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书那边算是比较顺利的开始工作了。
石磊这时候也已经上手工作了,从北城调到这里,最大的差别就是虽然都是工程师,在北城是改进机器的,在这里是修理机器的。
在这里虽然名称是工程师,别人也一口一个高工(以后石磊的名字就是高振兴了)的叫着,实际上就是干的修理工的活儿。
虽然有点不适应,不管是工作还是名字。工作还好说,自己是工程师,小活儿可以让底下的修理工去干。
除非是修理工解决不了的。才需要他亲自动手。
最不适应的是换了名字,叫了二十多年的石磊,冷不丁的改名换姓,自己真是不适应。
往往别人叫自己高振兴或者老高,就是人家叫高工,自己都是愣几秒后,才反应过来别人是叫自己。
弄得别人也很莫名其妙。
不过再不适应,自己也得尽快习惯,自己以后就叫高振兴。
在心里暗暗的叫了几遍\\\"高振兴,高振兴\\\"。
不过总得来说,还算是不错。
领导也很是器重,同事们目前看来也还不错。
两人都很快的融入到了工作当中,而且还相当得心应手。毕竟都是自己在大学学了四年的东西。
尤其是高振兴(以后就称高振兴),在机械厂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只因为这两天他带着修理工修好了以前报废的两台机器。
这两台机器其实没有什么大毛病,一个是有个地方的密封圈该换了。还有一个直接就是零件装反了。
这两台机器放到那里已经有两年了,修又修不好,卖废铁又舍不得。就这么扔在那里生锈。
石磊上班后有次路过那里,看见这两台机器,问了旁边的人,才知道是修不好的机器。
就趁着没事的时候,来鼓捣这两台机器。
看他鼓捣机器,还有人劝他,别白费功夫了,连市里请来的修机器的老师傅都修不了。
石磊没听,依然没事的时候就去鼓捣。
用了两天的时间,终于找到了原因,并且修好了一台。
这下整个机械厂都震动了,都说新来的高工修好了市里老师傅都修不好的机器。
连厂里的领导都惊动了,还特意过来看了修好的机器。
并表示会对他进行嘉奖,因为多了一台机器,厂里的生产力也跟着上升。
所以高振兴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厂长当即就对他说,不光要对他进行口头奖励,还会给予一定金额的奖金。
让他再接再厉,看看厂里其他的机器还有可以修好的没有。
这下厂里的工人,包括原来厂里的修理工们都对他彻底服气了。
在他又想检查修理剩下的机器的时候,所有的修理工只要没事的都来帮忙了。
真心来帮忙的不少,有着小心思想学点手艺的更不少。
高振兴也不吝啬,一边拆着机器,一边给众人讲解。并着重说了哪里出现问题该怎么解决。
这下高振兴的人缘一下就好的出奇。走在路上只要认识他的都会叫声\\\"高工\\\"。
他也渐渐适应了高振兴这个新名字,有人叫他也马上就能回应。
上了四天班就到了礼拜天,他们是礼拜三上的班。现在都是单休,还没有双休这一说。
昨天老两口和小丫头就准备好了,准备第二天回老家。
而且是常住,就不准备再回来了。
叶书让他们稍微等一会儿,两人等粮店和副食品店开门了去买了东西再回去。
两天前30号的时候,两人都各发了半个月的工资。还有各种票据也都发了不少。
尤其是高振兴,光奖金就得了200块,还奖励了一些稀有票据。其中就有自行车票。
自行车两人到是不缺,原来的自行车已经找借口拿出来了。包括家里原来的缝纫机,收音机。只说是拖了另外一个人给带过来的。老两口也没多问。
所以昨天两人都是骑的自行车去上的班。引起的轰动就不必说了。
两人安排老两口先做饭,两人收拾整理要带回老家的东西。
这次毕竟要在老家长期生活,所有的东西都要准备充足。
锅碗瓢盆老家都有,不过也还是要多拿几副碗筷。烧水的水壶也要拿上。
再拿两床厚被褥,老人和孩子的衣服,鞋子。吃的点心,奶粉。各种调料,油盐酱醋。
暖壶也得拿两个,老人孩子用水方便。喝水的茶缸子,孩子的奶瓶等等。乱七八糟的一大堆。
一会儿两人还得去买粮食,去副食品店看看有什么东西,他们手里现在有肉票。糖票,鸡蛋票,罐头票,豆腐票,高振兴还奖励了两张烟票。,两斤油票。
各种票据都有一张或者两张,虽然都不多。
两人准备把票都用了,把能买的都买了,数量太少的,叶书就打算从超市里拿出一点来添上。
还没等收拾完,老太太就把早饭做好了,也没做费事的,就是下了一把挂面。里面放上小青菜,青菜还是叶书从超市拿出来的。
又一人煎了一个鸡蛋,在这个年代就已经是很好的伙食了。
叶书两人匆匆吃了早饭,碗筷留着老两口收拾,两人就骑着自行车一起出门了。
粮店和副食品店就在一条街上,离的不远。到时候让高振兴去粮店,自己去副食品店。
两人以为自己来的挺早的呢,结果到那里一看,已经排了老长的队了。
两人只能各自排在末尾。跟着队伍慢慢往前磳。
好不容易排到他们,高振兴那里不知道,反正叶书这里已经没多少东西了,有的东西甚至已经抢没了。
只买到了罐头,烟,油也买到了,就是叶书没拿油壶,没地方盛,只能又买了个油壶才把油买了。
叶书买完东西出去的时候,后面的队伍还有老长呢。叶书这次算是直观的知道了这个年代的物资有多么紧缺了。
大姨大娘们的抢菜能力是不分年代的强悍啊!
反正叶书是自愧不如的,自己是绝对抢不过大姨大娘们的。
那边高振兴的情况比叶书这边强了不少,除了大米白面细粮没有,粗粮还是有不少的。不用抢,就把粮本上的粮食都没到了。
机械厂属于重体力劳动,高振兴虽然不用下车间干活,但是粮食还是按照重体力劳动的定量。
每个月36斤,粗粮占八成,细粮只占两成。粗粮包括高粱,玉米,红薯,等杂粮。
细粮就是大米白面,小米也算细粮。
叶书每个月定量29斤,也是粗粮八成,细粮两成。
老爷子和老太太就是普通居民,每人每月只有25斤,静怡今年两周岁,更是只有八斤的定量。
高振兴把除了细粮以外的粮食都买了。
一共也就是百十来斤,要是一家五口人就吃这点粮食,真是哪也不到哪,不用说吃饱了,就是八分饱都困难。
就算孩子小不打数,四个大人也是不够吃的。还好叶书有外挂,不然肯定是要吃点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