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返1986:从卖鸡蛋开始 > 第296章 赵家庄小学落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远山与柳志国听了当即答应。

陈山河想了一会儿,又说道:

“你联系一下外交那边,看看能不能把他引渡回来?”

“陈老,这不太好吧!”

刘远山有点迟疑。

“没什么不好,李家既然都敢这么做,还不是觉得以为出去就万事大吉,要是不管,以后都这么干?还怎么管?

既然李老三这么做,那就杀鸡儆猴,我倒要看看这个李风舍不舍得他们这一家子!”

两人听后当即领命离开。

……

5月11日,天刚蒙蒙亮,赵家庄小孩们呼朋唤友的相互喊着起床,去学校上课。

进入四月中旬以来,全国开始实行夏令时。

所谓“夏令时”也称“夏时制”,具体做法就是:

每年从4月中旬第一个周日凌晨2时整(京城时间),将时钟拨快一小时,到9月中旬第一个周日的凌晨2时整(京城夏令时),再将时钟拨回一小时,时间跨度有长达五个月之久。

每到此时,电视上也会着重提醒人们调时间。

至于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到了炎热的夏季,天亮的时间一天天比过去早。

把钟表调快一个小时,时间和以往差不多,人们的作息就不会乱。

我国自86年开始实行夏令时,实行六年之后,发现这这玩意儿对生活造成不便,故而停止。

夏令时对于农村的生活基本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对于城市与企业生产建设影响很大,以至于那几年人们见面打招呼都会问:

几点了?

新点儿?还是旧点儿?

夏令时早上六点二十(24小时制的5点20分),一到三年级的小孩子们已经坐在低矮的土坯房里,趁着清晨的阳光,开始唱书。

之所以说唱,是这种带着方言的背书样子实在是跟字正腔圆毫不搭边。

“啊、喔、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赵大海走在校园里,听着学生们背课文的声音很是满意,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

目光看向一旁新盖好的教室,赵大海脸上的笑容就止不住。

这个时代农村的学生们,上课很辛苦。

天刚亮就要起床,去学校上两节课早读课,七点四十放学,回家吃点东西,九点再回学校上课到中午。

下午三点半上课到六点多一天的课程才会结束,一到五年级都是这样。

在村小上学的孩子们还好一点,要是去镇上上高小的孩子,还要提前半小时起床。

好在育红班不用早起,只要正常快九点点到学校上课就行,下午放学也比小学早一个小时左右。

赵大海回到办公室看了一下钟表,差不多到放学时间,这才走到树下,拽起绳子,把在绑在树上的小钟,敲得叮叮当当的作响。

铃声过后,教室里的读书声戛然而止,随后一群学生抱着书包冲出教室,向着家的方向飞奔而去。

转眼教室里已经空无一人。

上午九点多,村小的小学已经聚集不少乡亲们。

今天是赵家庄高级小学建成的日子。

建学校的资金大头是赵世雄出资的五千块。

是以,在过完元宵节,土地化冻之后,赵家庄的众人就开始为了建造这所学校忙碌起来。

经过近两个月的时间修建,十间教室全部建设完成,又经过将近半个月的晾晒,村长赵大国又跟学校的老师们商量出一个日子,选在今天开始庆祝学校建成仪式。

上午十点,县教育局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莅临赵家庄。

代理校长赵大海与村长赵大国出面迎接。

十点整,随着县教育局的领导讲完话,宣布赵家庄高级小学正式落成。

县教育局的徐局长和代理校长赵大海一起为赵家庄小学揭牌。

围观的乡亲们,看着大红花下点缀着的牌匾。

等到两人扯掉罩在木牌上的红布时,赵家庄高级小学七个白底黑字显露出庐山真面目。

围观的乡亲们纷纷鼓掌,夹杂着鞭炮声显得很是热闹。

揭牌仪式之后,徐局长又带着一群人参观起了赵家庄小学。

众人跨过大门,向着学校里走去。

乡亲们也跟着去看热闹。

宫良玉作为向导,带着众人前去参观。

不多时就来到了新建成的教室内。

徐局长一进教室就看到,整齐摆放的双人课桌,讲台上的水泥讲台,地上抹的都是水泥,粉刷一新的白墙,前后两个墙上都有黑板。

后面墙上粉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红色大字!

站在三只讲台上,更是视野开阔不已,一抬头就能看到各个角落,学生们的小动作更是无所遁形。

看的徐同华眼红不已,当即就拉着赵大海问道:

“大海,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你年年和我哭穷,学校盖的这么好,你看这教室多宽敞?

你看这桌子多整齐?你们还铺了洋泥地,都赶上市里的学校了。”

赵大海听了徐局长的话,有些骄傲的说道:

“徐局长,这个您可错怪我了,这是我们赵家庄大伙儿一起捐献的资金,我们赵家庄啥情况你还不知道吗?不然也不会房子都塌了还没钱建房子啊!”

“这倒是,你们村现在发展这么好了啊!舍得这么出钱!”

“徐局长,您这话说的,这不是为了孩子嘛!您也知道,我们村出了个大学生,过年世雄出了五千块,打算重新盖村小。

乡亲们听说后,纷纷积极响应,不要工钱忙活了两个月,才盖好这教室。”

“不错不错啊!这可让你们赵家庄捡着了,那赵世雄咱们也都知道,咱们陕县走出去的人物,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你们这么做也是对的,有了赵世雄的珠玉在前,你们以后教育孩子就能省事不少!”

“是啊!这还得感谢徐局长的照应,不然也不会这么快盖好!”

“这倒没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考出去,才有未来,你看你们村有一个赵世雄,日子就过这么好,还能盖上这么好的学校,要是再多几个赵世雄,咱们县也能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