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经过的群臣,看到这两人莫名发笑,均是感到好奇。
而鲁肃,在注意到周围人的目光后。
“咳咳,公瑾,我有事要和你说。老规矩,还是去你府上吧。”鲁肃连忙说道。
“也好。”
“对了,先前你那些封存的美酒,应该还留有不少吧。”
周瑜:“……”
这个鲁子敬。
前些日才喝了他两坛好酒,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还回去了。
周瑜无奈的点点头。
“管够。”
闻言。
鲁肃顿时兴高采烈。
片刻后。
周瑜府邸。
推开府门。
正好见到等待自家夫君回府的小乔。
“弟妹,多有打扰。”鲁肃含笑说道。
“……”
怎么又是你。
小乔无奈的欠身回礼。
不管怎么说,来者为客,待客之礼不可怠慢,另外鲁子敬是周郎的好友,她也不好发作。
只不过有些郁闷就是。
自从成婚后,和周郎一直都是聚少离多,好不容易能两人相处一段日子,没想到时不时就被人打扰。
“子敬,请。”
周瑜笑着摆手。
两人之间都那么熟悉了。
鲁肃也不客气,直接就走进去,然后坐在案前。
周瑜直接挥散丫鬟仆人。
房间里只有两人。
“子敬,现在可以说一说,你到底有何事了。”周瑜轻声问道。
同时。
内心中也很是好奇。
到底什么样的事情,值得鲁肃特意来找他。
短暂的沉默后。
鲁肃正色道:“公瑾,今日在朝上,难道你就没发现有什么不对吗?”
闻言。
周瑜怔了下。
随后摇摇头。
“子敬有话直说。”
唉。
鲁肃叹了声气。
公瑾啊公瑾。
你是真不懂,还是在装糊涂啊。
以你的聪明才智,又怎会看不出。
“公瑾,今日朝上,主公的威严,全都被你一人盖过去了。你一言既出,诸多群臣,竟然无一人敢反对。这,难道很正常吗?”鲁肃定声道。
他的脸色很凝重,隐隐的还带着几分担忧。
自古主臣有别。
凡是功高震主者,史书上记载,最后的下场还需要多说吗。
听到这话。
周瑜陷入沉默。
没错。
正如鲁肃所言那样,自从孙策死后,整个江东,许多人都隐隐以其为主。
甚至于。
有很多士族大家,都曾明言过。
若是自己想的话,取而代之并无问题。
毕竟。
当初江东的这片势力,都是孙策和自己一同打下来的。
对于士族的想法。
周瑜不是没心动过,但很快,他就想到了孙策。
不管是主臣之情,还是兄弟之谊。
他都不能忘怀。
沉默良久后。
周瑜叹了口气。
“仲谋年幼,很多事情,他还不能处理的妥善,看待问题同样不能清楚。”周瑜说道。
可是。
话才刚说出口。
他就愣住了。
抬眸看向坐在面前的鲁肃。
方才说顺嘴,居然不小心叫出了主公的名字。
或许。
在自己的内心最深处,一直都在把主公当做一个未长大的孩子看待。
“唉,公瑾你要多加注意了。”鲁肃跟着叹气。
这个问题绝不容忽视。
今日堂上,他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的的确确感受到了周瑜在江东的影响。
太重要了。
重要的让人觉得,江东谁都可以没有,但唯独不能没有周公瑾!
哪怕是现任主公,都不是无可替代的。
这样的压迫感。
让年仅十八岁的孙权,该如何应对?
沉思了会儿后。
周瑜忽然抬起头,看向鲁肃,一本正经的问道:“子敬,你说老实话,在你的心目中,我周瑜岂是篡权弄谋之人?”
闻言。
鲁肃果断摇头。
他敢用自己的人头担保,周瑜绝不是那样的人。
其赤胆忠心,可昭日月。
但是。
他不这么想,不代表朝中的其他文武不会这样想。
甚至,连主公都可能这样想!
“公瑾,我相信你的为人,可别人或许就不会信了。”鲁肃苦笑说道。
事实就是如此。
周瑜这个大都督。
在朝中,尤其是在军中,影响力可以说绝无仅有。
只要他敢下令进攻建业,那么前线的军士,几乎不会有任何犹豫。
这样的掌控力。
换成哪个主公,都不会睡得安稳啊。
周瑜默然。
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
这样的事情,他从来都没想过太多。
尤其是昔日孙策在时。
他和孙策情同兄弟,彼此都没有想过太多。
眼下孙策的亲兄弟接手江东,却和他有着一层深深的隔阂。
“子敬觉得我该如何做呢?”周瑜忽然问道。
目光灼灼。
带着几分期待。
鲁肃沉思片刻,随后缓缓说道:“最直接的办法,把兵权都交还给主公。”
说来说去。
兵权才是最核心的。
周瑜这个大都督,几乎掌管了全军所有兵马,军事权力几乎都快顶天了。
听到鲁肃给出的建议。
周瑜眸中划过少许无奈。
要他放弃兵权?
这件事简直不可能。
主公年幼,尚不足以掌控整个江东,若是把全部兵权交付到主公手上,一旦出了意外,江东多年来的努力,全都会白费了。
凭心而论。
周瑜并非贪恋兵权,更无夺权的想法。
实在是兵权太过重要。
而且主公孙权,年纪轻轻,根本就不是孙策那样天生可以带兵的帅才。
要是把孙权换成孙策。
周瑜绝对二话不说,直接交付。
可现实不容许啊。
孙权不是孙策,把兵权交给他,对江东来说,还是太危险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
外面强敌环伺,尤其是还有瑜天这样的强敌。
周瑜坚信,江东必须得在自己的保驾护航下,才能有更繁盛的未来。
否则。
真要把兵权交给主公。
万一哪天主公脑子一热,要去和瑜天掰手腕,或者是趁他不在时,出兵某个不可能取胜的地方……
周瑜的这个想法,的确非常正确。
若是瑜天知晓了他的想法,绝对会赞叹其有先见之明。
一个人占据上位久了,很容易就会产生一种自己什么都行的错觉。
而年少的孙权就更是如此。
把兵权交给他。
他把握不住……
若非如此,在后面就不会有张文远威震逍遥津的事迹。
而孙权也不会喜提孙十万这个称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