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 第483章 捅刀子、你们脑子有问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3章 捅刀子、你们脑子有问题?

第四百八十三章:捅刀子、你们脑子有问题?

“王爷!”

酒馆旁边的一家面铺子里,书生将遮挡门面的帘子掀开走进去,随后走到左边角落的桌子前抱拳拱手,恭敬的低声行礼。

坐在面铺子里吃羊肉面片的朱棡抬头,见来人便摆了摆手:“坐下说。”

书生坐下,神色坦然且淡定。

“张玉应该跟你说清楚京里的情况了吧?”

“是,张指挥使已经交代清楚了。”

朱棡点了点头:“父皇调你回京,你不要有心理压力!你在大同做得很好。”

而此时,这个书生的身份也就不言而喻了。

正是新学的开创者,吴伯宗。

吴伯宗摇头:“下官只是觉得,当今天下之学问,确实如同王爷当初所说的那样,老旧不堪,陈冗诟病!再用在大明这样的新朝上,还是会走上前面朝代的老路。”

“治国之念的革新,是刻不容缓的!”

吴伯宗有些激动。

这一年多,他的内心积攒了太多的话语想要跟晋王说,想要将自己所想的那些东西一一道出,他认为当今天下,除了晋王以外,真的很难有人能够明白他的心中理念。

“昔日范仲淹发现了赵宋王朝的陈冗旧病,上书‘答手诏条陈十事’,立志要推动北宋革新,虽新政受挫,但多少警惕了不少大臣。”

“若是大明沿用那以儒生治世的老路子,难免走入党争的老路!想要推陈出新,眼下就是最好的机会!陛下英明,国家安定……。”

朱棡愣住了。

他看着面前兴奋的吴伯宗。

良久良久才感叹了一句。

“伯宗,若有一天本王出了事,怕是都是拜你所赐啊。”

胆子太肥了。

吴伯宗的脸有些涨红。

朱棡沉默了一下,心里想的还是后世那些学问对于古代的冲击,吴伯宗的新学可以说是源于他,但真正要走上正道,却要靠他自己。

“罢了,这口锅,我给你背了。”朱棡叹了口气。

吴伯宗神情陡然严肃且激动起来,目光坚定的看着朱棡。

“虽千万人吾往矣!”

吴伯宗坚定的道。

朱棡话锋一转,问道:“我给你种的那玩意,你种出来没有?”

朱棡交给过吴伯宗几颗土豆。

ps:这里还是涉及到系统,但是系统我不打算写了,你们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出现过就行了,下一本我求了编辑很久,我终于可以不用写恶心的系统小说了,我很反感系统!很反感!

吴伯宗点头:“已经种出来了,按照王爷所说,已经尽数挖掘了出来,不日便可送达。”

吴伯宗不解的问道:“王爷,那东西模样丑陋,有何用处?”

朱棡微微一笑:“丑归丑,这可是能造福亿兆百姓的好玩意。”

……

吴伯宗作为风云人物,在京师受到的关注不小,尤其是在文臣那边,更是将其看做是掰倒晋王的胜负手。

而紧随着吴伯宗进京之后,孔希文也进京了。

八月初的大朝会,朱棡也被传旨参加。

奉天殿外,百官还在等候开朝。

明初的朝廷文武分家并不明显,武将也会跟一些老臣凑到一堆聊天扯皮。

最大的那一堆,是以翰林学士李敏、礼部尚书陶凯、以及其余那些文官为首的一群朝廷清贵,这些人多数是进士秀才出身,因为得到朱元璋赏识而平步青云。

他们凑到一堆,自然少不了议论当下的朝局。

而对当下朝局最好的解释就是:晋王势大,该即刻就藩!

而推动晋王就藩,就必须要先把秦王朱樉给弄来就藩。

所以今日这场朝会开局,就要以秦王就藩一事作为开局。

其次,要淡化孔希言一事对于孔家的影响,首推就是燕王朱棣,要将燕王朱棣领兵征伐一事的危害放大,最终所指责自然也是晋王。

孔希言可以死,但孔家不能断了传承。

事到如今,文官这边也学会了断尾求生。

淮西这边,胡惟庸站在首位,身后站着御史中丞陈宁。

陈宁抱着手,微眯着眼睛看着文官那边,幽幽道:“跟晋王的矛盾越大,局面就越明朗。”

胡惟庸没有说话。

只是眼神里按奈不住的出现精光。

“晋王还没来?”

“说曹操曹操到。”

陈宁转过头去,轻笑着道。

只见百官末尾,一个身着朝服的年轻男子轻飘飘的走来,神色淡然,脚步轻快。

刚刚还在激烈议论的众人全部沉默,都各回各自的位置站定,权当做没有看到这位晋王的出现。

“诶,刚刚不是聊得挺欢快的,怎么见了孤就不说话了?”

朱棡怀中抱着笏板,笑意盈盈的看着他们。

首当其冲的,就是对着李敏问道。

李敏胡须都气的抖了起来,倔强的偏过头去,哼了一声。

朱棡又转头问下一个:“聊什么呢?这么有趣?”

光禄寺少卿讪笑不已,拱了拱手:“恭喜王爷添丁,恭喜恭喜。”

说完,也转身站定,不再搭话。

这晋王脸皮也是真的厚,明知道众人不待见,偏偏还跟狗皮膏药一样挨个挨个的去问,硬是把后面站着的那些个侍郎或者少卿给问的尴尬不已。

“刚刚看大人笑的如此之荡,莫不是想到了家里新纳的小妾?”

“诶,本王听闻大人家中遭了贼,大人可曾验过血脉,这重臣的血脉不可混淆啊!”

“这位大人,莫走莫走,本王听闻您这段时日为了长子的学业忧心不已,不去送来咱们新学的学校吧?如何?保管给您教的是个顶个的优秀!”

朱棡的话如同一把把刀刃插在那些大臣的心窝子里。

同时他们也更为忌惮和憎恨。

这晋王,完全将他们家里的情况给摸得一清二楚。

很难不怀疑这家伙是别有用心啊!

一旁的武官们都憋不住笑了。

损啊!

真特娘的损啊。

那个纳妾的,新婚之夜马上风抽过去了,早就是有心无力。

那个遭贼的,坊间都传闻是他媳妇偷汉子,只不过碍于脸面才说是遭了贼。

至于另外的那个,那就更是家门不幸,家里长子跟人在醉梦楼争花魁,结果喊了个天价,人家收钱他来个打欠条。

晋王这几问,当真是给人往心窝子里捅刀子啊!

眼看着朝会气氛开始诡异起来,这时候,奉天殿的殿门打开了。

在几通锣声之后,殿外响起鼓乐。

朱棡也笑意盈盈的走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就在大哥朱标的侧手方,斜对着百官站立。

朱元璋和朱标不多时就一起从殿内走出来,朱元璋昂首阔步,朱标紧随其后。

“朝议!”

司礼监太监高呼一声。

百官齐刷刷的躬身相迎,高呼龙体圣安。

“咱安!都平身吧。”

朱元璋坐在殿门口正中间摆放的软榻上,一手扶着扶手摆了摆手。

“谢圣恩!”

百官直起腰背,随后便等待着必要的礼数程序。

大太监站在朱元璋身侧,高喊道:“使者觐见!”

很快,来自于大明周边国度的使者也从下面走上来,这些使者基本都是常驻于鸿鹄寺的,每个月的大朝会都会跟着百官一起上朝,一般来说,也只有每个月的今天,他们有机会向大明的皇帝陛下参拜,并且说出自己国家国君的吩咐。

“高丽使臣,见过大明长生帝……。”

“哈密使者,拜见大明长生帝……。”

“暹罗……。”

“琉球……。”

“占城……。”

“安南……。”

“爪哇……。”

“渤尼……。”

来此参拜并且有资格上朝会的,基本都是大明周边的不征之国,大致是十五个不征之国。所谓不征之国,就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初期的时候,为了确保边境安定,为了安抚人心所创造的一种说法。

也就是已经建交且保持友好往来的国家。

其中,以高丽、大小琉球、爪哇、真腊等国家关系最为友好,每年基本都是朝贡不断。

朱元璋吩咐平身之后,使者这才入列。

而这边,刚开局,高丽前来的永华公主便先行上奏。

而上奏的事情也是出乎众人的意料。

“请大明赐予我国优质的兵器和火器,祝我们抵御海盗的袭击!”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有些意外。

朱元璋凝眉问道:“海盗?高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为何会受到海盗侵扰?”

永华公主微微咬唇,十分委屈的道:“回长生帝陛下,在高丽,很多百姓都是沿海居住,靠水吃水,但这两年,倭国的海盗日益猖獗,多次袭扰我们国家的百姓,已经杀了上千百姓!”

“父王十分忧心,因为我们的国家缺少火器,更没有船只抵御海盗,所以万不得已只能向大明求援!还请大明看在高丽臣民的一片诚心之下,赠与我们兵器,保护我们国家的臣民!”

百官们都沉默了下来。

虽然这个公主说话有些把人架在火上烤,但这确实是大明该做的。

因为在不征之国的合约之中写的很清楚,下属藩国只要受到大的灾难跟变故,大明是有义务伸手援助的!

这个条件听起来似乎对于藩属国没有什么好处。

但有一条,他们根本不需要考虑就会答应。

大明所支持的藩属国,是以签订协议的国君为血脉正统的藩属国,一切外人以篡权夺位的方式成为国君,不征之国的协议就会废除。

大明也会派军,重新将协议签订者的子嗣扶持为该国的君主。

这个条件,他们不会不答应!

历史上,朱棣就曾因为安南有人篡权独立,而派兵攻打,并且举兵八十万!以‘吊民伐罪’的名义攻打,不到一年就彻底将安南给打了下来。

所以这个条件,周边国家的国君没有不动心的。

就算是自己操作不慎覆灭了,背后还有老大哥支持重开。

光是这个条件,他们几乎可以忽视前面的那些协议。

而现在,这高丽公主显然就是将大明给架了起来!

朱元璋也有些抹不开面子,微微沉吟了一会,转头看向了胡惟庸。

中书省宰相自然读懂了皇帝眼神里的意思,站出来问道:“永华公主。”

永华点了点头,微微行礼。

胡惟庸眼神里有些迟疑的问道:“高丽作为下属国,遇到灾难我大明作为宗主国确实不能置之不顾,但海盗袭扰,这些海盗从何而来?能够杀害千人百姓,难道贵国没有守军?”

永华公主脸色有些惭愧的道:“丞相大人,这些海盗的由来来历不明,但说的都是倭国的话,而且看穿着打扮,几乎都是倭国的浪人!”

永华抬起明亮的眸子,模样十分可怜的道:“他们武艺高强,且持有兵器,并且船只速度很快,往往是夜袭陈镇,在得手之后掠夺财物快速离去!”

“我国的守军驻守在城中,但他们专挑没有守军的村落下手,所以……。”

高丽没有明确的禁海令,渔民居住在海边不远的地方,毕竟是个三面环海的国家,如此丰富的海洋资源利用自然不会太少。

倭国?

胡惟庸脸色一变。

这时候,倭国的使者走了出来,十分不满的道:“启禀大明陛下,这绝对不是我们国家的人!”

这话之中透露着强烈的不满。

朱元璋挑眉,道:“你们国家每年驱逐那么多的武人,难道只是驱逐了他们,他们就不是你们国家的人了?”

朱标此时也站了出来:“去年,一伙浪人在我大明沿海屠杀了一个二百人的村庄!此等血仇,不可不报!”

朱标话音刚落地。

淮西人那边顿时炸开锅。

冯胜狞笑着,眼中满是杀气腾腾的道:“奶奶的,让我逮到这些人,老子给他们抽筋扒皮!”

对于淮西人来说,朱标就是未来的希望,就是家族昌盛的密码。

护好朱标,就是护好了将来的铁饭碗。

所以,朱标的命令,他们是无条件且无异议的落实。

“咱看啊,也别等以后了,现在就把这帮倭寇抓住,那他们的血肉来祭旗!”

那肥胖的倭国使者吓得脸色煞白。

忙求助一样的看向朱元璋,道:“大明皇帝陛下,我国与你们乃是友邦,我们国君也很仰慕大明的文化,特意让我向大明求取一些医书跟书籍!”

朱元璋眉头舒展了一些。

“你们要书作甚?”

“自然是……是为了瞻仰大明的文化,让我们的大臣也学着大明一样!大明强盛,是……值得我们国家学习的!”

文官那边顿时喜笑颜开。

李敏抚须,昂头道:“没想到区区弹丸之地倒也明白我大明天朝的强盛!”

“我大明文化传承数千年,你们这些小国怎会明白其中深意!”

朱棡站在一旁。

听着文官的话,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这些文官。

在众文官沾沾自喜,在倭国使者面色渐缓,在永华公主面色难堪之下。

朱棡有些诧异的开口问道:

“你们脑子有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