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这东西能拿给我看看吗?”
齐鸣对这香炉来了兴趣,便朝着柜台喊了一声。
“哎,来了,小伙子你稍等下。这年纪大了,腿脚就不利索,多担待。”
这老板一身中山装,头发花白,看年纪确实少说也有个70多80了。从柜台里走出来的时候,齐鸣才注意到,他腿脚似乎有旧伤,拄着根拐杖,走起路来高一脚浅一脚。
这一幕倒是让他想了前几年,他自己腿脚不便的日子,心底有了种同病相怜的感觉。所以,他干脆老板也都没喊,而是道:“老伯,慢点没事儿。反正我也不着急。听你口音,好像不是两广这儿的人啊。”
“我老家,浙江嘉兴的。来港都73年了,但就这一口粤语是怎么都学不会。真就是应了那句,乡音难改啊。”
说话的功夫,老人颤颤巍巍的走到了玻璃柜前,掏出了钥匙。
齐鸣很守规矩的退开两步,等他开门,同时接过话茬,说道:“73年前?那就是1950年那会儿?从浙江跑到港岛,您这跑的可够远的。”
“那可不,都说故土难离,但谁让我们家那时候成分不好呢,不跑也不行。97年回归后,我回去过两趟老家,也见过几个当时跟我家差不多情况,但固守旧地的人家,唉~看看他们,再比比自己,真是庆幸我父母当时够果断。”
老人回忆过去,一脸的唏嘘,玻璃橱柜的锁也在这时打开,他拉开玻璃门,让开位置,朝齐鸣道:“小伙子,你自己来吧。”
“呵呵,好。”
齐鸣笑笑,走过去拿起了那铜炉。
刚刚老人那话,他不好接。1950年那会儿,再结合他说的成分不好,那他家八成就是当时所谓的地主了。
50年的6月,中央开始土改,全国的地主都被掀翻,破财不说,命丧黄泉的都有不少。
地主里头,肯定也不是各个都是黄世仁,但齐鸣也不知道这位的家人那时候是好是坏,所以才没多说,干脆看起了这件铜香炉。
像是这种,耳朵高高立起的,在香炉里被称作冲天耳,结合表面的回文,这炉全名应该是:冲天耳三足回文炉。
这炉,圆口,束颈,扁鼓腹,平底,底下是三乳足。炉腹处用双线勾出三个海棠花形开光,开光内以鱼籽纹为地,装饰阿拉伯文。
阿拉伯文,文体飘逸流畅,錾刻字体起伏、厚薄有致。鱼籽质地颗颗圆润饱满,制作精美大气。难得的是,从上头找不到一点的出土痕迹,可以肯定是件传世精品。
齐鸣翻转炉身,底部是“大明正德年制”的六字楷书款,字体工整。而且,难得的是,这炉内侧还被刻下了,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朱寿自制,这一行小字。
齐鸣还是用强光手电照过后,才注意到,见到这行字他就有点不淡定了。将手电交给身旁一个保镖照着,他掏出放大镜仔细观察起来。
这刻字的工艺还真就是他跟陆剑说的,那种砂轮技艺。
这也对上了,望气术打开,按照岁气推算,这东西的历史差不多也在500多年,而正德皇帝,距今恰好511年,这时间也对上了。
齐鸣都忍不住想,这东西难不成还真是正德皇帝的?
正德皇帝,原名朱厚照,是明孝宗朱佑樘的独子,15岁就继位。他身体不好,为了延寿,特意给自己取了个别名就是叫:朱寿。
而这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也正是他给自己封的官。
一个皇帝给自己封官,听着就荒唐。但这位荒唐的事情干的可不止这一件,首先任用太监,重用太监刘瑾为首的一批宦官,当时朝堂内外甚至称呼这些人为“八虎”。
这也是有说法的,华夏有个成语,叫为虎作伥。称呼太监是虎,那皇帝就是这伥。要不怎么说读书人厉害,骂人都不带脏字的。
而八虎里,为首的大太监刘瑾更是被人成为“立皇帝”,权势熏天。
其次,正德皇帝还喜欢带着太监宫女玩coSpLAY,玩也就算了,他一个皇帝还几次偷偷下江南,甚至上前线,和鞑靼王子对阵。
要是按照史书上写的来,这位正德皇帝,那就是彻头彻尾的昏君。
只不过,华夏近代第一伟人,曾评价过,明朝276年,16位皇帝里头,一共只有4位能入他法眼,这排第一的是开国皇帝朱元璋,排第二的是朱棣,排第三的就是这位正德皇帝,排第四的是明英宗。
正德的排名,要比开创仁宣之治的朱高炽,朱瞻基还要高。以那位的历史地位的,他的评价可不是空穴来风。
首先就是这任用太监,正德皇帝上台时,才15岁,满朝文臣都欺负他年纪小,他不靠太监又能靠谁。
而之所以出现皇帝无人可用只能仰仗太监的情况,追根溯源,还是要怪那位大明战神。
在明朝前期,从朱元璋到朱瞻基,这五代皇帝,那几乎都是马上天子,他们倚仗的是跟他们出生入死,一起打天下的淮西勋贵,那时候的文官就是打杂的,在朝堂的话语权很低。
谁都没料到后头出了个奇葩的朱祁镇,一场土木堡之变,把大明最后的精锐全数葬送,同时也把淮西勋贵坑死大半,自此朝堂上文官集团的势力压过了武官和贵族集团。
尤其是到了明孝宗时期,由于明孝宗的母亲只是个来自广西瑶族的战俘,势力单薄,成华皇帝后头又连生数子。
为了稳住权位,明孝宗在当太子时和继位后,都只能仰赖文官,致使那些文官被彻底养刁了。
看看他们在朱厚照继位的时候,选的年号就知道,他们是何其的嚣张。
年号正德,寓意:端正,德行。
在华夏,替孩子取名的时候现在还有人遵循一种五格取名法。要是算命的说你命里缺火,那名字里就要有带火字旁或者有火这意思的字,例如炼,烟,烨这种。
要是遵循这个逻辑,大臣们商议选出正德这年号,差不多就是在隐射皇帝,说他缺德了。
这种君臣对立的情况下,朱厚照也只能依仗身边太监,来和他们对抗。
而且,这些太监也没有脱离他的掌控,即便权势最高的刘瑾,也是他一句话就被凌迟,完全没有翻出什么浪花来。
其次,是豹房,书上说这豹房是正德皇帝建造,用来享乐的地方。但现在还有一种观点,这儿其实是他练兵的地方,正德皇帝经常用换防的名义,调集军官,在豹房学习训练,甚至在豹房,研究火器。
文官集团不想坐看武官势力坐大,所以才不停朝豹房泼脏水。
这事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几百年过去,谁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有一点却是有切实史料记载的,那就是为了建造豹房,当时一共花费了24万两白银,房舍200间。
而明朝的大奸臣严嵩倒台时,光是查抄的白银就有2百多万两,南昌和分宜的店铺房子3300多间。正德这做皇帝花的钱,其实也就手下臣子的一点点零头。
要是这么一比,说他奢侈浪费,这一点其实站不住脚。还有他被后世所有士大夫诟病的,自封将军,亲自上战场这事儿。
史料记载,当时鞑靼皇子率领五万人作为先锋军犯边,正德皇帝御驾亲征,以差不多的人数,与他对阵,最后成功击退了这只叛军。朱厚照甚至还亲自手刃了一个敌军。
在《剑桥中国史》中评价,这场战役,是整个16世纪,明军唯一一次,从正面战场上赶走蒙古突击部队的战役,评价不可谓不高。
而上过战场的正德皇帝,也成了他的先祖朱棣,朱瞻基外,最后一个马上皇帝。从他以后,所有明朝皇帝,再没踏出过紫禁城。
都说朱厚照是昏君,但纵观整个正德时期,15年时间,轻徭薄赋,赈灾抚恤政策完备,史料上没有出现大的饥荒和逃难,百姓可以说是安居乐业。
以这位的手腕,要是多活个几十年,大明朝或许会不一样。要是再有个儿子,那估计名声也不会这么臭了。
只能说,做皇帝,本事很重要,能生儿子同样很重要。不只是正德,只要是没儿子继位的,死后的名声那都好不了,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