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极致的拉扯中,纠缠不清的时候。
金陵郊外的青云山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青云山有着悠久历史,传说上千年前,有一位修行有成的道人,在此建造道观领悟道法,最后坐地飞升,羽化成仙。
这道人道号青云子,也是青山观的创派祖师。
后人为祭奠这位祖师,便将这座原本不知名的山丘,起名为青云山。
由此,青云子一脉的道统,得以传承至今。
青山观最辉煌的时候,当属盛唐时期,彼时国力强盛,万邦臣服,世界聚焦于大唐盛世。
当年的唐朝国都,便在金陵。
彼时的青山观之主,因炼丹有功,曾治愈过当朝皇帝的顽疾,被皇帝封为国师。
只是,时移世易。
随着朝代更替,上个世纪时,大夏国都被迁移到了龙城。
青山观的影响力,也因此随之下降,远不如现在的龙虎山,武当山等道门正统。
不过,因为青山观一直扎根于金陵,百年前外夷入侵的时候,全派上下三百名道长,全部入伍抗敌,最后仅剩七八人存活。
救国民于水火,举大义而无畏。
此乃国之义士!当受万民垂拜敬仰!
青山观因此重现昔日辉煌!
虽然影响力远不如盛唐时那般,有进劝君王,左右国令的权势,但在数代观主的励精图治之下,青山观在金陵本土的影响力,丝毫不逊色于官方政令。
毕竟,道教乃是大夏本土教派,更有国教之称,信徒的数量远在佛教,和西方天主教之上。
每逢红白喜事,或者家中出现灾祸,人们定然会上青山观求上一签,有钱有权的富商,甚至不惜一掷千金,请动青山观的道长们,下山解决灾祸。
所以,青山观的存在,早就成了金陵大多数本土民众的信仰。
但是,在无数金陵人心中,奉为神圣,不可亵渎的道门大教,却在今天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哀丧。
占地上千平方米的道宇之内,灯火通明。
雪白的长绫挂满各个角落。
道观主殿的门口,还摆放了无数个挽联和花圈。
青山观当今仅次于馆主的清尘子大师,死了!
如果是因为寿元将尽而死,那倒还算常理。
但清尘子却死于外人之手,而且死无全尸!
这对于常年凌驾于金陵世俗之上的青山观来说,无异于奇耻大辱。
身着道袍,肩披白绫的青山观弟子,人人低头默哀,口诵道门往生经书。
时不时有把持祭礼的弟子,敲响道门大钟,似乎在对那位身死的道门前辈,表示挽留和哀怒。
如今青山观馆主处于闭关之中。
能够主持大局的,只有清音师太。
她撑着深受重伤的身体,面露哀色,在青云祖师像和三清像面前,上香磕头,连连叩拜。
“三清在上!”
“祖师在上!”
“我青云一脉遭逢大劫,被一外道中人残杀同门,诸位若在天有灵,请落下仙旨,指引我等门人,为清尘子师兄讨个公道!”
清音师太双手合十,念念有词,语气无比虔诚。
道门超度所用的往生经咒,霎时间传遍漫山。
似乎是听到了清音师太的哀求祷告,青山观后山之中,忽然绽放出一道灿烂青光。
那道青色光影冲天而起,照亮了半边天际。
片刻后。
光影中渐渐显现一道人影。
他看上去三十岁左右,满头白发垂肩,脸庞和五官看上去,却好像仅有三十岁上下。
人影于后山走来。
一步跨出,横越数十米距离。
一身紫色道袍随着山风猎猎作响。
片刻之间,便来到了主殿之上,来到了清尘子的牌位前。
清音师太抬头一看,顿时大喜过望。
“大师兄,您终于出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