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
“主公,那蔡卓已经认罪,连带其部下十三人,都曾受过司马家恩惠,请您过目。”诸葛亮神色恭敬的说道。
他双手奉上一方绢帛。
其上记录了更加详细的细节。
看得出来。
诸葛亮应该是一夜没睡。
年轻的脸庞上带着几分憔悴。
浓重的黑眼圈,以及遍布血丝的眼眸。
虽说如此。
但他的神色却很是兴奋。
一副工作狂的既视感。
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蔡卓都认罪了吗?”瑜天静静的喝着茶。
诸葛亮轻轻点头。
“他最开始还不想承认,不过随着其部下逐步认罪,他自知隐瞒无望,便承认了。”
“既然认罪,那便依法照办。”
意思很明显。
与篡汉逆贼勾结,毫无疑问是死罪。
甚至还有牵连三族的可能。
哪怕先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但当诸葛亮听到瑜天亲口说出时,心中还是不由的泛起几分敬畏来。
公私分明。
一旦有什么事物可能妨碍,那便自然而然的将其毁灭。
主公的这种做法。
在这样的乱世下,简直是无往而不利。
也难怪能在短短数年时间,成为天底下实力最强大的诸侯。
只是……
诸葛亮的心中隐隐有些担心。
正如他先前所言那样。
这种做法在乱世的确非常合适。
可是等到世道安稳下来,再采取这样的做法,就可能有些不妥了。
唉。
想那么多干什么。
一切都听主公的便是。
“怎么,我看你的神情,似乎还有话要说。”瑜天有些疑惑。
“这……”
“没什么好犹豫的,但说无妨。”瑜天淡淡的说道。
所谓忠言逆耳。
他倒是不像那些听不得建议的人。
更何况。
站在他面前的人还是诸葛亮。
听听总归没有坏处的。
诸葛亮犹豫片刻后。
还是决定直言相告。
“主公大公无私固然是好的,但若要从长远角度来看,仍是要顾及到其他各方的反应。”
诸葛亮硬着头皮说道。
他知道这话听上去有些违逆。
但他还是要说。
哪怕为此惹得主公不悦也无所谓。
有些话必须要有人说出来才行。
闻言。
瑜天的眉头略微皱起。
不过很快。
他的眉头又舒展开来,神色恢复如常。
聪明如他,一下子就听懂诸葛亮那两句话的潜在意思。
“孔明你说的没错,只是,在对付司马家余孽上,不容有半分情面。”瑜天轻轻叹气道。
很多时候。
他的确要想的更多。
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在初期打拼时,只需想着如何击败其他诸侯即可,除此外就不用再想更多了。
但是。
若要维持一方势力的发展,就不能只靠武力。
要是放在寻常一些小事上。
像蔡卓等人。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了也没什么。
闻言。
诸葛亮轻轻点头。
没有再说什么了。
有的时候。
点到即可,若是说得太多,很容易祸从口出。
况且。
以主公的聪明才智,肯定已经懂得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就在瑜天继续思忖之时。
外面忽然传来通报声。
“司空,蔡大人登门拜访。”丫鬟轻声说道。
对于蔡邕的到来。
瑜天并没有感到意外。
或者说,正在他的预料之中。
毕竟蔡卓是蔡家人。
自己家的小辈发生了这样的事,蔡邕不可能不知道。
“传蔡大人进来即可。”
“是。”
丫鬟轻手轻脚的出去。
片刻后。
一名苍老清瘦的老者在丫鬟引领下走进前堂。
“见过司空。”蔡邕微微拱手道。
虽说瑜天是他的女婿,但朝堂礼数不可乱。
况且。
今日来此。
他是有求于人,自然要表现得恭敬些。
悄悄的给诸葛亮使了个颜色。
后者立刻心领神会。
将罪状直接放到蔡邕面前。
“想必您是为蔡卓一事而来吧。”瑜天直接开门见山。
见到他如此直接。
蔡邕微微怔了下。
接着轻轻点头。
“昨日蔡卓一夜未归,我派人催促,发现他原来被收押到监寺中。还望司空告知,蔡卓究竟犯了何罪。”蔡邕看起来像是什么都不知情一样。
对此。
瑜天没有说话。
而是轻轻摆手,示意他看看案上的罪状。
蔡邕捧起绢帛,才看了一眼,脸色骤然大变。
这……这……
蔡卓那小子,竟然会和司马家中人有联系?
蔡邕的眉头不由皱起。
原本。
他还以为是有人故意刁难蔡卓,所以来时,心中还隐隐带着几分怒气,想要请自己这位女婿给个说法。
但当看到这张罪状后。
蔡邕整个人都不好了。
要知道。
近来因为司马家的事,朝堂上掀起了多少腥风血雨啊。
司马家因为意图叛乱,几乎被诛灭了全族。
许多平日和司马家有联系大臣,全都胆战心惊的。
偏偏这个时候。
蔡卓那小子,居然还敢帮助司马懿出逃,这简直是胆大妄为。
“这……可是真的。”
蔡邕仍然有些不可置信。
心中仍然怀揣着几分侥幸。
对此。
诸葛亮直接坦白道:“此事是蔡卓亲口承认,罪状也是他亲自签字画押。”
当然。
有关蔡卓的惨状。
诸葛亮并没有多说。
蔡邕又看向瑜天。
“司空,蔡卓年纪轻轻,他并不知晓其中利害,甚至很有可能是受人蒙骗,还望司空能够法外开恩啊。”
蔡邕的脸上布满苦涩之意。
经历过多年动荡。
蔡家本就人丁不多,族里的那些小辈中,除了蔡卓外,其余都难当大任。
换句话说。
他是把蔡卓当做未来蔡家的顶梁柱来培养的。
如若不然。
蔡卓年纪轻轻也不会担任洛阳都尉。
对于蔡邕的求情。
瑜天始终默不作声。
这个态度已经表明了一切。
蔡卓敢帮助司马懿脱逃,罪责至死,无需多言。
“唉。”
诸葛亮这时叹了口气,说道:“蔡大人,您是不知,其实司空也不是非要下令处死蔡卓……”
“此话当真?”
“但是。”
诸葛亮忽然话锋一转,继续道:“蔡卓帮助司马懿脱逃至河内郡,典将军奉命去追讨,和司马家的死士交战,死伤军士足有千余人。”
“这都是因为蔡卓一人,导致千余军士折损。您说,司空若是不惩处蔡卓,如何能够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