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下面我们来商讨一下,土改具体的方案,按照前辈们的经验,我们的土改方案有两种方式。”

“一,最早的一个方式,学习苏联的土改,成立农业生产公社,把土地,生产工具,以及农民们聚集在一起,他们其中一个团体,共同生产。”

“而这一点就像是由城市里面的原本手工作坊,整合成为一个大工厂,各位在座的同志应该也清楚,工厂的生产效率,是远远要比手工作坊要高的。”

“但!现在的情况与工厂不同,在探讨农业与工厂的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提及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分配制度。”

“如果按照苏联的生产公社走的话,我们目前有以下三套制度,各有优劣,还请同志们好好思考,评判一下。”

“如果有好的方案,即使这个方案存在缺陷,那也可以提出来,说不定其他人就可以在你提的这个方案之上,思考出更好的方案呢?”

陈华再次重复道,同时,他还把这场会议的主要内容,发到了他的幕僚群之中,希望这次群友们,能给他提供一些可用的方案,即使这些方案存在缺陷也行。

“第一种分配制度,我们把他名称暂定为全包制度,在成立农业生产公社之后,由他们选出,或我们直接任命领导者。”

“关于公社领导者的任命,这个我们等下再继续聊,先把分配模式给讲完。”

陈华补充道,这次会议事关重大,所以要讨论的东西也很多,多到他一次根本讲不完,所以只能一点一点来。

而等一点一点讲完了之后,也不能立刻拍板决定,还要党员内回去认真复习会议,并在下一次的大会之前,把自己的提案和想法,发给陈华让他在下次会上提出,然后共同讨论。

在此之后,党员们回去之后,还要再次复习会议,并再次把自己的想法和提案,提交给陈华在第三次会议上宣读,以供大家讨论。

而如果这次没有新的方向提案,以及重大反对之类的东西的话,那就可以进行中央领导团全员投票,结束循环套娃,最后把投案的方案结果全部交给陈华和其他五人。

由他们从这些投票结果之中,选出一套或多套方案,选择性实行试点,或直接实行。

当然,如此重大且麻烦,在平时情况下还要召集90%以上,中央领导者的会议,也不是天天都开,不然的话,克利亚党行政效率就太过臃肿了。

像这种级别的会议,只有在遇到重大情况之时,比如土改这种关系到国本,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事情才会召开。

一般的情况都是,以陈华为首的领导人在睡梦之类的地方有想法了之后,就去找智囊团以及有关部长和他们一起讨论。

等他们讨论出来一个结果之后,才会在中央开一个小会,不过这种会与其说是小会,不如说是发布会,因为有关的专业人员都讨论完了,像一些不懂行的外人,一般也不会提出什么新颖的重大建议。

而等这个会议在开完了,那就发布会一出,正式开始实行。

在遇见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之时,则是由陈华他们五人立刻召唤小会,并直接跳过一切会议,拍板决定。

回到会议之中。

“第一种全包式分配模式,由两位领导者带领着农民们一起生产,共享土地,生产工具等。”

“到了收获的时候,一起收割,一起上缴中央,或出售,或两者都有,这一点经济交换关系到,我们后面的生产模式,这个与上面同理,等一下再讲。”

“把农产品出售上缴完之后,获得的收益和农产品留存于公社内部,于公社统一调配,比如购买更多的生产工具,或者提升生活质量。”

“比如给公社成员们添加衣物,或家具等等,通过这种方式给公社成员们增强归属感等。”

“至于这些钱怎么使用,由谁决定使用权,是由公社领导的决定,还是公社成员一起决定,或者两者都有,这个也属于等下要讨论的范围。”

“总之,这就是全包模式的大概,由公社直接包揽一切,包括生病吃饭住院等等,公社成员们,在平时只要主负责生产就行了。”

“这种制度的好处就是,公社成员也就是农民们的归属感强,对国家的归属感也强,中央在进行“资源调配”之时也十分的方便,十分适合发展初期需要单独强化某一个点地点的时候。”

“至于坏处嘛,那就是容易出现养懒汉的现象,以及生产效率逐渐下降,生产积极性消失等等。”

“然后是第二种分配制度,我们暂定称之为公社租赁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话,和前面一样,由公社提供土地与生产工具,不组织农民生产,等到收获之时农民们,只需要交够规定的粮食,剩下的就都是自己的了。”

“相信各位同志们也能看的出来,这种生产方式,和收税的方式很像,如果深挖一下的话,这就只是地主制度的变体而已。”

“原本的地主消失了,他的名字改为了公社,而这种制度实行下来,他的优点就是,每年缴纳粮食的数额稳定,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也高。”

“不过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这种制度实行下来的话,那农民对公社的归属感,对国家的归属感,对党的归属感,也会大大下降。”

“甚至还会逐渐把我们和过去的收粮官员们化为一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等一部分人富起来之后,以前的不平等现象,也容易在次发生。”

“然后,就是第三种公社模式了,这是属于第一种和第二种的结合,我们暂称之为:半全包模式。”

“实行这种模式的话,就是由公社组织土地生产工具以农民进行统一生产,统一收货,并在最后进行统一售卖。”

“等售卖的结果出来以后,一部分交给国家,一部分分给农民们,由他们自己支配,最后的一部分留给公社,由公社决定使用方向。”

“是决定购买更多的生产工具,还是其他的什么的,通通由他们自己决定。”

......

再后来,陈华又介绍了其他的公社生产模式,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基本上都是第一种和第二种的变种,或者是把他们排列组合一下。

至于,最后会决定使用哪种生产方式,这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讨论,毕竟另外一种生产模式还没出来呢。

(你们觉得用哪种生产模式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