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都是中医专家来出诊,患者闻风而动。听说有的人从昨天晚上就开始排队,等着挂号了。

这些患者基本上都是平均分配给各个诊室的。

这种盛况真是难得一见啊,沈若梅和夏俊涛到处溜达。这么多人,他们真是开了眼了。

夏俊涛溜达下来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他悄悄来到小师叔耳边说:“师叔,四个特诊专家诊室,有两个诊室是两个诊台,其他诊室是三个。刚刚那个也增加了一个诊台。

患者的数量都是差不多的。

现在明显是咱们的患者剩的多。”

宋岩:这要是别的诊室病人都看完了,结果师父还剩一大堆人。这可就不好看了。

宋岩点着手下的药方:“你们也锻炼了一段时间了,我觉得你们可以。”宋岩的意思是让他们担任起助手的责任,就是记录药方,要跟得上速度,还要准确。

沈若梅和夏俊涛跟着宋岩后,宋岩就有意训练他们。他们现在算是学徒吧,首先就要达到学徒的标准。学徒的标准是什么?那就是师父在看病,你能打下手。能跟着打下手才能跟着学习。

首先,是他们的课本《中药学》,然后是《本草纲目》里所有药物名称你都要知道,都要会写,然后是熟知每一味药药性药理和常用剂量。

夏俊涛对中医骨科感兴趣,不过韩老不擅长这个。

宋岩当时就笑笑,说他要学的话不成问题。然后让他从《人体解剖学》学起,着重于骨骼解剖结构。

而且让他经常到医院的骨外科去看看,有没有骨折患者扔掉的x片子。有些患者的骨折好了,片子自然就不要了,随手扔掉了。

宋岩教夏俊涛看片子,从骨折片子上判断骨折所处的位置等等。

沈若梅跟着都听得入迷。

沈若梅想偏重于中医内科,宋岩给了她一本《金匮要略》。

所以在别人放暑假的时候,他们有时间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经过他们的努力,收获是颇多的。

沈若梅和夏俊涛点头。

宋岩站起来,让沈若梅在自己的位置上。她看着沈若梅写完了一张药方,不仅准确,而且工整清晰。

老韩这个人看病就是一心看病,换人当助手没关系,只要药方写的又快又好就可以。

宋岩先到外面看了一下,才走到徐师兄的身边等着他把手里的这个病人看完。

宋岩:“师兄这里交给我。你去看一下,咱们都出诊吧!”实际就是让他找人给增加桌子。

徐平治不明白,但还是依言站起来了。

结果下一个患者就不愿意了。“为啥你来呀?你这么年轻!”

宋岩:到啥时候人们都喜欢老中医。

宋岩:“我先给你诊脉。你要觉得不满意的话,我立刻给你换人,你看行吗?”

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尽管这个患者不太乐意,还是把手伸出来了。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宋岩为了让这个患者信服,没有问诊就切脉。宋岩把患者的症状说的一清二楚。

患者都吃惊了:“娘唉!你怎么说的这么准啊?好像你看见了似的。”

先让患者信服,然后宋岩就开始了仔细的问诊。

宋岩的第一个患者高高兴兴的看完病走了,第二个患者就不会有什么质疑。

夏俊涛把看见的说了,徐平治出去也看了一下。他立刻找院方组织者加桌子。

徐平治回来的时候明显看出来是生气了。

宋岩看了好几个病人,桌子才抬来。徐平治的意思让夏俊涛给宋岩当助手,宋岩还能轻巧点。

宋岩没同意。看看徐师兄,现在脸色还不好看呢!这肯定是有人从中做手脚了。你看把他气的。助手还是给他吧!

徐平治明白宋岩的意思。他深呼了一口气记住师父说的话:只要给患者开始看病,就要抛下一切的情绪。

陈强和宋岩没有助手,她们是自己写方子。

这时候就特别体现一个人的功底了。

徐平治看病之余,不时的观察宋岩,他怕宋岩的身体吃不消。

结果他才发现,宋岩看病的速度和他这个有助手的是一样的。

看患者那个信服的样子,对宋岩的医术是十分肯定的。

陈强因为没有助手帮忙,他的速度最慢。

论年龄和入室的早晚,宋岩是师妹,要论技术的话他们这个师兄当的太有愧了。

因为他们又增加了两个出诊的大夫,他们的速度就上来了。

中午医院给他们准备了丰富的午餐还安排了休息室。吃饭的时候,徐平治没和他们在一起。

到休息室的时候,徐平治把他打听到的事情和大家说了。

这些中医专家年岁都不小了。所以只安排他们带着徒弟出半天的诊。上午四个专家出门诊,四个专家对疑难杂症会诊。第二天的时候,各位专家的工作再互调。一共八位专家。

提前院方准备的都是两张桌子配备的脉枕什么的都是两套。

黄国富今天早晨要添一张桌子,加一个大夫出诊。。

他们开始接待患者就是三个大夫出诊。

徐平治:“我打听了一下,其他专家添桌子,都是有人提醒的。

这帮没出息的人,也就靠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了。”

黄国富这个人宋岩知道,当时老韩受了那么多磋磨,这中间就有他的手笔。

有黄国富这样害老韩的人,也有帮助他们的。

在那些要人搜查他家之前,就有人给徐平治送消息。所以他才把师父重要的书籍等东西带了出去,后来还给安全的送到了师父手里。

老韩的老伴早年间就病故了,他有两儿一女。完全都继承了老韩的衣钵,成为了非常出色的中医大夫,由于受到父亲的牵连,也全部都到了基层。

是黄国富动的手脚,把老韩和他的子女们都分开了。老韩的大儿子,二女子在当地被老韩治疗过的一患者家属的庇护。他们也就在生产队干了半年的农活,然后就被调进了县医院。就是工资少点,是人家的一半。

不过好在他们的户口都迁到了医院,有供应粮。儿子的媳妇和女儿的丈夫,全都被安排临时工的工作。

说实话,生活是穷了一点。但是过的踏实,不用提心吊胆的。

小儿子没和他们在一起,但是离得也不是很远。他在大队里,大队的知青直接找到了村长,举荐他当了村医。村里人确实缺医少药的,要是有一个好大夫就方便了。

这个知青这么做,完全也是感激当年老韩治好了他妈的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