丰盛异常,浓油赤酱、大鱼大肉交织在一起,比村里许多人的年夜饭还要丰盛许多。

但对祝明月而言,单论滋味还是差上一些。平时肉食充足,反而更喜欢那些镶边的菜蔬。只是这时节,新鲜的菜蔬十分稀缺。

祝明月连吃两个绿色的菜团子,滋味清新,问道:“这是什么?”

程珍玉打量一眼,“看起来像是麦饭。”

所谓麦饭就是白蒿和麦粉和匀,放在蒸笼屉布上拨拉开来、烧锅蒸熟。

程珍玉夹了一个尝尝味道,“不是白蒿。”

四野庄靠山吃山,各种野菜野物吃得不少,自然能够辨认出其中的不同。

里长娘子介绍道:“这叫菜疙瘩,和麦饭做法差不多。只是用的材料更多,面粉和野菜,都是遇见什么添什么。”

平日里肯定没这般美味,但这次办席面,做饭的人舍得下调料,连盐都比往常放得多了一些,滋味自然提起来了。

换了国子监学生在此,遇到这种稀里糊涂放原料的食物,说不定要坐下病来。

祝明月等人没有这些顾虑,好吃便多吃一点,顺道问起桌上其他人地里的收成如何。

这两年勉强算风调雨顺,收成尚算不错。只是如果家中人口众多、吃饭的嘴巴一多起来,就不得不考虑再出去赁几亩地来耕种了。

祝明月吃过一顿早午饭,返回里长家中休息,实则是换了一个地方同村中老幼闲话家常。

里长娘子忽然提议,“刚吃了饭,祝娘子要不出去走一走,消消食。”

祝明月看出她言外之意,起身回应,“正合我意,我也想出去透透气。”

一行人出门后,李启祥已在门外等候,低声说道:“祝娘子,要不我们现在去划地?”

十里八乡没有这般的先例,加之李启祥知晓祝明月不会久留,便想尽快将事情坐实,免得夜长梦多。

现在除了校址没定,他连建学堂的泥胚砖、木材和茅草都联系好了。全是村民预备用来修缮房屋的材料,一提出来,都愿意先挪出来给小学堂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