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 > 第719章 总算要返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崇古带着他的雄心壮志上任,石茂华见尘埃落定,才去拜访晏鹤年。

遥想当年,石茂华做扬州知府,晏鹤年只是一个老童生。

但官场就是这样,谁先起步不是重点,甚至谁先站到高处都不是重点,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不是你看高拱和徐阶。

“芝仙,弹劾我的人说我能力不足,我真是无可辩驳。”石茂华苦笑。

跟老朋友,他可以推心置腹说自己的委屈。

别的事情还能分辨个输赢,能力这种事,你让我怎么量化。

晏鹤年淡淡笑道:“谁也不会是最强的,何须辩驳?”

说句心里话,论军事上的功劳,王崇古确实比石茂华强。

见石茂华还是不服气,晏鹤年郑重地说:“作为朋友,我才跟你说,陛下既然挽留你,就不必再次提致仕。”

皇上给你台阶,你就顺着下。

石茂华为官多年,这些道理还是懂的,只是想到日后面对王崇古有些尴尬。

沉默片刻,他说:“倭国的内战还未停歇?我去做倭国总督如何?”

“做倭国总督?这不是什么好差事。”晏鹤年客观地说。

签订《马关条约》之后,倭国就成了肉鸡,被大明不断割肉。

各地大名想要“救国”,互相征伐得更厉害……大明控制住大局面,其余听之任之,让倭奴自我消耗,何乐而不为?

石茂华说:“昔日我第一次外任,就是扬州知府。遇到倭寇来犯,我亲自上城墙督战,斩首数百级。那时候我不怕,难道现在年老就害怕?我去送织田信长一程!”

倭国现在最强大的势力,不算大明代言人安世,就是织田信长。

石茂华很想亲自送织田信长上路!

让王崇古赢一次,他要在另一个战场赢回来!

“好!你要去会织田信长,我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晏鹤年高兴地向石茂华举杯。

御史说石茂华能力不足,那是跟王崇古比。

石茂华年轻的时候,仇鸾出兵征讨蒙古人,就是由石茂华负责军饷。

在备战和军饷调拨方面,石茂华有精准的眼光。

石茂华得到晏鹤年认可更有信心,主动上奏折请求调任。

皇帝看到奏折,向朱翊钧笑道:“你看,这样处理不就圆满了吗?为人君者,遇到任何事,都不可以冲动,更不可意气用事。”

如果是历史上的1577,王崇古和石茂华都会致仕。

年轻的万历皇帝不按套路来。

请求致仕?摆烂威胁朕?

准奏!钦此!

朱翊钧摸了摸鼻子,莫名地觉得挨骂了,尽管他现在什么都没做。

……

遥远的南洋,晏珣从一艘船走到另一艘船,查看船舱的货物、装备的火炮,也看船工水手住的小舱房、士兵住的大通舱。

南洋炎热的气候、往来奔波的艰苦生活,让这些远离家乡的人吃尽了苦头。

晏珣尽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吃饱吃好,补给耐放的水果蔬菜、让随行的医士大锅熬药。

“我们就要回家了!大伙儿打起精神、克服困难,带着我们丰厚的收获,给皇上、给家里的父母妻儿!”

士兵们摸摸自己鼓鼓的行囊,精神一震,跟炎炎夏日喝了凉绿豆汤一样畅快。

晏珣又去见留守的将士:“马六甲的重要性,我不必再多说。在这里建立基地,可以支援其他地方,也为远航到更远的地方做准备。”

“大人放心!”将士们大声领命。

马六甲这里,不论是从前的郑和,还是葡萄牙,都建有粮库、食品库、军火库,为自家来往的船队提供可靠的物资储备。

他们在此留守,还会继续收集物资,来年大明船队过来就可以补给。

徐璠也在此留守,想到自己责任重大,非常骄傲,又写了一封家书,请晏珣带回去。

晏珣看着箱子:“你管这叫一封家书?”

徐璠尴尬地笑道:“你也知道徐家家大业大,亲人众多,我每人问候两句就一箱子了。”

晏珣:“……好吧!”

你真的不必特意提醒我!几百年后,松江府还有徐家汇呢!

在让人焦灼的等待中,强劲的西南季风如期而至。

就像是,上天都要将南洋丰富的物资运送到伟大的大明皇朝。

马六甲全城欢呼:“回家!回家!满载而归!”

万国来朝!

属于大明的荣耀时刻!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大明派往各属地的船、南洋小国进贡的船都在马六甲集中,装满货物扬帆起航。

宽阔的海面上,大大小小的船井然有序、绵延一片,仿佛看不到尽头。

岸边若有人看到,也许会感叹:“世界上所有的船都在这里了吧?”

真的要离开,跟岸上留守的人挥手告别时,晏珣还有些依依不舍。

这一次下南洋,除了种种现实利益,也是向先贤致敬、向强大的大明致敬。

下南洋、下西洋,让华夏的势力继唐代、元代之后,又达到巅峰。

就像三宝庙里上百幅楹联所书:

“雄风扬绝域千里黑浪变通途,大任建殊勋万里蛮疆寻友国”、“楼船万里赫朱明,泥爪千秋留井洞”……

舍人王衡在写日记。

正经人怎么会写日记?

写日记可以展现最真实、最不正经的自己。

不过王衡现在写的,是要印刷流传后世的版本,非常正经。

“……三宝庙的古藤非常特别,盘根错节的藤条自然长成链条状,如船链交织在庙里的树冠,庙内的古树看上去都像一艘艘杨帆出海的巨舰。当地华人说,这是郑和精神不灭!”

“华人心向祖国,由此可见。”

他本来还想编个故事,想想还是决定实事求是,太夸张有失真实。

“我已经有史官的自我修养。”王衡自吹自擂。

这一趟下南洋,他觉得自己见过的世面比过去十几年还多。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我都进步了,老爹有没有进步?他当上内阁大学士没有?”王衡嘀嘀咕咕,继续埋头写纪实文学。

另一个舍人常欢也在写工作报告:大海真蓝啊!风雨真大!爪哇男人比女人好看……马六甲榴莲管饱。

其他随行的文武官员也在斟酌奏折,互相交流顺便对口供,有一些事不必说得太清楚。

比如给士兵、船工水手增加收入,再比如欣赏南洋特殊歌舞表演……

南洋各小国的君主:唉,时隔多年,又要亲自去大明朝贡。

哦!时隔多年,终于又有机会去亲自去大明朝贡!

从前不是我们不想来,是红毛番从中作梗!大明爹爹,你看我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