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最终,太上天平国军队没能解救古皖市,也没有保住此时还留在黄州一带的剩余军队。】

汉朝,景帝后元年间。

刘彻对于干越省那边的地理情况还不甚了解,因此,他也不是非常明白为什么李文寿所部能够在干越省逗留那么久,将会合的时间一直拖延到了两个月之后。

一路上招揽兵力确实会对行军速度造成影响,士兵们大多为新手也会对行军速度造成影响,但是,这些因素,足够让李文寿所部在干越省一直打转吗?

刘彻对此确实有点怀疑,不过他虽然对行军打仗有些了解,但也基本上是书中得来,他自己目前并没有什么切实的实践经验——不论是真正的行军作战,还是小规模的训练等等。

不过,不管怎么说,到头来,太上天平国的这一次军事行动还是没能获得成功,并没有达成原定的目标就是了。

想要解除古皖市的包围,但是却没有成功;想要攻破天江沿岸的三镇重地,对潇军形成包围,最终也没有成功;中途有一个有可能干掉鄫城生的机会,也没有抓住;最后,也就是主力大军成功撤离,但是依旧有一部分军队被留在了原地,被潇军俘获斩杀。

古皖市也落入了潇军、央洲朝廷的手中,金京丧失掉了最外围的第一个重要防守地点。

【而就在古皖市被潇军彻底攻陷之前,在鄫城生等人为当时潇军的进展松一口气,感到颇为振奋的时候,在太上天平国军队如陈藤丕等人开始对古皖市越发丧失信心的时候,央洲朝廷这边,一件大事发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影响深远的事情。】

清朝。

不管是清朝初期、尚在关外的皇太极,还是已经进入中原,如康熙等清朝的中前期皇帝,都被神迹这么一个骤然的转折噎了一口气,一下子差点没有喘上来——央洲朝廷,怎么又出事儿了?而且,还是一个一定要专门说一下“影响深远”的事情?!

不约而同的,他们都觉得仿佛有一块儿巨石压在了自己的心头。

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的思考,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大事儿,能够在如今的央洲朝廷中有资格被专门提一句影响深远……央洲朝廷自上一任皇帝以来,大事儿已经发生了太多太多,多到即使是皇太极等人都已经有点麻木。

什么事情,在现如今的央洲,还要被专门重点关照?

是央洲朝廷和莺莺国等国家又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吗?好像有可能,毕竟条约的影响确实长远——可是,央洲朝廷为什么又要签订条约?有什么契机?发生了什么事情?

是央洲朝廷又有了什么新的决策,关乎到了朝廷接下来的执政方向和处理各方面事务的态度?也有可能,这种大方向、根本政策的事情,也能够产生长远影响,确实重大。不过,皇帝和现如今的这些大臣们,能提出什么有正面价值的好方针吗?

还是说……

……

当然,还有最后一种可能,那就是央洲朝廷的人员发生至关重要的变动。而配得上至关重要这个地位的,就是皇帝——不过,皇帝现如今才在位十一年,难道就要驾崩然后换人了吗?

如果是皇位更替的话,那难道是这一任皇帝登基的时候年岁就不算小了,以至于在位时间不长?还是,皇帝壮年而亡……那再下一任皇帝年岁几何?能否理政?不能理政的话,又有谁能暂代大任?在这个,内有太上天平国之忧,外忧各个国家之患的时刻,如果真的出现了一个幼帝……那当真是一件无法想象将会有如何可怖后果的坏事,也是大事。

【皇帝十一年七月,彗星现于西北;九月五日,日月同升,五星连珠。】

【彗星的事情不是什么特别好的事情,但是关于五星连珠,央洲朝廷中不少不在京中也不在行宫附近的官员觉得,这是一个吉兆,代表着央洲朝廷即将获得中兴的机会,这些官员中也包括尚且率领着潇军继续作战的鄫城生。】

【巧的是,就在当天,潇军就成功攻下了已经被包围多日的古皖市。】

清朝,皇太极已经用手支住了自己的额头,刚刚看到这几句话,他就已经明白了——朝廷,或者说,京中,更准确点来说,皇帝,出事儿了!

彗星的兆头毋庸置疑,而五星连珠,不知皇帝情况的官员以为是好事,但是这反倒是皇帝本身出现问题的另一种表现。

而皇帝还能出什么大事儿?自然只能是驾崩。驾崩了!在这个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的时刻,在这个央洲朝廷最需要内部稳定的时刻,皇帝居然就这么驾崩了!

【当然,关于此时朝廷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正有一名信使骑着快马向鄫城生赶来。】

【就在前不久,八月二十二日,现任皇帝驾崩了,年三十,属于是盛年而亡,死因是病逝。】

【而对于整个央洲朝廷而言,在当下的外部环境下,皇帝的骤然驾崩,特别是一个正值壮年的皇帝的驾崩,造成的影响极为巨大——没有人对此有什么充足的准备;同时,外部的太上天平国以及其他敌对力量必然会借此大做文章,民间也有不小的可能会因此相信一些风言风语。】

【毕竟,皇帝驾崩的年龄实在是太早了,才不过三十,很难不让人将此与朝廷现如今的负面处境、与上苍的满意与否、与朝廷统治的合法性正当性联系在一起。】

【当然,除了这些皇帝驾崩本身的巨大影响让央洲朝廷的官员们感到不安外,还有另一个让他们感到不安的问题——皇帝驾崩后的继承人问题,这是关乎央洲朝廷后续延续的大问题。】

【尽管皇帝壮年而亡,但是他成婚的时间已然不算短。但是即便如此,及至他驾崩的时候,他的膝下也只有一名皇子,也就是说,他只有一个能够继承皇位的儿子;同时,这个皇子的年龄还十分幼小,甚至不及十岁,不过五岁而已。】

清朝,康熙年间。

虽然神迹没有具体细讲皇帝的驾崩原因,也没有说他患有什么疾病,但是画面上却已经能够体现出来一二。

观皇帝的面貌,便知他身体情况不怎么好,想来是天生就不够强健,这没什么好说的,虽然央洲出现了种种问题,但是怎么也能保证好皇帝皇子的衣食住行、药材使用,太医院也不是养着吃干饭的。

因此,让康熙恼怒不已的,是皇帝本人的种种行径。

——既然知道自己身体不怎么好,居然还这么沉迷于美色,流连后宫!寻常富贵人家,都知道要保养身体,怎么,央洲的皇帝居然还一点不知道养生爱惜身体?都跑出京城了,都还要带上那么多后妃……到头来,膝下也不过一子而已。

——好美色还不够,还嗜酒酗酒……历史上,因为酗酒早早败坏了身子,导致病重甚至驾崩的皇帝难道没有吗?皇帝不可能不读史书,他难道不知道这样的危害?别的不说,元朝的皇帝更换的频率那么高,就和他们喜好饮酒有着关系。

——哦,还有一个,可以说是央洲特色了,上一任皇帝之所以在当时就和莺莺国发生那么大的冲突,不就是因为皇帝和朝廷都决议要废止危险品吗?上一任皇帝当时有那样的决心,有那样的命令,结果,这一任皇帝,居然自己就开始吸食危险品了?!

即使不谈什么别的问题,这样的行为起码也是有违孝道的吧。

呵,上一任皇帝也是个无能废物,禁绝危险品,禁绝危险品,即使没能敌得过莺莺国,但是起码也要把京城控制好吧?结果倒好,到头来,宫中的皇子、这一任皇帝,自己都开始吸食危险品了……

【听到皇帝驾崩的消息,太上天平国方面果然欢欣鼓舞,大喜过望。听到消息的虹谦吉还当即就写下了檄文,表示皇帝之所以盛年而亡,完全是因为他失德,于天下无益,并尽可能地指责了皇帝享乐奢华、酗酒好色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关于五岁的皇子,虹谦吉也表示,这样的继承人是不可能担得起国家大任的,这正是证明了央洲朝廷气数已尽的事实。】

【因此,这个时候,就是风云交汇,新的英雄登场的时候了!——是谁呢,当然是太上天平国。】

【当然,一定程度上讲,觉得央洲朝廷气数已尽,或者说正在走向消亡的人,并不只是与央洲朝廷处于立场的太上天平国或者念军等等,还包括了央洲朝廷的不少官员们。】

【这些官员们并不打算支持太上天平国,但是,他们对于央洲朝廷的未来也并不抱有什么希望。他们还把这些想法透露给了莺莺国人,表示虽然央洲朝廷在过去是一个不错的朝廷,但是现在,因为丧失了过往的美德,因为丢弃了先辈的能力,因为如今的皇帝——刚刚驾崩的这一位——沉溺于享乐和奢华,如今的央洲朝廷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已经不再被上天所认可了。】

【当然,这些官员们也不觉得央洲朝廷的终结一定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毕竟,王朝更替,就像是皇位更替一样,是一个非常正常且合理的事情,他们要做的,就是等待下一个王朝的出现,并且及时地做出正确选择。】

【——至于说央洲朝廷,即使有可能出现复兴,也不过是极为短暂的一小会儿,并不能够真的重新振作起来了。】

【而和央洲上层官员们打交道更多的帕克斯,获得的消息就更多一些。】

【在他的交往圈子之中,就连一地总督,都已经觉得央洲朝廷到了走向衰亡的时候了——央洲朝廷存在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而总督关于朝廷的改革,也有一番观点:如果京城不率先进行改革,那么,指望现在地方上改革的话,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但是,在帕克斯看来,央洲朝廷此时最可怕的事情,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皇帝的驾崩、也不是继承人的年幼、还不是央洲朝廷是否到了气数已尽的时候;而是——】

【在央洲朝廷中,有许许多多的位高权重的人,都看到了局势的败坏,同时,他们也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是,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们却提不出什么改变的方法,也提不出什么应对的措施,最终,只是将这一切归结于“天命”,归结于“气数”,而已。】

宋朝,开宝年间。

对于皇帝突然驾崩,赵匡胤同样是始料未及,这件事情着实比较突然。不仅是他这种旁观者,就连央洲朝廷自己的官员都没有对此有什么准备。

当然,比起种种后续问题而言,皇帝驾崩这件事情都不是最严重的——继承人,居然只有一个,且年不过五岁?

幼主登基,指望谁来辅佐呢?而且,对于现在的央洲朝廷,更关键的事情是,幼主登基之后,不管是幼主、还是辅佐之人,能够维持住央洲朝廷这么一个已经开始散落的架子,让其还能维持下去,不至于迅速轰然倒塌吗?

倒是后面的官员们的想法……“即使过了千百年,官员们都还是一样的想法啊。”赵匡胤感叹,赵光美等人在一旁纷纷表示赞同。

虽然已经过去了那么久,虽然大宋现在正在实行科举取士,虽然大宋的科举方式即内容与后世也并不完全相同,但是这些人的想法和思路,依旧没有什么大的变动,某种程度上完全称得上是一脉相承。

不过也是,对于这些官员们而言,朝廷是什么朝廷,皇帝是哪家姓氏,又有什么大干系呢?

只要不影响他们家族的传承,只要依旧有着能够让他们晋升的体系,只要依旧愿意任用他们……他们就可以投奔到新的王朝麾下。

在大宋之前是这样,在大宋之后也是这样;在当年世家存在的时候是这样,在世家不存在的时候,也依旧是这样。

当然,如果一个朝廷尚且有着挽救的希望,大部分官员还是愿意努一努力的——毕竟,换到一个新体系下,风险不小,之前的努力和投资也基本上属于打水漂;但是,像是央洲朝廷这样,如此多的官员都开始觉得,已经到了快要倾覆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