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奸相 > 第170章 男怕入错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上让郑驹章赶紧回老家放长假,这个假期是无期,因为只要他上班,杨家将就知道。到时候,杨家将再来,就不会这么客气了。

“擢升荀元笃为礼部侍郎,左天麟为翰林学士,襄阳理刑程舜为掌堂都御史,唐律复职,并恩赐飞龙旗两面,尚方宝剑,还有五爪龙袍。钦此,谢恩!”皇上下旨道。

各个受到封赏的臣工都三呼万岁,叩首谢恩,皆大欢喜。皇上先起驾退回后宫,他走之后,其他文武臣工纷纷起身退出金銮殿,各自回去。

唐律回到府中,就喊来唐元,让他去后堂请出来夫人相见。

“老相公,呼唤出妾身有什么吩咐?但说无妨。”夫人问道。

“老夫人,下官承蒙皇上洪恩,又让下官官复原职了,马上就要上任了,我想以前在枣阳为官,转眼就又过了二十多年来,不知道枣阳那边的风土人情怎么样了?我呢,还是想去那里微服私访,看看民情,了解一下真相。朝廷的奸相郑驹章已经被除,再无翻身的可能,朝廷其他想要作奸犯科之徒也就不敢效法郑驹章了,京城之内,暂时安静下来,朝廷之内的事解决了,接下来要解决朝廷以外的事。这就需要调查清楚,才好对症下药。”唐律说道。

“这是你的工作。你为了工作,可以放弃一切。”老夫人说道。

“多谢老夫人理解。我这次微服私访,察访奸恶,不方便携带家眷同行。夫人只有暂且在孩儿们的衙门当中,颐养天年,悠哉悠哉,不必为下官担心。”唐律说道。

“下官担心的是,因为官复原职,马上要去上任,恐怕京城里的同僚们就要来饯行相送,迎来送往,还要忙不少日子,担心会耽误办事,要救人命跟救火一般,火不等人,人的命要救就要尽快去救。不能耽搁。”唐律说道。

“那事不宜迟,老相公就走了吧。”老夫人说道。

“是这样的,下官喜欢微服私访,潜踪敛迹的,要做事,做好事,就不要伸张,免得坏蛋们提前做好准备,将证据隐藏,将证人杀害,那就没办法了,所以还是要秘密进行,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就能对其进行惩罚了。在证据面前,不相信他们能够推翻。只要证据证人在我们手里就行。”唐律说道。

“老相公就不必和女儿告别了吧?”老夫人说道。

“是的,女儿、女婿都不用说了,他们要是问,夫人也不要说。只说是在办事。”唐律说道。

“好的,老相公就走吧。”

“明天一大清早就悄悄出城。”唐律说道。

“老相公啊!如今你年事已高,年纪一大,骨头都是松的,你比不得中年时候那么样的健康身体,遇到大小事都不要逞强,多多保重。年纪不饶人啊!”老夫人说道。

“老夫人,你可又来取笑了,下官是老江湖了。这些小事,怎么不知道?不需要夫人来吩咐的。唐元,你去叫一顶轿子来,送夫人去太爷衙门中去。”唐律说道。

唐元叫进来轿子,老夫人和唐律拜别,上了轿,走了。

第二天一早,唐律起来了,就喊叫道:“唐元、唐羊,都过来!”

二人过来,看着唐律,问道:“老爷有什么吩咐?请说。”

“唐元、唐羊,老夫和你们二人,是老伙计了。经历不少事,越来越老练,我们行走江湖多年,现在宝刀未老,朝廷重用老夫,还要有夕阳红,晚照余辉,发热发光,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谋福祉,为了安全起见,我们都是老人了,就扮作山东卖大枣的客人,目标是南京。怎么样?”唐律说道。

二人一听,暗自叫苦,心里暗自埋怨: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跟着这样的老爷!真是活受罪,都没有退休的概念!这一大把年纪了,还要扮作这个扮作那个四处做生意,隐姓埋名,真是搞笑!

埋怨归埋怨,都在心里,心里即便有一万个不愿意,行动还是行动,也不表现出不高兴,只得去收拾行李,乔装打扮成贩枣子的客商,头戴白毡帽,身穿海青色的布衣,青牛皮的鞋子,莲花布的袜子,背着袋子,离开府邸,出得京城城门,一路向南而行,暂且不表。

再说另一个事。

南阳府新野县,有一个人世世代代科甲之家,书香门第,姓治名国州,少年时代就开始上学读书,

考场经过了十五遍,但没有一次考中。十分辛苦,拼了很久,只是博了一个副榜贡生。

他的妻子商氏,不幸早亡,只留下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贵温,已经上学了,娶了妻子梁氏,早亡,又续了一房,娶了第二个妻子,是郝氏。

只因媒婆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天花乱坠,走马观花,相信媒妁之言,就娶过来,这是草率的结合,错误的婚姻。

那郝氏的父亲名叫郝向布,是远近闻名的光棍。

大儿子叫郝阿马,二儿子叫郝阿牛。

父子三个人,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地痞无赖暴徒。

这三个人,欺负治家父子都是读书人,书香门第,温文尔雅,知书达理,也与人和睦。

三人对治家父子的要求多如牛毛,斤斤计较聘礼,大大小小,每一件都费尽口舌,胡说八道,油嘴滑舌,不胜其烦。

治国州非常担心害怕媳妇娶进门来因为不贤惠,天天和儿子吵架,所以就将贵温以入赘的形式,进入郝家。成为上门女婿,希望他俩和睦相处白头到老。

谁成想这个郝氏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父兄都是恶人,她也做不得善人,刁钻恶毒,嫌弃自己的丈夫懦弱贫苦,整天埋怨,总是唠叨,罗罗嗦嗦说贵温没本事,拿恶毒语言来刺激贵温。

五天一大吵,三天一小吵,吵架成了家常便饭。

治贵温就将这个信息告诉了父亲治国州。

于是,他在家里呆不下去,只有到京城去游学。

治国州的大儿子的婚姻失败,家门不幸。

治国州的小儿子治玉温娶了一个贤惠媳妇,就是詹氏。

詹氏貌美,性格温顺,谦让有礼,夫妻恩爱,双双孝敬奉养治国州。

一年半载,治玉温夫妻生下一个男孩,就是治国州的孙子,起名叫治德冠,已经年满十三周岁了。还有个孙女,名字叫香莲,年满十周岁了。

这个时候,治国州家虽然家道贫穷,幸亏儿子孝心,媳妇贤惠,孙子孙女可爱健康,一家还算是和睦喜乐,安安静静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倒也其乐融融。

那一年,突然遇到百年难遇的大旱灾,庄稼欠收,千里良田荒芜,颗粒未得。学馆停办,治玉温失业,闲坐家中,无所事事,眼看着吃的东西越来越少,慢慢家人吃饭成了问题,没有粮食,供养家人有困难了。

治国州只有让治玉温去嫂嫂家去探问探问一下治贵温的消息。

像这大旱之年,还是需要大哥的帖补帮衬,才能度过难关。

下午,治玉温回到家中,治国州问道:“你去郝家探问你哥哥的消息,你嫂子是怎么说的?”

“爹爹不要提了,一提就来气。孩儿到了郝家去探问哥哥的消息,嫂嫂开口就骂,不留任何情面,说哥哥并没有书信寄回家,孩儿不相信,就去附近问问左右邻居,核实一下看嫂嫂说的是不是属实的。”治玉温说道。

“左右邻舍怎么说的 ?”治国州问道。

“孩儿从邻居那里打听,邻居说,哥哥在京师游学,学习刑名的专业,前年承蒙登莱道聘请在衙门做事,今年春天往回邮寄了银两和书信到家里,想必郝家父子将银两吞了,藏匿起来,或者挥霍一空,孩儿打听到这个信息后,返回去找嫂嫂,说了这个情况,和嫂嫂理论一番,可恨那郝氏父子出言不逊,将孩儿痛骂一番,将银两昧了起来,埋匿在地里,只是将一封空书信扔给了孩儿,孩儿无可奈何,只有将这封空书信带回来,交给爹爹看看。”治玉温说道。

治国州接过书信,展开一看,里面写道:“不孝儿子游学到京城,和登莱道的李公相交甚好,遇到了知心朋友,于是就带往衙门掌管了刑事审判相关的工作。因为常常思念二弟在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难以为继,学馆收入有限,就将这个情况告诉了东家,东家聘请他为主使。今天先预支银两,共有纹银五十两,一半给父亲作为薪水,在生活上进行开支,另一半作为二弟的盘缠费用,恳请收到书信之日起就要启程出发。”

治国州读完书信,大骂道:“贱人!真是可恶至极!竟将银子私吞截留,一钱银子都不给我们,这么好的事,竟然因为没有盘缠不能前往,错过这个差事,以后怎么过日子?对了,玉温,我想起来你的好友叫张廷照的,他为人良善,慷慨大方,你去找他商量,寻一些周济,想想办法,说不定就有希望,不妨去试试。免得耽搁行程,不能及时赶到,让你兄长不好解释。家中也十分艰难,事不宜迟,因为每天都要吃饭,没饭吃,就会死人的。你看看怎么样?”

“父亲所说的很对!孩儿这就去。”玉温说道。

然后就辞别了父亲,来到张廷照家中。

廷照迎接入内,分为宾主坐下,寒暄寒暄,然后命丫鬟奉上清茶,廷照就开口问道:“治兄,别来无恙?今天咋这么有空,光临寒舍,有何见谕?请多多赐教!”

“唉,说那里话来?小弟和仁兄是知心朋友,仁兄不嫌弃小弟贫寒,不嫌贫爱富,真是讲义气,够意思,仁兄一向仁义待人,不褒贬小弟,小弟感谢不尽,今天,小弟无事不登三宝殿,来找仁兄谈谈,只因家兄在登莱道当差。”治玉温说道。

“什么差事?”张廷照问道。

“就是一个幕僚,出出主意的。念及小弟在家贫穷困苦,难以为继,就特地邮寄了白银五十两,一半给家父作为薪水米粮的供需,另一半作为小弟的路费去往家兄那里,到了之后,就去署中做事。”治玉温说道。

“这是好事啊!”

“是的,仁兄说的是,真是雪中送炭,及时雨缓解旱情,可惜的是,嫂嫂一家父子几人将银两截留侵吞,只留下书信,称从未见过银两,只有书信,就将书信扔给小弟,小弟将书信给家父看,家父从信中得知银两之事,家父气不打一处来,毫无办法,后来想到仁兄仗义疏财,爱帮助人,就让小弟来找仁兄,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小弟就来找仁兄协商,想想办法,不知道仁兄是否愿意玉成此事,不甚感激!”玉温说道。

“哦,嗯嗯,这是小事,小事一桩,好说,好说,不必客气,不要挂虑,弟便依照仁兄所邮寄的银两的数量,一半给老伯作为安家费用,另外一半给兄作为盘缠费用。但是,有一个说法,令尊老伯如今已经是年逾桑榆,你们兄弟又在遥远的地方当差,远离老伯膝下,如果稍微有了一些成绩,得到一些收获,就要立刻回家对老伯尽孝奉养,不能久在他乡贪图富贵,重利轻义,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切记切记!”

“仁兄所说谨当记在心中,仁兄的慷慨大方,令弟十分感动,有钱之日,定当及时奉还,感谢仁兄帮弟度过难关。”玉温说道。

说完,张廷照令家人拿来银两,交付给玉温,玉温接过来,二人辞别。

玉温回家后,就将这事从头至尾给治国州说了。

国州非常高兴,看到了希望,就叫玉温立马收拾行李,准备出发。看看黄道吉日,即可启程。

到了出发之日,玉温对妻子詹氏说道:“贤妻,我只是因为家道艰难,万不得已,不会离开家离开你和孩子,外出谋生,实在是无奈之举,你要理解我!现在,你的公公家中没有儿子在身边,就指望你小心伺候老人家里,恶嫂是指望不了的,再说家兄是入赘上门女婿,她不气公公,就算天可怜,烧了高香,恶嫂比不得贤妻,如果代替我们兄弟对公公尽孝,愚夫和代表家兄都对贤妻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