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半月的功夫,管四娘就成了个野人,她许久没有洗头,身上头一回有了跳蚤,虽然衣服还算整齐,但也不能奢侈的常常换洗,于是总是灰头土脸,半点看不出曾经大家小姐的模样了。
好在她没遇到过什么危险,附近的山脉没有山民,更没有山匪。
她来了半个月,除了身旁的吏目和助手以外,很少看到生面孔。
直到今天——
坐在火堆旁的是个不知道从哪儿跑来的小孩,约莫十岁上下,极瘦,脸上全是灰尘和污泥,他也不说话,像个野猴子,只盯着女吏们烹煮的肉干,大约是他的眼神实在太过像狼,女吏试探着给他扔了条肉干,于是就看着那孩子凶狠的用牙撕扯,肉干太硬,即便是成人都要含着用牙慢慢磨,但这孩子仿佛不知道痛,拼命撕扯着。
他也不嚼,撕下一条肉丝就直接咽。
这已经不像人了,像野兽。
他听不懂汉话,党项话似乎也半懂不懂,他的眼里只有食物,而且脑子似乎缺根弦,他感觉不到怕,哪怕周围都是陌生人。
“小孩,你没家人吗?”孙月茹在男孩眼前晃动肉干。
她晃一下,男孩的身体就偏一下,他的目光和身体都追逐着肉干,哪怕手里正有一根。
只要孙月茹稍微把肉干放低点,男孩就会一口咬上去,用力之大,听声音都让管四娘牙疼。
其他人小声说:“可能是附近山民不要的孩子。”
“说不定就是被狼养大的,话都听不太懂。”
“那是山野谣言,他要是被狼养大,又怎么会直立行走?”
“还是这附近真有人烟?可能父母都是聋人,不能教孩子说话?”
“咱们来这儿这么久了,附近有多少人家心里都有数,这么小的孩子,这附近是肯定没有的。”
喂完肉干,那孩子就在火堆旁蜷缩着睡了,他不说话,不逃跑,吃了就睡,睡醒了又伸着脑袋叫,即便他不说话,众人也明白他是在要吃的。
一开始她们还会管他,但只要一碰他,他就立刻尖叫挣扎,甚至还会蹿出去,不知道去了哪儿,过几个小时又会回来。
她们上山测绘的时候,男孩会跟着她们,但他也不闲着,没人给他喂吃的,他就挖草根,抓虫子,找一切能吃的东西塞进嘴里。
他仿佛不知道饱足,所以肚子出奇的大。
管四娘都怕他胀死了。
后来她们就习惯他了,把他当做小猫小狗,他来了就给他一些吃的,偶尔管四娘还会尝试教他说话,也不知道他学会没有,毕竟无论怎么教他,他都不会重复。
这个老师管四娘做的毫无成就感。
直到她们快走的那天,这个男孩才终于说出了见到她们后的第一句话——
“跟我走。”
一行人都呆了,这野兽一样的孩子竟然会说人话!还是汉话!
他也不等她们回答,就走到前方去,也不动,就扭着头看她们,等着她们跟上来。
“你不说明白,我们是不会跟你走的。”孙月茹抱着手,她不会因为这是个孩子就信任他,到陌生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戒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男孩似乎思考了很久,如果他会思考的话,总之他就站在原地,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他们,直到他妥协为止。
双方终于开始了第一次交流。
男孩的汉话不是很好,但连说带比划勉强能用。
他不是狼孩,不是孤儿,更没被扔掉,他之所以一直跟着她们,只是因为家里没饭吃,他出来找饭吃了。
这在当地很常见,大部分孩子都是这么离开家的,如果他们运气好的话,可能会遇到愿意贩奴或者蓄奴的商人,于是他们就能得到饭碗,给家里减轻负担。
当然,大部分时候是找不到的。
那么方向感好的孩子就还能找回家,他们能从家里分到的食物很少,只能让他们活下去,于是他们又会离开,继续游荡。
方向感不好的孩子就会死,随便一点危险就会要他们的命。
男孩觉得她们是好人,没打他,没赶走他,还给他肉干吃,天大的好人。
唯一的问题是,她们没有把他当做牛马,没让他干活,这意味着这碗饭他不能长久的吃下去。
而他之所以让她们跟他走,是因为他误解了她们的目的。
他发现她们一直在上山下山,像是在找什么东西,于是以为她们想找可以落脚的村落。
他把自己的村落贡献出来了!
他爹是汉人,娘是党项人,一家人住在一个混杂的村子里,村子里的人家很少,都吃不饱,日子很不好过,如果她们愿意去他的村子,那么就可以住村民全家死完后留下的屋子。
当然,他也是有自己的小心机的,她们要是去了村子,他们一家可以为她们砍柴打水,甚至一家人都卖给她们当奴仆,这样她们就得给他们饭吃了。
当奴仆才能吃到饭,在男孩看来,当奴仆简直是村民至高无上的追求。
管四娘听懂后瞠目结舌,她不为村民想当奴仆震惊,毕竟以前逼民为奴的事并不少见,甚至一家子记成地主乡绅的仆人用来逃税也常见,她震惊的是这样小的孩子,竟然真的是像野兽一样成长起来的。
怪不得他不管汉话还是党项话都这么差,因为他的父母根本没怎么教过他。
可能他刚会走路,就已经不再是“孩子”了。
“要去吗?”孙月茹看了眼同事,又看了眼管四娘。
她们倒不必担心男孩听懂,只要说快一些,男孩就猜不出意思了。
“但是我们的任务是测绘……”
“我觉得可以去看看,我们有枪,就算是龙潭虎穴,在这种地方也不足为虑。”
“如果可行的话,可以发展成一个据点,后来的队伍就能轻松很多,如果能发展起来,好处也很多。”
“对,村落的地势肯定会比其它地方好一些,估计会有小河或者溪流,也容易建设发展,这边离咱们那也近,实控不难。”
“我也觉得试试。”
“当地人的语言也很杂,反而有利于咱们教他们汉话。”
“那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