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爨襄骨子里的冒险基因,在没有了吴起的制衡之后,彻底放飞了自我。

他率领的两万三晋军队,沿着古老的山中道路,终于逼近了子午道,进入子午道,也就找到了闪击南郑的正途。

与此同时,南四和易十七率领的两支侦察分队,也发现了爨襄的前锋踪迹。

山中路窄,行军队伍排成了一字长蛇,两万人的队伍绵延数十里。这种队形,非常适合使用穿插分割、各个击破。

南四和易十七派人迅速将军情回禀,并且建议吴起在七里沟附近设伏,对爨襄军进行袭击。

而南、易二人则选择就地隐蔽,待战斗打响之后,占据月河峡。月河峡道路狭窄,一丸可封,只需少量兵力,就可彻底断绝爨襄军的归路,从而达到将这一支三晋精锐给包饺子的战术目的。

吴起收到信息后大喜,这则军情,不仅证实了老吴的战略判断,也再一次印证了爨襄的军事冒险性格缺陷。

老吴咂咂嘴,颇为爨襄感到惋惜,这种军事冒险,已经脱离了用兵实际,为奇而奇,这小子还是没有学到俺老吴的兵学精髓啊。

但平心而论,若不是老吴亲自驻守前线,其他将领估计想都不会往武关这个方面上想。爨襄的军事冒险说不定还真的能够实现。

但是徒弟遇上老师了,这就很无解。

吴起立即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在七里沟绵延的群山之上,布置好了一个巨型大口袋,好整以暇地等待着三晋军队的进入。

爨襄一路前行,沿途只有鸟鸣与猿啼,人迹罕见。虽然行军辛苦,但好在没有任何阻挡。

奇谋将成,爨襄心中窃喜,他拔出佩剑,鼓舞士气:“诸军听令,前方出峡谷,便是子午道,沿此道向南,一战可下南郑,此乃奇功一件,战后必不吝封赏,诸军疾行、勿疑!”

话音未落,突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响,声部低沉,却将每个人的耳膜震得发疼,仿佛由地底下传上来一般,大地都有异常的震动。

爨襄大惊,如此隐秘的行军路线,不可能会遇到埋伏啊?!

“轰隆隆……”的响声由小变大,由寡变众,由多变少。

两侧山谷之上突然升腾起一道白色的云雾,并且白色云雾不断向下延伸、发展,像是在青山之上迅速拉下了一道白色帷幕。

整个三晋军队全部陷入了惊恐之中,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爨襄极目四望,突然心头一惊,这不是什么云雾,而是从山顶滚下石块而升腾起的灰尘!

爨襄扯着嗓子就嚎上了:“有埋伏!隐蔽!”

山谷中的烟队顿时乱作一团,像没头苍蝇一般四处寻找隐蔽点。有的躲在岩石之下,有的躲在举起盾牌遮挡,更多的人则是四下乱跑,不知所措。

大九、靖家孚、萧哨、苗冥、白幕、斗孟雄等六人,分别率领军队,埋伏在七里沟的山头两侧,这里的山顶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大小石块,成了天然的进攻武器。

随着石块的滚落,速度不断加快。在下滑的过程中,石块与石块之间相互碰撞,发出沉闷的撞击声,仿佛是大地的咆哮,让人胆战心惊。

随着石块的滚动,它们引发了风化、破碎山体的连锁反应。整个山体开始颤抖,仿佛是一只被惊醒的巨兽,正在发出愤怒的咆哮。

更大范围内的崩塌随之而来,无数的石块从山顶上倾泻而下,如同瀑布一般,将整个沟底都笼罩在了一片石雨之中。

大小石块呼啸着、欢呼着、咆哮着,它们狠狠地砸向沟底的敌人。

这些石块有的重达数千斤,它们砸向地面时,发出沉闷的轰鸣声,仿佛是大地的愤怒。

有的石块则像箭一般射向敌人,速度极快,让人无法躲避。还有的石块在空中相互碰撞,溅起无数的火花,仿佛是烟花一般绚丽多彩。

三晋军队的士兵们惊慌失措,他们四处逃窜,试图寻找躲避的地方。但是,石块太多了,太密集了,他们无处可逃。

躲在山岩之下的士兵,当山岩被滚石巨大的能量砸塌之后,全体被埋在了碎石之中。

盾牌在石块巨大的重量和无限的加速度攻击之下,渺小而无力,连人带盾被砸得飞了出去。

更多的士兵被石块精准命中,生命在大自然的愤怒面前不堪一击,瞬间流逝。

有些士兵则被压在石块下,无法动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流逝。

爨宁在亲兵护卫下,声嘶力竭地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大声呼喊着,但却无济于事,很快就被巨大的灰尘吞没了。

大九等人在山顶向下望去,整个七里沟谷底升腾起巨大的尘雾,仿佛老天也不忍直视战斗的残忍,悄悄将真相隐藏起来

这是汉国立国以来的第一场战斗,在吴起的精准判断和科学布排下,赢得毫无悬念。

爨襄明白此战已输,当务之急,是组织部队突围,能逃出多少算多少,绝不能在此地任人宰割。

爨襄整个人都变成了一个灰人,全身上下被覆盖了一层白灰色的沙尘,只有脸部、手部被碎石划破的地方,在津津地渗出血液,和着灰尘,成为一道道黑色的疤痕。

爨襄下令,后军向后突围,迅速沿原路退回武关:前军则向七里沟口突围,进入子午道以后,向北撤退,进入秦国控制范围。

由于人数众多,且队形单一,后军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尚未进入七里沟,这些人原本想拼死突入沟中,营救爨襄。

但当接到军令之后,知道沟里凶险,于是无奈执行军令,选择向后撤退。

当后军如同丧家之犬般逃奔到月河峡地界时,迎接他们的是一波疾射而来的箭雨。

南四与易十七,早已率领两支侦察分队,将后退的唯一控制性关口牢牢抓在手里,凭借易守难攻的地势,死死扼住了后军的归路。

后军组织了十几次疯狂的进攻,但这种地形结构下,无异主动送人头,很快就在月河峡口堆积起小山一样的尸体,但却寸步未进。

南四与易十七不失时机地组织士卒开展攻心战术,“降者不杀”的口号,在山谷的巨大回音下,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进一步瓦解了后军的战斗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