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 > 第590章 冯保的理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是一只小鸭子,咿呀咿呀呦。

因为一场特殊的艺术演出,正亲町天皇和足利义昭又凑在一起。

自从发布《请罪宣言》后,天皇的神光消散,不过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老头。

还是特别丑,仿佛是近亲繁衍,出现了基因劣势的模样。

足利义昭目光黯淡,低声说:“如果可以,我希望做陛下的介错人。”

切腹仪式时,切腹者给自己的肚子来一刀,会疼得受不了。如果满地打滚肠子都掉出来,实在是给打扫现场的人添麻烦。

因此,就需要切腹者的亲友或武士担任介错人,一刀砍下切腹者的头,减少其痛苦。

这是一项神圣的职责。

正亲町天皇听出足利义昭的杀意,幽幽回复:“已经有人说,你是假将军。”

一条绳上的蚂蚱,大难临头想各自飞。

足利义昭沉默了,天皇有利用价值不一定会死,“假将军”没有利用价值,会死得比较难看。

“南宋末年,有一个汉人禅师被元兵问斩,他说‘电光影里斩春风’。”正亲町天皇闭上眼睛,“肉身虽死,灵魂却可以像电光穿过春风一样安然无恙。镇定一点吧!无论是跳猩猩舞还是鸭子舞,都是顽劣的游戏而已。”

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谁给谁当介错人,已经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

这一刻,足利义昭觉得天皇装起来还挺像那么一回事的。如果他可以勇敢一点自尽,就更像智者了。

……

比起倭国的战火四起,大明东南沿海的百姓,享受着太平盛世。

盛世来之不易,是无数将士浴血奋战换来的。那些年,东南抗倭的形势多严峻,经历过的人毕生难忘。

晏珣在崇明船厂见到红光满面的冯保。

那神采,就像喜得双胞胎似的。

冯保带着一种梦呓般的腔调说:“我找到一些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日志。船队从福建启航,两天左右到达大湾,跟岛上的人弘扬天威,然后向南航行,约三日可抵达吕宋,在此补给交流。

接着向西南航行,到安南、占城、暹罗,上岸贸易,如遇到不友好的就施予惩罚。在此可以补给粮食和土特产,继续往西南航行,约七天可达柔佛(马来西亚)。

航行半个月,抵达文莱、爪哇等地。然后往西抵达锡兰,那里出产宝石香料。继续向西抵达天方(阿拉伯),在此体验特殊的风土文化,顺便留恋一下波斯美人。船队沿着海岸航行,还到过麻林国(肯尼亚)……”

太子和随行官员默默计算着航行时间,总的来说,南洋还是很近的,西洋就远了。

……明代所说的“西洋”,指的是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晏珣轻咳两声:“其他先不论,三保太监有什么可能留恋波斯美人?一定是谣传。”

冯保尴尬:“……晏大人所言极是。”

说到这个问题,传闻西洋有种断肢重生的秘技,不知真假。

朱翊钧一本正经地说:“我听闻在海上航行的时间太长,船员会得一种败血症?”

冯保回答:“日志上说,船上带着活的家禽、牛羊,还有大量黄豆,可以做豆腐生豆芽。最重要的是,沿途可以补给。”

凡是不合作的都灭了。

第一次下西洋,郑和带了五个卫,约两万八千人。

规模如此庞大的海军陆战队,对沿途国家就是降维式的打击。什么南洋大海盗,遇到郑和船队都是白给。

遥想当年,实在是令人唏嘘啊!

只有走在时代前头的人,才不会被抛下,国家也是一样。

“三保太监在南洋、东洋威名赫赫。倭国有人谣传,三保太监是清和源氏的后裔……这是哪跟哪?”冯保笑道。

晏珣愤愤地说:“倭奴不要脸,这是三保太监受到的最大污蔑。可别让朝鲜人听到,不然他们就要说三保太监是朝鲜人。”

登月碰瓷啊!

众人也都跟着骂起来,这种污蔑,简直比说郑和留恋波斯美人还要离谱。

冯保连忙说:“自然是污蔑!不过是倭奴的一种希望罢了,想和强大的人扯上关系。”

他们往前走着,崇明船厂仿造南京宝船厂,处处气势恢宏、忙碌得热火朝天。

穿过蓬厂作坊、细木作坊、铁作坊、缆作坊以及七个造船作塘,如史前巨兽般的威远号出现在眼前。

即使是不懂造船的人,看到这样的庞然巨物都震撼得说不出话。

关于郑和的种种传闻,都是过去;而威远号,则是未来。

“感谢晏大人送来的葡萄牙大船图纸,我们终于造出了自己的大海船。”船厂提举徐奎上前,感慨地说:“远洋大船这方面,我们确实已经落后于西方。”

“认识到自己不足,奋起直追就是。”晏珣笑着说,“总算还不是太迟。”

最怕的是盲目自大,最后被洋人的坚船利炮敲开国门才如梦初醒。

朱翊钧看看大船,又看看晏珣……他有一种感觉,如果没有珣珣,就没有眼前的一切。

威远号出海的典礼已经安排好,到那时他们就可以亲自登上这艘大海船,看海上的风景。

人生最快乐的事,就是看没看过的风景,吃没吃过的美食。

离开崇明船厂,朱翊钧带着众人坐船经过黄浦江返回下榻的驿馆。

永乐元年,朝廷派户部尚书夏原吉治理苏州、松江一带的河道,形成新的通海河道-黄浦江。

如今,松江市舶司设在吴淞口,此地素有“重洋门户、七省锁钥、苏淞喉吭”之称。

几艘大船航行在江中,徐璠恭敬地向太子介绍两岸的情况。

“东岸这块嘴状的冲积沙滩是陆家嘴。永乐年间开始,有渔民在此居住形成村落。先帝时的翰林编修陆深的墓就在那里,陆家嘴也因陆深而得名。”

松江府出过很多大官,陆深在其中不算显眼。

但晏珣听说过此人,几百年后,浦东开发,陆深的墓被挖了,出土文物收藏在上海博物馆。

晏珣眺望着两岸,陆家嘴有了,浦东还是一片荒凉,只有一些小渔村在其中。

“浦东这一块不可以开发吧?”他问。

徐璠回答:“海潮把浦东冲成烂泥塘,渔民来此捕鱼虾、打水鸟,除此之外没什么用。”

晏珣恍然,难怪很久以后还有“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说法,浦东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其发展。

想要攻克自然环境,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至少现在很难办到。

朱翊钧欣赏着江边的景色,赞道:“吴淞口停泊着众多海船,仿佛蔓延到天际,有个相邻的宁波港,上海港还能迅速发展,真是不容易!”

可见只要上下齐心,大明能做成所有的事。

最怕的不是外敌,而是内部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