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同时这些粘土中还被加入了新型的粘合剂,在原来夯土的基础上,硬度再次提高了几分。

传统夯土墙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是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夯土墙使用的土石资源,具有成本低廉、方便取材、生态环保等优点;

在他们挖下水道和水电井的时候那些被挖出来的土,他们并没有浪费,而是直接堆在了一起,这些土壤就是他们建造夯土墙的主要原料。

其实,施工简便,易于操作:建造夯土墙使用的工具、模板以及施工工艺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于操作;

只要造好模具,然后再利用夯土机直接夯实就可以了,施工起来是又简单又方便。

最后就是适宜气候,热工性好:生土的导热系数较大,具有防寒保暖的作用,还可自行调节室内空气湿度。

住在里面可谓是冬暖夏凉,绝对不会像城市里面那些水泥房子一样,夏天烤的和铁板烧一样,冬天又被冻的跟冰疙瘩似的。没有空调暖气就根本无法居住。

当然说了这么多好处,倒也不是说夯土建筑没有一丝缺点。

比如由于传统建造中的生土未经处理,材料本身的强度低,易粉化,从而导致夯土墙耐久性不高,容易产生裂缝或坍塌。

还有就是其所使用的夯实工具--夯锤,是用石体或同等重量的重物,通过重力作用进行墙体夯实,操作费力且振捣不均匀,造成墙体紧实度不一,后期墙体易开裂、脱落;

而且使用的模板虽安装简易,但便携性、灵活性及抗冲击力较差。

不过这些目前都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改良和创新,先是在黏土中加入石灰糯米浆,特殊粘合剂等等,然后使用新型材料制作出结实耐用,便携的模板。

至于夯土的设备已经由原来的八磅锤变成了现在的夯土机。

经过这些改变之后传统夯土墙已经不能和以往同日而语了。

现代新型夯土墙不仅耐久性和抗震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更加地具有美观性和宜居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提升了村子的艺术气息,同时又延续了传统夯土墙的优势,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进行完美结合。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这种夯土结构的房屋虽然优点很所多,但是夯土中没有钢筋,而且夯土重量也大根本就无法建高层。

拜托,红光村想要修的是民居,又不是城市里面的高楼大厦,他们的屋子最多也就是三层,根本就不是城市里动辄几十层的建筑。

三层的高度,以目前的夯土技术完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夯土结构的抗老化能力可比混凝土要很好的多。

而且大家真的就以为城市里面的那些混凝土高楼就那么好吗?

岂不知这些高楼将来未来可能就要成为后代们的负担了。

现在的居民电梯高层楼,再过几十年很可能就会成为贫民窟。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大家看看现在的香港就会知道。

高层建筑到了使用年限,就会存在维修成本高,动迁难度大,人员居住密集的问题。

最后只能变成老破旧,成为城市的贫民窟。

王富贵记得前段时间有位中科院的院士就呼吁过:

不要再建高楼了,百年之后炸都没法炸!这些混凝土建筑,生物是无法降解的,100年的试用期到了之后,这些混凝土就算是炸了都没有地方堆放,对后代留下也是麻烦。

华夏有句古话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果现在还在建大量的混凝土高层建筑那就不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是前人挖坑后人跳了。

大家可能只听说过坑爹,但是这种行为可能就是真的坑儿子坑孙子了。

因此王富贵是坚决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所以夯土建筑就成了他最好的选择,至于还有木质建筑,因为保护环境的原因,他们是不能看砍伐树木的,所以直接被他们poss掉了。

在奠基仪式结束后,红光村的房屋建设就正式开始了。

传统的夯土建房,是先将地基砌好之后,利用三块木板制作好模具放在地基之上,然后由人工挑土倒在模具之中,最后在有两人轮着八磅锤将泥土夯实。

当然有人会问为什么是三块木板,那是因为有一边是用来衔接原来墙面的。

这种传统的盖房子方法,那是又费时又费力,先不说两个轮着八磅锤砸土的人,就是那些不断的往墙上挑土地人也不轻松。

他们不但要挑着两大框土,而且还要在仅仅只有几十公分宽的墙壁上行走,换做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几个会挑扁担的,更不要说是挑着扁担在墙壁上行走了。

不过现在好了,建房用的土壤都是用挖掘机挖好的。

黏土和石灰等材料的搅拌直接有装载车完成。

而泥土的运输有专门的卡车,至于往墙上上土也是使用挖掘机直接往上送,至于夯土,那就更简单了,直接是电动的夯土机,找一个人扶着既可以。

不但夯的是又快又稳而且受力也很均匀完全不用担心后期炸裂。

因为众多机器的加入还有村里众多的劳动力,开工第一天就是10所房子同时动工,仅仅只用了一天时间,这是所房子的墙壁就已经建造了一半。

不是他们速度低,而是因为这些夯土,因为要增加粘性,里面是加了水分的,他们之所以只建了一半那是因为需要将下层的土晾干。

让他们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承受住后面墙体以及屋顶的重量。

第二天的时候他们又再次选了十家。十几天后,所有房子都起了一半,然后他们就再次从头开始建在第二层。

如此又过了十几天,所有的房子主体墙壁已经全部完工。

接下来就是盖屋顶了,在建在墙壁的这段时间,王富贵早就联系好了烧瓦场。

这个瓦场就在他们镇,距离他们村也不是又太远,附近的村民盖房子都是从他哪里买的瓦片,他们家瓦片的质量在这十里八乡也是很出名的。

因为红光村的需求量大,所以半个月前他们就开始生产了,等到墙壁主体完工后,第一批瓦片也已经送来了。

于此同时政府赞助的一批木料也都早已就位。

在墙壁建好之后的第二天,又是经历了一番祭祀之后,红光村的房子终于开始封顶了。

这些房子的封顶并没有先用平顶,而都是选用了当地传统的斜面琉璃瓦结构。

因为红光村处于南方,降雨量比较大,所以房顶的坡度都比较大,这样方便雨水快速留下。以免在房顶淤积从而进入物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