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朝,开宝年间。

赵德芳对查尔斯的做法非常愤怒:“在我们的国家之中,伤害了我们的百姓,然后居然还不打算交出凶手,还说什么‘按照他们的法律’——明明就应该遵守我们的律法才是!”

这是什么?这是完完全全的包庇,是彻彻底底的轻视!

虽然发生这件事情的对象并非是大宋,但到底也还是在他们中原地区,是在他们的治理之下,是朝廷的管辖范围,赵德芳不能不产生一定的代入感,特别是当做出这种事情的是那帮莺莺国人的时候。

至于说不幸身亡的人,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民,实在是属于最卑微的一层,平日里大家也不那么在乎,可这件事情是莺莺国人干的,这就不一样了啊,这就是莺莺国人藐视中原的表现!

这完全是视他们上国的法规于无物,视上国和朝廷的威严于不顾。

完完全全、彻头彻尾的傲慢和不知礼节。

“不管这查尔斯如何表现,本质上他和他们国家的那些人没什么两样。”赵德昭也道,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那莺莺国的首相、内阁还有官员们,都还没有传信给查尔斯,表示要开战呢——但就是这样,查尔斯都敢这般行事,说明他从内心里就是与这些人没什么区别。

赵匡胤和赵光美神情也不怎么好看,不过他们还是将重心放在了接下来的事情上。

断绝贸易关系?这没什么问题,这与知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并不冲突,毕竟,这属于朝廷的正当权力。

而问题在哪呢?在于接下来一旦开战,军队能不能打得过莺莺国。这才是关键所在。

作为一个奉命处理关口和危险品的事务的官员,林石麟的做法已经非常不错,至于说不是能够十分精确地掌握关于莺莺国的情报……这也并不能怪在他的头上,这完全应该是皇帝、是整个朝廷的问题。

非个人之力所能简单完成之事。

皇帝表示不责怪他们动手,但他们决不能胆怯……没毛病,但是前面皇帝还表示最好不要导致边衅,这两者结合起来,怎么就觉得有哪里不是很妥当的样子。

都已经断绝贸易、彼此冲突了,为什么会觉得要理所当然地要求不能导致边衅?就算不是莺莺国这种远在海外的地理情况,又满心扩张的国家风格,就是那些边疆紧挨着的邻居们,大约也不会说发生了冲突就不会搞出什么“边衅”吧。

赵匡胤叹口气,接着听神迹讲述——不过一点点贸易的税收?不过一点点……税收?

这是简单的税收的事情吗?

就算是不知道莺莺国内部的种种情况,那也应该能从周边的海盗身上获取到一点经验吧——他们很有可能跑去搞海盗,搞武装,搞各种事情……

就算不清楚莺莺国的情况,也应该吩咐沿海各处的驻防军队加强加强防守,提高一些警戒和注意力。

——虽然这种命令底下人不能保证多么严格执行,但这是皇帝的态度,这很重要。

皇帝的态度,皇帝的看法,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官员们对一些事情的整体认知和判断的。

这并不是说大臣们自己没有什么判断和看法,而是说他们在做事的时候会考虑皇帝的意见,放在宫廷中,会有“楚王好细腰”之事,放在朝堂上,同样会有向着皇帝喜好和意见偏向的事情。

【除此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二十年,皇帝还逐渐松懈了对关口事务的关注,毕竟,在他看来,关口的那些事情一直都是那样,那些外国人也一直是在拉拉扯扯、又没有真的出现什么大事。】

【同时,皇帝也不是完全没有考虑过可能会出现的莺莺国的问题,比如他们派出舰队发动袭击的事情。但他认为,路途遥远,莺莺国劳师动众,央洲以逸待劳,占据主场优势,孰胜孰负一眼可知——莺莺国又能占到什么便宜呢?】

【皇帝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整个朝廷的态度,同时,皇帝的态度还在影响着朝臣、读书人、将士等各类人群的观点和态度,他们见到皇帝的表态,也会逐渐地、潜移默化间放松下来。】

【皇帝发出这样的观点,与此时关口一带发生的与查尔斯率领的商船舰队发生的两次动用了火炮、战船的武力冲突有关。】

【经过这两次冲突,央洲总结经验,认为与其在海上用舰船与对方作战,并因此可能产生损伤这一不划算的结果相比,不若主要依靠岸上的炮台,以守为攻,以逸待劳,只要阻击住这些心怀不轨之人,让他们不能登陆就可以了。】

【当时,央洲在关口一带的重要防线,正是馨岛、二山门、以及其中的玉江。在数十年来的建设下,这一道防线已经建成了九座炮台,还驻守有六百名常备守军。而一旦发生战事,这里的兵力就可以短时间内扩张至两千余名。】

【而经过林石麟的研究,这一道防线继续建设炮台、增加兵力、加强训练。】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看了看这些火炮,确实看起来比如今更大了一些,能够装载的弹药量大约也要更多一些,大明的火炮也必须加强改进速度才行。

而这个炮台防御与兵力防守相结合的计划,确实是与前面提到的打算以逸待劳、以守为攻为核心的考虑相一致。

理论上,这些岸上炮台的力量应当是要比船舶上的火炮威力大一些的……但是,莺莺国那边已经改进了冶炼方式,他们冶炼出来的铁是否已经与央洲不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些铁是否已经用于这些火炮制造、并且装备到了军中?

——铁的质量不同,对于制造出来的器物的影响极大。

……等等,铁器的冶炼和铸造方面,莺莺国那边多半取得了突破;那火药方面呢?他们的火药、炮弹是不是已经也超出了央洲的火药和炮弹?!

朱棣心中大震,原本他还没有想到这方面,此时一旦想到,顿时大感不妙——他原本想到了央洲在此时多半会战败,但是这时候,他突然意识到,央洲的战败程度,恐怕会超出自己的想象。

而且,这些炮台威力暂且不论,那这些军队能保护好炮台的侧翼和后方吗?如果,如果莺莺国的作战部队上了岸,绕到了侧后方,军队能够守住这些阵地吗?

如果守不住……

朱棣心中颓然地感慨了一声,随后再度决定加强对于什么蒸汽机、冶铁等各方面的研究。

【事实上,央洲对于莺莺国的信息匮乏,不仅影响到了他们对于两国之间贸易情况的判断,也影响到了他们对于莺莺国可能采取的各种战术的判断。】

【在当时的不少地方大员看来——在沿海做过官、见过莺莺国的士兵的官员,其中也包括林石麟,不少人都认为,莺莺国的军队虽然舰船不错,但是他们不擅长陆上作战;】

【同时,因为莺莺国的士兵此时大量都打着绑腿,官员们还认为他们这样的做法实际上非常影响战斗力,绑腿之后屈伸不变,自然陆上战斗力不强。】

【总而言之,这种信息的匮乏影响到了央洲此时防线的布置和官员将领们对战术等方面的安排。】

【当然,央洲这边也不是完全没有考虑到需要舰船作战的情况。】

【他们也对此进行了计划——不过,并非是在大海上,而是在内海之中。】

【按照计划,水军要三四只舰船为一队,分别进攻敌舰的舰头和舰尾,以此来毁坏敌舰的头尾舱室和风帆;然后,就要尝试实行火攻了——通过火炮、火枪、火罐等物,一边进攻敌舰,毁坏敌舰,并尽可能地让敌舰着火,一边本方的舰船要逐渐向敌舰靠近。】

【靠近后,水军就要分出一部分兵力来跳到敌军的舰船上,与对方直接交手,并且破坏对方的风帆绳索等;接着,就是进一步的火攻措施,将小艇用锁链连接在一起,在小艇上放上油料等易燃物,再将小艇固定在敌舰上,点燃小艇,以此进而点燃敌舰。】

【官员们认为,如此一来,就能够毁坏掉敌舰,进而就能够在舰船作战之中大获全胜。】

【但,这实际上也是对莺莺国的舰船情况缺乏认识,也对如今的舰艇作战缺乏认识的结果。】

【莺莺国作为一个岛国,本身就对舰船有着极大需求,更是对舰船的质量和力量需求极高——在多年之中,莺莺国一直没有停止过与藕洲其他国家的海上战争,因此,他们对舰船制造一向颇为重视,改进速度也比较快;】

【这一点与长期以来都属于陆上国家的央洲并不相同。】

【而在经过工业之后,莺莺国的舰船更是有了新的发展,他们的舰船船体更加坚固,且外壳也多有金属包裹——这就让火攻的成功率降低了不少;同时,想要通过舰船接近然后跳船,这样的成功率同样不高。】

清朝,崇德年间。

皇太极并没有怎么指挥过正儿八经的海上舰船作战。

虽然大清确实是获得了一些舰船,但是这和组成一支完整的真正的舰队并非一码事,大清想要夺得天下,靠的也并非是舰船舰队。

因此,说实话,他对这方面的了解也还真不多。

但是,纵使了解不多,可作为一个长期作战的人,他也同样觉得这份作战计划问题不少——火攻,确实不错,火炮暂且不提,但是火枪和火罐……这些真的能够成功让敌军燃起大火吗?

此外,用小艇进行火攻,理论上看起来好像有几分可行性,小艇上装满了易燃物,又连接在了一起,火势必然不小。不过,这些小艇怎么固定到敌军的舰艇上?

再就是那个跳船的计策了。这个跳船的计策并不新鲜,属于是有船舶作战以来的必然会有人运用的作战方法,但是当时央洲的水军们,他们的船上作战能力与敌军相比,究竟如何?这一点必须要搞清楚,己方在这方面,有什么优势之处,是平均作战水平更高、还是人数更多、还是两者兼有……

【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莺莺国方面就此事再度发生了进展:女王发表了演说,她表示,这一事件已经影响到了国民的安危和利益、影响到了王室威严。】

【这一次演说,可以说是进一步给此次事件定了性质,也算是给众多大臣们表示了王室的态度。】

【紧接着,就在二十年正月,莺莺国政府正式任命了此次战争的总代表和总司令,乔治·埃利奥特,查尔斯则被任命为了副代表。随后,就是那一次表决并通过的事情了。】

【不过,这一次虽然表决通过,但莺莺国并不觉得这是一次真正的战争行动——他们并不打算正式宣战,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次因为此前发生的事件的“报复”行动。】

【从二十年二月份开始,莺莺国的军舰开始陆续抵达银都一带海域,并逐步开到了二山门附近的海域。】

【直到二十年五月二十九日,总代表、总司令乔治带着大量舰船抵达。】

【这时,关口的官员们隐隐约约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因为,这些莺莺国的舰船数量太多了!这完全不是他们先前设想过的,可能会因为禁止销售危险品并且断绝贸易而出现的报复行动——少量或者不算多的舰船。】

【此时,莺莺国的舰船总体数量已经接近五十艘。】

【其中,正儿八经、完完全全的海军作战的战舰有十六艘,这十六艘战舰中,装载火炮数量最多的,达到七十余门,这样的战舰有三艘;超过四十门的,有两艘;将近三十门的,有三艘;其余的八艘,火炮数量均在二十门左右。】

【此外,还有四艘武装轮船,一艘专门的运兵舰船,以及二十七艘运输船。】

【而莺莺国专门的陆军部队,则有大约四千人,算上海军,总兵力大约能够达到六千人至七千人。】

【不过,虽然这些莺莺国来袭的军舰的数量确实超过了预估的数量,但是关口的官员将领们、其他地区的官员和将领们,也并没有就此觉得大事不妙或者看出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最多是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也有人觉得这样一来事情不太好处理。】

【而莺莺国一方,此时:甲.船坚炮利,直接开始进攻关口一带

乙.包围关口一带和其他入海口,对央洲开始喊话,并展开进攻

丙.包围关口一带以及其他入海口,对央洲示威】

清朝,崇德年间。

皇太极再度认识到了整个央洲此时在信息、情报方面的缺乏,以及在整体认知和判断力方面的问题。

虽然看起来这些莺莺国此时来的人,人数是在六七千左右,乍看虽然超过想象但也不算太多——但是,能够来这么多人,就已经很是说明问题了啊!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虽然莺莺国这边来人并不是非常多,但是央洲不少地方驻守的兵力也并没有很多吧?一个防区,或许人数不少,但是这些兵力都各自需要驻防一个地点,这样就分散开来,最终每个地点的兵力数量也就没有那么多……

这样一来,一旦莺莺国的力量集中进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真的能够防御住吗?

——什么,你说关口一带已经严加防守了?

这确实没错。但是为什么莺莺国就一定要前来进攻关口一带呢?央洲,那么多个能够进行海战、能够运用舰船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去到那些地方呢?

而这些地方,当地的官员和将领们,他们有像关口一带严加防守、加紧训练、注意敌情吗?

就连京师,距离海边也不算非常远啊!

——这个问题,他本人还亲自验证过,神迹中他专门散播将要从海上进攻明朝京师的事情……虽然这是个扰乱敌心的谣言,但是这个谣言能够起到作用,也是有着一定现实可行性在的啊。

皇太极抬手抹了把脸。

他知道,后来的朝廷没有这方面的反应,就是因为他们完全没有想过莺莺国居然要搞这么大的事情,他们的思路还停留在原本的关口贸易问题上……

但是他还是觉得有点气的头疼。

而莺莺国会怎么做,多半不会直接就向着关口展开进攻,而包围各个主要入海口确实可能;而单单的喊话示威一方面效果不佳,一方面也不符合对方的扩张风格。

因此,【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