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才点了点头,进入华夏十年了,孙才知道,华夏会将周边的力量弱化,只有这样,华夏未来的外部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子玉司令,大统领有什么具体安排?”
“临来前,参谋长和我谈了一次,他的意思是,用利益让这些部落争斗,打得不可开交时我们出面平息他们矛盾。
这一点是对外的。”
“对内呢?”
“接下来,军队还有一些调整与改革,尤其是权力责任会重新认定。
参谋部将分为国防部和联合参谋部。”
“咚咚咚……”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老黄到了。”孙才和黄忠二人同时说道。
二人话音刚落,穿着棉衣,戴着棉帽的徐庶走了进来,身上已经盖上了一层积雪。
“黄副参谋长,现在都在等你。”
黄维跟颜良打完招呼,直接坐了下来。
脱下手套和帽子以及外套,黄维说道,“城北有两户人家的房子出现了垮塌,我安排人帮他们救人。”
孙才递了一杯热水给他,“人怎么样?”
“有两个人当场死亡,四个人受伤,刘青太守在处理。”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我记得城北房子刚修了没几年。”孙才很是疑惑,黄忠也一样。
“听说去年夏天,已经给两户人发出警告,让他们对房屋修缮和加固,两家人没当回事,初步判断,应该是侧面的木桩松动造成的。”
伯平郡地处华夏平原最西侧,这里资源最多的是树木,因此,这边的房屋主要是木屋居多,搭建完木屋,通常会在里面砌一层红砖防寒保暖。
“今天子玉司令带来了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汉升司令很快就要离开北方战略区,今天我们四个碰个头。”孙才随即说道。
颜良继续说道,“参谋部一分为二,后勤部也是一样,会把装备单独分出来。
未来,联合参谋部和国防部也有独立职责。”
“对了,元直何时回尚县?”
“联合参谋部刚刚成立,各大战略区的参谋长都在,估计会有一段时间才能回来,因为要确定下来未来联合参谋部的结构。”
黄维说道,“这样改革挺好,军队彻底不会陷入个人拥兵自重当中了。”
华夏国家的分权制衡已经进入不少人骨髓,大家很清楚,不能靠相信治理国家,这是最不可靠的,只有好的制度,才能把人的贪欲关起来。
黄忠也赞同道,“日常事务参谋部统筹,战时主要决策权在大统领和国防部,这样挺好的。
北方战略区什么都不错,就是太冷了。”
“哈哈哈……”黄忠的话引起大家一阵大笑。
颜良接着说道,“北方战略区依然是四万人,不过,随着装备进步,火器和火炮会进一步增加。”
“伯平郡一路北上,这里大海一年有一半时间结冰,但是,装备补给未来依然主要依靠这里海运,因此,参谋部意见是,合适时机在北方战略区增加一个港口,平常用于商贸,战时用于军港。”
大家微微颔首,颜良所说他们也知道,多一条运输线路对战时自然很重要。
“华夏平原的煤矿和铁矿资源丰富,大统领说,政务院已经决定在这里扩大钢铁生产量,以应对接下来道路和房屋修建,以及军事堡垒的建造。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里打造成固若金汤的堡垒。”
黄忠几人有些哑然。
颜良继续说道,“并不是修建密密麻麻的军事堡垒,大统领曾经说过,从春秋战国到大汉一直在修筑长城,并没有完全挡住草原的铁骑。
因此,我们作为北方战略要塞,要彰显我们的强大和威严,要让周边的人不敢有入侵的想法。
如果说商贸是加强各国之间往来,这是恩德的话,我们的军队就是威。
大的战争不能有,不过,要借机敲打不听话的国家是必然。
大统领还说,没有一个国家是靠骂就能把敌人骂垮,未来的华夏可以是谦谦君子,但是必须有雷霆手段。
他就一个要求,华夏军旗在什么地方,华夏的威就到什么地方。”
颜良不断转述刘恢的话,他们彻底明白,刘恢并不是要求他们大量修建要塞,而是要在所有的人心里筑起一道长城。
“不过,该有的军事要塞必须得有,也不能少。”
黄忠说道,“北方战略区的冬天实在过于寒冷,我们时常有将士被冻伤。”
黄忠所指主要是边境巡逻和哨所。
“未来应该主要增加哨所,这里冬天寒冷又漫长,巡逻必然造成人员伤亡。
这一点,参谋部也是赞同的,最新设计的边防哨所,配合我们的望远镜,基本能覆盖边境。”颜良自然知道黄忠所说的意思。
最新哨所类似于一个小的堡垒,上面有几个观察口,里面烧火有排烟系统,至少保障将士冬天的安全。
孙才给几个人的杯子加满了水,“大统领前段时间有一番讲话,论华夏的未来,我们这些军人听了都热血沸腾。”
颜良笑了笑,“何止你们,华夏从上到下都一样,为此,公共安全部的满宠直言,突然增加了一些陈年旧案。”
众人笑了起来……
洛阳
这里对于华夏上下的百姓来说十分特殊,感情很是复杂,这里是光武帝刘秀建都的地方。
此时的皇宫显得冷清,除了少量参观的游客,并无其他人,这里早已经没有人居住,这里成了文物保护的地方。
城北的军营和这里形成鲜明对比。
华夏中部战略区的司令部就坐落于此。
一排排整齐的房屋格外引人注目。
二月初,积雪已经逐渐退去,天气依然寒冷,然而,营区却到处都是训练的声音。
司令部里面,司令关羽和政教主任王双正目光炯炯的盯着华夏地图。
王双原本是颜良部的政教主任,华夏对于各地统帅部高级将领会进行轮换,这种方式或许会对战时有些影响,但是,华夏武器装备足以弥补这一点,刘恢坚持是想让所有的人形成习惯,而不是走到哪儿就是报团,大搞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