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乾皇退位后,除了滇军打过几场大规模战役外,其实其他势力是几乎没有正经打过几场仗,往往开打一段时间,一堆的墙头草就会倒向了更加强大的那方,然后就是操控媒体进行各种口水战,然后便是议和,瓜分利益,战争结束。
这次的南北之战也不例外,段睿想要武力统一,但是指挥不动军队,王儒先,范国樟二人的战败,狠狠给了段睿一记响亮的耳光。但是,让段睿始料未及的是,接下来王儒先,范国樟的操作更是让他颜面扫地。
王儒先,范国樟二人突然在赣省通电全国,宣布停止军事行动,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他们二人的此番作为得到了各界的支持,百姓苦战争久矣,他们不会管你是北方还是南方政府,谁不打仗,谁不扰民,老百姓就拥护谁,这也是蔡寅没有盲目北伐的原因,
得知王儒先,范国樟通电停战后,段睿怒不可遏,直接来到了马玉良的办公室。
“老马,我是责任内阁总理,但是我竟然不能行使我的权力,作为陆军总长,为何不能指挥军队,如此总理和陆军总长,恕我无法胜任了,如果情况不能改官,那你另请高明,我是干不下去了,这是我的辞呈。”段睿看着马玉良,态度非常强硬,他这次真的被惹火了,也放下了对马玉良的那些顾忌,把辞呈丢在马玉良的办公桌上进行逼宫。
马玉良和段睿本来就在对待南方军政府的问题上闹得很不愉快,现在一听他要辞职,那是求之不得,欣然开口:“好,我接受你的辞呈。”说完拿过段睿丢在桌上的辞呈,查看一番便签署了意见,盖上的总统大印。
段睿傻眼了,马玉良怎么那么强硬,逼宫失败,他恼羞成怒,怒道:“好,马大总统,咱们走着瞧。”
马云良看着段睿离去,冷笑连连,这段睿,还把他马玉良当成李远航了。思忖片刻,马玉良拨出了一个电话。
“大总统,怎么想起找我王示贞了,有何吩咐?”电话一接通,一道声音便传了出来。
“示贞,现在有个事情需要你出山帮我。”接着马玉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王示贞说了一遍。
王示贞听完后沉默良久,回答得简明扼要:“好。”
翌日,段睿辞去总理和陆军长职务的消息和王示贞继任的消息传遍全国。新上任的王总理还向南方发出了“停战议和”的信号。
黄俊伟看到北方内讧,兴奋不已,提拔常凯申为北伐总司令,带领南方各军乘胜前进,务必取得护法战争的完全胜利。常凯申知道这是一场闹剧,但是也毫无办法,只好领命出征。
但是和他预想的一样,南方军除了个别听从军政府的命令积极备战外,其他大部分对黄俊伟这个光杆大元帅的命令选择了无视。他们一开始加入南方军,不过就是捞好处,扩大地盘,现在北海军主动撤退,宣布谋求和谈,他们大部分目的已经达到,哪里还会为黄俊伟拼死拼活。
什么约法,什么国会,跟这些军阀有什么关系。而且作为统领一方部队的领导人,他们怎么又会不知道这次胜利不过是北海军内耗,他们捡了个便宜而已,如果北海军结束内讧,他们这点家底,可能都会全部赔进去,所以大部分的军阀是准备见好就收的。
且不说着南方军一盘散沙,止步不前,北边下野的段睿也没就此认输。
“舒争,津门会议准备得怎么样了,那些人确定到会?”脸色阴沉的段睿问徐舒争。
段睿下野回到了津门,心里十分恼火:“马玉良,你敢给我下绊子,真以为我段睿没了总理和陆军总长的职务,就奈何不了你吗?”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段睿和心腹徐舒争策划了津门会议,大肆拉拢各省督军。
1916年5月1日和15日。
吉,黑,奉,直,鲁,晋,陕,甘,西,皖,浙,闽,豫十三神督军代表在津门连续两次召开“津门会议”,向马玉良施压,强烈要求马玉良停止议和,向南方开战。
“段睿的能量和威望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还需准备完全之策了。”王示贞道。
马玉良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他确实低估了段睿的影响力,也低估了段睿的决心。武人好战乃是天性,没有战争的话,他们就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马玉良和他们谈和平统一,他们根本就不屑一顾。
相比之下,段睿那边有扶桑人大力支持,有钱有枪,人家会支持谁那是显而易见的。
“督军,段总理给我们的军火到了!”正在和小妾听曲的张大帅接到了秘书的报告。
“有多少?”张大帅漫不经心的问道。
“粗略估算,可以装备两万部队,全部是扶桑制造的军火。”张大帅微微惊讶,这段睿,大手笔呀。
“他有什么要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家给你好处,肯定是有所求。
“段总理请求我们发兵关内,支持他武力统一华国。”秘书恭敬的道。
“哼,这段睿打得一手好算盘,这么点东西就想让我为他卖命,通知一师,出关折腾一下,做做样子,声势弄大一点,记住,不能动真格的。”张大帅下令,眼里全是狡诈之色。张大帅的计划就是虚张声势一番,这样既对段睿的要求有了个交待,又不会得罪直系的那些势力,自己还得到了好处,正所谓一石三鸟。
“张大帅入关了,他这是要帮段睿吗?”马玉良这回真的急了,他十分后悔来到燕京当这个大总统,在自地盘上不好吗?偏要来这地方受这些折磨。
“总统,不如回苏省吧。”王示贞自己也很是害怕,在燕京他们手下无兵,一旦张大帅进入京畿,那他们就危险了。
“好,立即发布南巡命令,就说我要前往南方考察民生!”马玉良当机立断,在当日便带着心腹家眷离开燕京,往苏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