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襄平

参谋部办公室,此时正在举行一场小型会议,类似会议最近经常举行。

接下来参谋部会被分为两部分,国防部和联合参谋部。

“国防部对外,联合参谋部对内,好是好,可是,二者如何衔接?战争如何协调调动?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考虑的事情。”海军参谋长鲁肃说道。

北方战略区参谋长徐庶点了点头,“联合参谋部负责日常事务,战时受大统领和国防部长指挥,日常事务的实权在参谋部,如果在赋予战争上更多的权力,容易造成一部独大。”

中部战略区参谋长程延说道,“按照设想,参谋部设置多个参谋长轮流担任,不过,有一个参谋长长期主持日常工作,遇到重大决策和战略时,需要获得九票中的六票,因此,参谋部就算一部独大,也很难形成个人独裁。

不过,元直的话还得引起重视,防患于未然。”

参谋部参谋法正看了周围一圈,这些人现在全是华夏的军方大佬,不过,他没有惧怕,举手示意说道,“我们现在要在分权制衡和战时协调调动找到一条平衡线。

参谋部现在不少权力放到了地方,比如:校级军官及其以下的军衔批准在战略区,士级军官也是,这样一来,未来华夏军衔只有两个地方审批,一个是战略区,一个是参谋部,将军军衔必须通过华夏联合参谋部投票,上将军衔通过需要百姓大会批准才行。

因此,参谋部日常工作主要是训练和准备战争。

国防部则不一样,未来华夏国家,代表华夏对外的就是华夏国防部,对外军事交流也是他们,可以说是战时参谋部职权更重,和平时期国防部更重。

现在华夏各地驻军的调兵权也从参谋部剥离出来了,这样一来,双方其实就能达到平衡。

我个人想法,发生战争时,大统领会全面指挥,不过,并不是未来的大统领都像我们现在大统领一样懂军事,因此,我们眼下最主要的就是,如何保障发生战争以后,不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

“孝直的话我认为有理。”大家一阵思考后,郭嘉率先说道。

郭嘉继续说道,“以现在为例,华夏需要调整兵力部署,联合参谋部需要先拿出方案,大统领审核后,国防部下达调兵命令。

权力一分为三了,如果大统领认为调兵方案不妥,应当如何裁决?”

郭嘉的话大家陷入思考,他没有说错,联合参谋部的方案必然是内部通过的,但是也不代表联合参谋部就绝对正确,而大统领是华夏军队最高指挥官,他有否决的权力。

贾诩一直没有说话,此刻他说道,“我建议战时成立华夏总指挥部,进入指挥部的成员都有投票权,遇到重大决策,尤其是军事战术问题,我更倾向于相信军人。

日常事务调动,如果遇到重大意见分歧,无法协调时,召开华夏军事会议,规定参会人数和职务要求,这样一来,以免出现重大战略决策失误。”

贾诩知道,正如刘恢所说,有时我们宁愿决策慢一秒,也不要以一个人意见主导国家运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参谋长的想法不错,眼下的华夏,各部门都在不断改革和求变。

军队也要变化,华夏军队不是某个人和某个利益集团的军队,也不是未来某一个政党的军队,而是属于整个华夏国家。

因此,军队不能参与政治争斗,军队只是纯粹的军人组成。”刘恢看着众人,缓缓站起身来。

“我们一直在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然而,想要兼听我们也不可能做到听取所有人的意见,因此,为了战时统一指挥和意见统一,我们要成立一个机构来战略决策,意见不统一,就通过投票来决定,所有过程都会记录在册。”

刘恢的话在场的人自然高兴,谁都希望自己获得更多话语权,谁也不想自己成为应声虫。

刘恢接着说道,“搬迁到南方恢都后,将成立天策院来统一处理军事,他将由国防部、联合参谋部、战略研究院、后勤部、装备、新兵招募训练部、政教部、陆军部、海军部等部门组成。

天策院院长由历届普选的华夏大统领担任。”

刘恢的话让大家显得很兴奋,中枢力量强大,地方战略区才会更加稳定。

“今年六月份就会开始南迁,军队会提前南下,所有的人都要做好准备。”

“喏”所有的人站了起来。

今年不少部门要南迁,新年刚过很多部门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荀彧、董昭、荀谌带着图纸走进了刘恢办公室。

“你们三位以为这些街道地名该如何命名?”刘恢看完图纸就头大,按照规划,新城的主干道都有十来条,还有很多辅道,恢都是按照五百万人口规模来设计。

今天三个人前来,是让刘恢给各大街道命名的。

董昭说道,“华夏的很多人已经通过名字命名郡、县和乡镇。

就我个人而言,这些道路应该用学者和工程师名字命名。”

“荀院长意见呢?”

“这点我支持宫仁他们,华夏的进步,他们做出了巨大贡献。”荀彧说道。

“友若副部长呢?”

荀谌说道,“我个人的想法是,主路大道可以用地名命名,比如辽东大道、南郡大道等,辅路可以采用科学家和学者。

不过,必须提高门槛,至少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刘恢想了想,“我个人更倾向于友若的意见,我们在座的人只是探路者,推动华夏进步和百姓吃饱穿暖的不是我们,而是那些埋头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研究的工程师、博士们。

几个月前,我就在百姓大会上面提出,未来华夏要修建一座科技大楼,用于纪念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

荀彧接过话说道,“是啊,以前我们读书是为了忠君爱国,现在读书是为了探索事物真理,是为了人类求真和发现新事物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