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南宋特种兵 > 第1734章 还处于创业阶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也就是在冷锋这边的炮火威胁之下,他们才不得不从通道之中跑出来,才让冷锋的人不费吹灰之力的将其给灭掉了。

如果要是让他们在城门通道之中交战,就算是冷锋这边的军队拥有枪支这种热武器,在攻打城门通道的时候,也会有不小的损失。

毕竟那里的空间太过狭小,弓箭的威力也是很大的。哪怕就是十比一的战损,对于冷锋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当时整场战役打下来,冷锋这边的损失人数,也没有达到那种程度。

也就是冷锋这边拥有一批威力巨大的火炮,这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如果换成其他的军队,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拿下金铃关。

在以往的战争史上,都是用大量的军队围困金铃关,使其粮草耗尽,不得不出城投降或者是找机会突围。

但是当时蒙古人攻打金铃关的情况很是玄幻,南方朝廷在金铃关的守军有五万多人。按理来说,这样一座重要的关口,不应该只有五万守军的,但是金铃关情况特殊,五万守军完全能够守得住。

就算是敌人有百万大军,也别想越雷池一步。

本来金铃关是有十万驻军的,不过由于蒙古人之前攻打南方的前线阵地势头太猛,朝廷在各个地方调集军队支援前线,金铃关也被抽调走了一半的兵力。

毕竟在朝廷的眼中,金铃已经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事了,而且以金铃关的防御能力,五万军队完全能够挡住百万大军。

就算是金铃关遇险,后方的支援队伍也能赶过来。

朝廷也明白金铃关的重要地位,只要金铃关一丢,那么就相当于朝廷的一路之地已经是门户大开。

所以朝廷对于金铃关这样的地方还是非常重视的,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在金铃关之中还留下五万守军。

要知道金铃关并不算是一个大的城池,只是比临江城那种小县城稍微大上那么一点。

不过朝廷怎么都没有想到,金铃关丢失的竟然会那么快,快到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就算是朝廷之中那些被蒙古人收场的当权者,他们也没有想到,蒙古人竟然会利用他们获得了如此多的情报。

而且更让他们感到害怕的是,蒙古人已经在不声不响之间完成了这么多的布局,更是对南方朝廷方方面面渗透的如此厉害。

当时蒙古人进攻金铃关的军队人数并不多,连十万人马都不到,只比金铃关的守军多一两万人。

这样的军队人数对比,如果是放在寻常对战时期,蒙古人是占据很大的优势。就算是金铃关周围的形不适合蒙古骑兵的战马冲锋,单论士兵的战斗力,也可以打败南方朝廷的五万正规军。

可是放到金铃关这种地形之中,别说是只有不足十万的蒙古军队了,就是再多出几倍人马来,也别想强行攻入金铃关内。

至少在关内的粮草消耗一空之前,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

可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没用十天时间,金铃关就被这支蒙古军队给打了下来。

当时守卫金铃关的并不是什么杂牌军,而是正规的朝廷兵部人马。这支军队也是打过仗的,甚至还和金人交战过,可以说战斗经验也很丰富。

哪怕就是和蒙古人正面对战,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守卫军,被内奸和叛徒出卖了,金铃着的城门在夜晚被偷偷的打开了,城墙上值守的卫兵也被内奸给解决掉了。

蒙古人根本没有伤亡一人,就进入了金铃关的城门之内。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朝廷的很多城池之中。特别是那些十分重要的军事要地,更是和金铃关的情况差不多。

这也是蒙古人为何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就兵临京城之外的原因,也是国师敢于制定直捣京城的战略方针的依据。

朝廷的军队并不比蒙古人少,只不过是前方的阵线拉的过长,这才让蒙古人从前线上集中几个点发动猛攻。在突破了防线之后,又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集中兵力攻打了几处重要的城池,使得前方阵线彻底崩溃。

接下来在进入南方朝廷的腹地的时候,攻势就是一如破竹,朝廷这边根本不及组织有效的防守。

现在轮到朝廷反攻了,这种势头倒是和蒙古人当初南下的时候差不多。

不过蒙古的有生力量并没有被消耗掉,而且朝廷这边也不敢去主动招惹蒙古人主力集合的地方。

如此又过了半个月的时间,从朝廷开始发兵北伐开始,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在这一月的时间之内,朝廷的北伐军队可以说是收获颇丰,甚至一度让他们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蒙古人也不过如此。

而冷锋的军队依然按兵不动,无论是诸葛隆中的那支精锐部队,还是冷锋和袁战业这边的十几万人,都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似乎他们现在就是安于现状,并不准备继续扩展地盘。

不过没人知道,早在半个月之前,冷锋就已经秘密的离开了榆城。

期间他在诸葛隆中那边待了三天时间,而后开始在自己的领地上巡察起来。

作为一名穿越者,冷锋明白他现在还处于创业阶段,自己这个领导者必须要掌握好整体规划。

对于那些已经掌控在手中的地区,也要了解具体情况。

特别是冷锋制定的那些发展方向,是否在按照他所规划的实行。

冷锋最担心的就是制度的问题,虽然上层制订的政策方向是好的,但是由于下面具体执行的人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政策执行下去,也会出现偏差。

甚至情况严重的,还会成为某些人欺压他人的利器。

虽然冷锋所使用的那些管理人员都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并且他们的思想认知也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人在不同的环境之下会变化的。

而且仅仅是那些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不够的,随着冷锋所掌握的地盘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也同样会跟着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