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给了勃朗宁好一通pUA后,最终确定了第一款凸缘弹的规格。

这款弹直接给左轮用,但也不排除以后搞点其他形制的武器。

整弹采用短弹设计,12mm口径,长度大概3厘米以内,这样弹壳的加工难度会小一些。

毕竟弹筒越长,加工的难度系数就会越高,等以后有需求的话可以在这款弹的基础上加长就是。

至于m1663可以适配使用的子弹,等样枪做出来之后再说吧。

口径什么的倒不用缩减,毕竟都是装填的栗色火药,威力大差不差的。

不过由于全金属定装弹不但可以提高装填速率,还可以解决了后膛泄压的问题,火药是可以适当减装一点的。

在金属定装弹发明之后,枪械的口径越来越低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所谓的20mm以上是炮那是现代概念,这会儿基本上枪炮不分家,人手都是18mm以上的管子。

比如这会儿大洋彼岸小日子过的不错的人,就一直管火绳枪叫铁炮呢……

……

——————————————————

又在兵工厂转了一大圈,鲁斌溜达到了隔壁的化工厂实验室。

和站岗的卫兵打了个招呼后,鲁斌慢慢踱步到实验室当中。

推开门就发现布朗特正埋头苦干,也不知道在忙些啥。

“布朗特,在忙什么呢?”

鲁斌有些好奇的走到布朗特的工作台前,发现他正低头奋笔疾书,万分投入,对身后的动静充耳不闻。

鲁斌不再作声,悄咪咪瞟着布朗特稿纸上的内容,才发现布朗特好像是在写论文。

半晌过后,布朗特才略有察觉身旁有人,下意识的遮盖手里的论文,抬头一看发现是鲁斌过后这才由惊转喜。

“老师!您来啦?!”

鲁斌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东西写的不错!不过还是要把思路打开,为什么只局限于还原反应呢?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元素本身就可以导致化学反应?”

布朗特闻言一脸喜色,迫不及待的说道:

“老师!您同意这种元素的构思了?”

鲁斌点点头:

“不错,这种元素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不过,你是怎么想到给他命名为oxygen的?”

对于鲁斌的肯定布朗特十分有成就感,布朗特挠了挠头,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因为我都是在各种硫酸啊、硝酸啊、做还原反应的时候制备出来的,所以我觉得这种元素是所有酸的根本,才起了这个名字。”

没错,布朗特起的这个名字正是氧的名字。

鲁斌摇摇头,心里嘀咕着:

“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哇,这应该不算巧合,而是科学的必然……”

历史上拉瓦锡声称发现了氧,并且他提议这种新的气体叫做oxy-gène,意思是形成酸的,因为他认为这种元素是所有酸性物质的基础。

布朗特一脸期待的看着鲁斌,可是看见鲁斌摇头,还以为鲁斌在否认,顿感失落道:

“老师,是…我的想法有问题吗?”

鲁斌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否认,顺便鼓励道:

“不不不,这个名字很好!不过,这种元素并不是酸根,你去好好研究一下盐酸你就知道了……”

“你看啊……”

……

鲁斌巴拉巴拉一大堆,又给他科普了一下空气中的元素可能并不只有氧元素一种。

并且在他的论文上引申到燃烧、生锈等氧化反应,并直接拿碳举例。

这让布朗特又惊又喜,惊的是原来自己的老师早就知道这些东西了,自己只是拾人牙慧,而喜的是这个人是自己的老师,并且毫无保留。

布朗特表情有些纠结:

“老师!那我这论文……”

“接着写啊?这有啥可犹豫的?到时候我给你署名一个推荐作者,直接发到伦敦去发表。”

鲁斌毫不犹豫的说道。

对于这种在自己论文的基础之上,丰富枝干的研究而言,鲁斌是一百个支持的,这种研究越多,自己的地位就越高。

自己可是要成为“学阀”的男人……

况且以自己基金会的财力,发表一篇论文有什么难的?估摸着自己的名号已经在皇家科学院造成轰动了吧?

……

———————————————

事实果真如鲁斌想的那样,自从鲁斌的《化学原理》在皇家科学的刊物上发表之后,刚开始的时候有些波澜不惊。

大家都没听说过“鲁滨逊·克鲁索”是何许人也,当然不会关注他的东西了。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酵,鲁滨逊的论文在整个英国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这篇论文相当于一个人把一门学科的骨架给支撑起来,解释了这个世界自然法则。

不仅是期间波义耳的站台,还有一大波接受了鲁滨逊基金会资助或者和约瑟芬夫人处得关系比较好的教授们,都在推荐这篇文章。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拜读过后,这篇论文的价值也在不断攀升。

虽然这会儿处于多事之秋,英荷战争已经打响,6月13日双方发动了洛斯托夫特海战。

伦敦的黑死病也在肆虐,死亡人数不断攀升。

但正因为此,无数的学者此刻正封闭在实验室中,或者各自的学校、家中,其中就包括躲到乡下去的牛顿等。

虽然鲁斌的《化学原理》目前只是停留在高级知识分子拜读、然后各自验证的过程,民间并不怎么熟悉这个人。

不过《化学原理》造成的学术界的轰动,和他的影响力却在逐渐蔓延。

无数不服气的、想找茬的人把自己关在实验室中用《化学原理》中的论述做实验,然后惊讶的发现并无谬误。

并且能完美的解释自然界的一系列问题,这本书叫《化学原理》真就一点毛病没有,接下来这帮人一个个变成又一个波义耳。

人们都在纷纷议论,这位鲁滨逊阁下是何方神圣。

后来经过不懈的打听,众人终于知道,原来鲁滨逊只是一个殖民地的中产阶层,这让大家对于他的好奇更甚了。

一部分对他出身颇有微词的贵族们不知道的是,一个惊人的消息正坐着荷兰人的商船发往欧洲大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