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哥的话令人匪夷所思。
倒不是说,他在吹牛编故事,而是这件罗盘的材质确实是我未曾见过的。
杰哥对这件罗盘的事娓娓道来,说他一开始也不信。
但后面拿着这龙骨罗盘在海上,就会感到莫名安心,冥冥中这块罗盘似乎在保佑他。
龙的传闻自古有之,上古时更有御龙氏和豢龙氏的传说。
包括现在,很多老人都说,自己曾见过龙,关于龙的描述也大同小异。
有腥味、声音如牛、身体覆盖有鳞片,在陆地上移动艰难等等。
杰哥说以前他听祖辈说起过一个传说,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在海边的渔民,曾有人就在海面上发现过漂浮的龙尸。
这龙尸正如古书中对龙的描述一模一样,马首鹿角、蛇身麟爪,散发出的腥臭味数百米可闻,但奇异的是虽然是尸体,无论是海鸟还是海里的鱼虾,对这龙尸均不敢靠近。
那人壮着胆子,划船靠近,发现这具龙尸鳞坚似铁,映射寒光,但尸体上到处都是伤口,龙尸漂浮的海面,竟平静如镜。
一阵海风吹来,才将平静的海水掀起阵阵涟漪。
那人是个渔民,在海里打渔往往凶险无比,时常有性命之险,所以胆大于常人,再说出海一趟,图的就是个利字,见到龙尸也壮着胆子想拖回岸上去卖。
他忍着恶臭,将船上的绳索绑在龙尾上,驾着船往回,沿途恰逢遇上了暴风雨。
暴风雨来势凶猛,可到了龙尸的周围,水面竟陡然平息了下去,渔民十分惊异,更觉得自己捡到了宝贝。
不久后,渔民带着龙尸来到岸边,庞大的龙尸迅速吸引来了周边的村民。
众人一传十、十传百,甚至惊动了当地的官府,大家十分吃惊,觉得这不是个好兆头。
更有老者说这龙尸是从天上坠入海中的,不久后天庭就会降下雷劫,到时候渔村都要遭殃。
龙尸上的伤口,就是它遭受刑罚的证明。
当时的人对老者的说法深信不疑,还有人去妈祖庙祈福,觉得这条龙尸迟早会带来灾祸。
刚好村子附近,有个云游四方的老和尚,听闻此事就来到了渔村。
他见到这条龙尸时,尸体血肉腐烂,已经烂得只剩骨架了,他连呼可惜。
众人大惊,连忙问其原因。
老和尚告诉他们,这乃是史书记载的海龙,从上古到先秦都有诸多记载,平时并不从海渊中出来。
这条龙身上多处受伤,乃是和海兽搏斗而死,所以才漂出海面。
老和尚告诉大家,海渊阴暗可怕,其中更有近妖的动物,就算是龙也不是对手。
如果不赶紧处理掉这条龙尸,恐怕海兽会寻着气味而来,到时候整个村子都要遭殃。
村里的渔民慌作一团,连忙问老和尚,说大师这条龙尸怎么处理?
老和尚说,海龙尸体不宜长久留在岸上,应该沉入海中。
再在龙尸埋葬的地方丢下香料,以干扰海兽的嗅觉,这样才能获得平安。
村民觉得老和尚说的有道理,果然照办,老和尚又告诉渔民沉龙的地点。
硕大的龙尸被绑上铁链,沉入海底。
再向海里丢进整袋珍贵的香料,这件事才告一段落。
而之前拖龙尸回来的那个渔民,被众人谩骂,再加上心底恐惧,得了一场大病死了。
后来,这个渔民的弟弟觉得事有蹊跷,于是跟踪这个老和尚,结果却发现这老和尚的秘密。
他赶紧召来村人,对这个老和尚严刑拷打,才从他嘴里得到真相。
原来,这个老和尚根本就不是什么大师,而是一个南派的老盗墓贼。
这个盗墓贼听说附近有坠龙之后,就把头发剃了,连夜赶到村庄。
他来这里,是为了取三样东西。
龙角、龙筋、龙骨。
这三样东西各有各的妙用,尤其是龙骨,乃是镇海之器。
传说历代帝王都对此器视若珍宝,藏于禁中,从不示人。
这其实很好理解,就好比当年日不落帝国的权杖,用的就是独角鲸的鲸角制作而成,被视为权力的象征。
在村民的拷问下,这个老盗墓贼才告诉众人真相。
他让人把龙尸沉入海里,再借着退潮水浅时,潜入海中。
他和徒弟们水性极好,把龙骨和龙角从海底淤泥中取出。
还有那些珍贵的香料,捞出来晒干亦可卖钱。
龙角性寒,有润燥功效,乃是百年人参的药引,被他以二十两金子卖给了药铺。
至于龙骨,已经被徒弟带走。
至于带到哪里,这个老盗墓贼都快被打死了,都死不交代。
后来,村里的人无意间听说。
龙骨几经辗转散落各地,早已经被制成了各种器具,送给达官贵人,难以再现人间了。
其中,便有这件龙骨罗盘。
光阴荏苒,杰哥他先人闯南洋成了华侨,发了一笔横财,托了各种关系,才把这件龙骨罗盘弄到了手中。
解放后,这位华侨的后人当了渔民,出海就带着它指引方向。
杰哥跟我和小樱说的这段故事着实惊人,仔细想想,有许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
我问道:“故事开始的渔人最初遇到龙尸时,龙尸周围不是没有鱼虾吗?想来应该是龙虽然死了,但是威严还在,所以鱼虾才不敢靠近,或者龙身上有某些特殊的神性。”
“如果这罗盘的材质就是龙骨制成,那我们这艘船周围也不应该有鱼虾吧?”
“可为什么这些人在海上海钓,还能钓上鱼呢?”
杰哥说:“这是我先人留下的传说,到底几分真假恐怕很难说,也许是龙骨年代太久,早已失了神性,震慑不住海中的鱼虾。”
我把罗盘放在手里看了半天,发现它确实符合明末清初的器具特征,是一件宫廷禁器。
想来当年那具龙骨,可能兜兜转转,最后流入宫廷。
这倒是和这故事中最后龙骨的下落不谋而合。
其实历朝历代,都有专门为皇宫或者皇帝服务的工匠机构。
比如秦始皇陵门口的兵马俑出土的器具,不少就写着“李斯督造”字样,李斯就是当时的丞相。
我突然想到,康熙年间,宫里有个地方叫造办处。
这个造办处,一直到民国成立都在经营。
造办处搜罗天下顶级的匠人,专门制作皇家御用品。
造办处往往不计成本,负责采办的官员,权力极大,这件龙骨罗盘,很可能就是造办处出来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