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目前发现春城的海螺炖肉味道非常好,我也和饭店的何主任联系过了,你可以先从这道菜开始。”

江明浩本来想着这件事等一等再说,但既然许大炮着急找事做,就把这件事交给他做也可以,许大炮嘴巴好,和邓建一样,都是天生适合做销售的人。

最重要的是,江明浩想让许大炮多接触一些东西,最后从自己开展的这些项目里挑选出一个相对而言最适合许大炮的,完全交给许大炮打理,给他打工远远不是江明浩的本意。

“行行行,那我明天就去春城。”

许大炮身体里的细胞立刻躁动起来,他真是一点都不想在仓库混日子了,再混几天,他就要寿终正寝了。

“我现在去团山子,你跟我一起去不?”

“去啊,只要不让我在仓库待着,去哪都行。”

看着许大炮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江明浩半点心疼没有,这个日子许大炮必须要混下去,谁也说不准,百货大楼未来会不会成为他商业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

到了团山子生产队,社员们一个个都神采奕奕的,看到江明浩的车开过来,还没见到人,社员的脸上就有了笑。

如今的江明浩在他们眼里已经不是人,而是神,财神,活财神。

谁见到财神能不高兴?

这个月的分红用不了多久又要到了,社员们一个个的都把家里的日历牌翻出了火星子,恨不得一眨眼就到日子。

“明浩!”

“小江!大炮!”

孟薇正和何淮蹲在黄瓜秧的旁边,在黄瓜花上蘸取花粉,看到江明浩和许大炮进来,孟薇跟江明浩招呼了一声,何淮则是顺便招呼了许大炮一声。

见到孟薇连招呼都不跟自己打,许大炮心里酸溜溜的。

这丫头现在眼睛里都是这些东西,一根黄瓜一个洋柿子,总之啥都比他这个对象重要。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江明浩对农业有了解,毕竟有领先他们几十年的农业见识,哪怕没有亲身操作过,也能看出个大概,但他还是问道。

“我和何技术员在研究怎么能够繁育出新的黄瓜品种,现在的黄瓜品种植株高,叶片茂盛,导致挂果率不是很理想,而且追加的肥料很大一部分都被植株吸收了,很浪费,我和何技术员想通过试验,改良一下黄瓜品种,提高挂果率,还能增强幼苗早期的抗病虫害的能力。”

提起自己的专业,孟薇眼神闪烁着光泽,语气很兴奋。

“如果能够改良成功的话,以后一亩地的产量最少能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

何淮补充道。

“你们辛苦了啊!”

对于两人的这种对于专业的认真态度和探索精神,江明浩是很认可并且感动的。

同时他多少有些犹豫,让孟薇管理财务是不是剥夺了孟薇的爱好甚至理想,是不是张冠李戴暴殄天物,这样的专业人才如果放在农业研究上,可能会做出很惊人的成就。

“小江,我是真没想到小孟的专业水平这么高,她提出的很多看法都很新颖,而且实战丰富,有小孟一起,我相信很快就能研发出新品种来。”

何淮给了孟薇很高的评价,龙天明很厉害,但是何淮却从来没有如此盛赞过龙天明。

“何技术员太夸张了,你的技术水平才是值得我学习呢!”

孟薇有些不好意思。

两人互动的这一幕落在许大炮眼里尤为的刺眼,但是想到之前因为崔大宝的事孟薇已经跟他发过火了,他哪怕心里再酸也只能忍下来。

“明浩,是不是农业合作社那边有什么事需要我过去?”

孟薇已经好长时间没看到江明浩了,所以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江明浩是有事才过来找她的。

“农业合作社已经开始动工了,短期之内应该是没有什么事,除非大宝那边有费用问题需要跟你沟通,到时候我会让他联系你的。”

孟薇点点头,心里竟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真的,相比起做江明浩口中的财务总监,她更喜欢待在大棚里,面对这些农作物。

她觉得在这里,看到每一朵花绽放,看到每一根秧苗慢慢长大,看到藤蔓上挂满果实,这种满足感是任何事情都给不了她的,但她又不能辜负江明浩对她的信任。

她心里很清楚,江明浩是信任才会把财务工作交给自己的。

“大炮,你不是有话要跟孟薇说嘛,你们出去说吧,我跟何技术员聊聊。”

孟薇有些奇怪的看向许大炮,不知道许大炮又要干什么,这段时间,许大炮对她可以说是非常的‘不满’,难道是这小子又跟江明浩抱怨了什么?

眼看着两人一前一后的走出大棚,江明浩在之前孟薇蹲着的地方蹲下来,伸手拽过一朵花,鼻尖贴在上面,嗅了嗅。

“何技术员,其实相比提高产量,我更希望的是你们能研发出口感好、生长周期长的品种,或者是晚育品种。”

江明浩有个观念,那就是靠量取胜的路不长久,想要走的更远更稳,必须要在品质上下功夫,还有就是错峰,错峰的本质就是物以稀为贵,秋天的大白菜量再大也卖不过冬天的黄瓜。

“我们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但是需要时间,改良品种这个事有时候也要靠运气,有时候上百次试验都未必能找到合适的改良方向,但有时候阴差阳错一次就押对宝。”

江明浩点点头。

这种事不用何淮解释,他心里很清楚。

前世里,袁隆平院士为了让中国人吃饱饭,从年轻时候就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的培育,风里来雨里去,以试验田为家,几乎走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乡间地头,付出的努力可以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最后还是偶然发现的一株野生杂家水稻才打开了困局,所以何淮说的没有错,培育改良作物的品种,的确是需要时间和运气的。

“黄瓜现在结果的速度已经慢了下来吧?”

“嗯,开始减产了,不过减产的幅度不大,加上前段时间的量产的峰值,这个月的总量还是远超上个月的。”

江明浩看着满棚的黄瓜,脑海里开始思考接下来的大棚还可以种植哪些蔬菜。

这两天他就要准备筹备第二梯队的蔬菜大棚建设,九月份,农田收割之后,他要到宁安去一趟,要给陈厅长当面做一次农改进度报告,顺便再去哭哭穷,争取些利好的政策。

第二梯队,他准备纳入十到十五个生产队。

江明浩不由得想到,一旦他把准备吸纳蔬菜大棚第二梯队的消息放出去的时候,将会是什么样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