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 > 第422章 窃倭国的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晏珣不久之前,还觉得跟华叔阳拼爹拼输了,没想到这么快老爹就给他一个惊喜。

什么?

靠爹不算本事?啃老很羞耻?

他很努力才把老爹卷成三元及第啊!

父子相互成全!

这一天,是会被写入《晏文正公传》的一日。

虽然在晏珣和黎大等人看来,这就是摆台唱戏、烘托气氛带节奏的一日。

但放在这个时空的后世,这一日改变了明倭之间局势,值得大书特书。

现在的海关御史衙门,就是“封贡之战”前的宁波市舶司,海商们都是熟悉的。

对倭国的贸易,他们也熟悉。

但总觉得,这个衙门有哪里不一样……可能是晏大人的笑容太耀眼,像如日中天的大明帝国。

今年宁波港只发放100份船引,很快被海商瓜分一空,徐璠拿到20份。

揭开暗标结果,徐璠后悔不迭。

晏珣本来答应给他三成,就是30份。他不服气非得跟其他人同场竞争,却白白少了10份。

十艘船意味着什么?

哪怕把船引送人,都是一个很大的人情。

前小阁老不高兴了,想赶回华亭跟父亲告状,再写信跟张居正要一个说法。

……

晏珣没有太在意徐璠的想法。

别说徐阶已经不是首辅,就算徐阶仍然是首辅,他还是会按自己的原则做事。

谁让他是小钧钧的便宜爹呢?

一切为了振兴大明。

分发船引后,宣布商品交易的细则。

出口的限制比较少,除了火药、硝石等军用物资,其他有利可图的货物都可以销售。

晏珣说:“过去货物进出口要交实物关税,称为‘抽分’,本官提议宁波港今后只收现银税。原本应交的抽分,由官准牙行定价核税,诸位以为如何?”

“官准牙行”,是市舶司下属半官方的贸易机构,有当地大海商参与,负责跟外洋商人贸易。

海商们听说不是由官府定价,而是由官准牙行定价,觉得可以接受。

自己有话语权,就不是官府单方面压榨。

看样子朝廷想长久做海贸,没有竭泽而渔的意思。

晏珣又说:“浙江有火器局,需要大量优质铁、铜矿、硫磺等,若是进口这些货物回来,通过官卖给火器局可以减税。”

倭国不产优质铁,但进口南蛮铁、朝鲜铁,打造的倭刀质量好;

倭奴不擅长冶铜,需要从大明进口铜钱。

但他们有优质铜矿,而且他们的铜矿石含有大量的银,可以冶炼出来。以前大明用铜钱换他们的白银和铜,利润很丰厚。

海商们笑道:“倭刀、铜矿石、硫磺,都是常用的压仓货物。大人即使不说减税,我们也是要购进的。”

晏珣故作惊讶:“哦?那就不减了。”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能不减啊!”海商们连忙说。

晏珣只是开个玩笑,减税还是要减的。

这些都是军需物资。

只有给商人足够的利润,才能让他们甘冒海浪滔天的风险。

再说,减税眼看着对自家有好处。

咳咳……黎大停靠在双屿港的船,压舱石就是倭刀和铜矿、白银。

散会之前,晏珣邀请海商们过两日一起去看黎大的货物。

“本官初来乍到,对倭国不熟悉、对海贸也不熟悉。”晏珣谦虚地说,“黎老爷的货,给海关带来开门红,我很感激。这是开海的第一批货物,怎么抽分定税,请诸位一起做个见证。”

“既然如此,吾等恭敬不如从命。”海商们客气地答应。

……姓黎的大概是胡宗宪的人,若是朝廷没开宁波港,他的船应该是去小琉球。

话又说回来,朝廷也没准小琉球开设港口啊!

咦?胡宗宪走私?

但小琉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此处可以作为倭国、大明、南洋商船的中转站和补给点,不开港口是不可能的。

要不,我们出海之后,也去小琉球看看?

晏珣趁势留下黎大:“黎老爷,你刚从倭国回来,跟我说说倭国的事。”

“在下从命。”黎大恭敬地行礼。

众人看在眼里,更确定晏珣跟胡宗宪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海商们眉来眼去,本以为晏大人年轻好糊弄,没想到也是有后台的。

华叔阳今日也来了,出门之后邀请各家海商到他家别院做客。

无论谁拿到船引,还得跟华府订货,华府再把订单发给底下各商家。

比如需要丝绸的,就下发给太仓王家;需要棉布,就发给华亭徐家……

这是惯例。

但这一次,扬州顾家、徽州王家的人说:“我们打算带一批玻璃制品到倭国出售,自己有货源,不需要华府供货。”

华叔阳微微笑道:“既然如此,我家也不会勉强。”

华府消息灵通,知道顾家、王家可能跟晏珣有关系。

卖玻璃的话,莫非是皇家玻璃厂出品?

从元代开始,就有官办琉璃厂。

这些人各怀心事地散去,海关衙门里,晏珣拉着黎大哈哈大笑。

“黎大叔,你竟然回来了!我看到安世的信,知道你在倭国,还以为你会在那里帮着他打仗呢!”

黎大是金墩岛的渔民,认识年少时的杨世安,知道安世的真实身份。

知道这种秘密,他必须是晏鹤年最信任的人,否则很容易下海喂鱼。

黎大笑着说:“胡宗宪让我快点回来,他说朝廷让他去巡视银矿,下一步肯定要开宁波港。不论谁来做宁波巡海御史,都要派船去倭国运银矿。”

“石见银矿已经到我们手里?”晏珣惊喜地问。

黎大点点头又摇摇头:“确切说,挖矿的还是倭奴。但是银矿的所有权,被安世抢到手。多年不见,他变得让我差点认不出来。”

黎大压低声音说:“年轻时的他,跟你的眉眼有七成像。但现在他的相貌气度,已经被倭奴感染,看起来就是一个真正的倭国大名。”

“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倭国大名。”晏珣轻轻笑道,“一个人的身份影响他的气质和相貌,这是很正常的。既然他是倭国大名,还愿意把白银给我们?”

“不是白给的……他用白银跟胡宗宪雇佣士兵打仗。”黎大解释。

晏珣摸摸下巴:“我捋一捋这件事。用倭国的白银,雇大明的人手,去帮安世打倭国村战?”

“是的。”

“……对了,这次奉命出巡的浙江军参将是谁?”

“戚继光的旧部——杨世安。”黎大笑着回答。

“噗!”晏珣忍不住扶额,“这事情办的……倭国布满我们的同党?是我爹的意思?安世给我送信的时候,他还在鞑靼拐带小媳妇呢!”

黎大说:“是徐文长的谋划。他说,既然要谋划倭国的政权,就要用最可靠的人。”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他们这一次要窃的,是倭国的国!

正常人谁敢想这样的事?

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连胡宗宪和徐渭都为之激动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