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1765章 多科并立,亲自讲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65章 多科并立,亲自讲解

崇祯和群臣的心情是一样,阳明先生提出的四点建议和后世的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第一点就是类似后世的幼儿园,什么文化基本都是不教授的,通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帮助幼儿学会按时作息,有规律地生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

第二三两点就是后世的小学和初中了,量力而行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那是难于登天。

你管的松了,家长说你不负责,管的严了,家长说你体罚,伤及孩子自尊;

作业布置的多了,家长说你不顾孩子感受,做题家,布置的少了,家长说你敷衍;

一个班里五十人,有四十人都能按时做完的时候,那剩余的十个人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原因了,而不是责怪老师。

学校从老师要成绩,家长从老师要孩子快乐生活、身心健康,量力而行那就是笑话了。

后世都做不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现在的这种情况怎么可能做到。

第四点就是高中的文理科以及大学的各专业了。

可以说这四点,已经完全契合后世的教育了,崇祯可以直接拿过来就用。

“诸位爱卿,通过阳明先生的这份奏疏已经知晓什么叫做因材施教了吧?”

群臣皆是点头,但却是满满的疑惑。

可皇帝并没有给他们说话的机会,继续道:“层级教育、因材施教都解释过了,那朕就亲自给诸位爱卿讲讲什么叫做多科并立!”

“多科并立咱们还是要回归到科举制上来,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并不是单单的进士一科,

而是有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等等数十科,

因为秀才要求比较高,应试的人很少,开科不久后就废除了秀才一科,秀才也逐渐演化成了读书人的统称。

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所以慢慢的就只剩下了明经、进士两科。

到了宋朝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经一科也开始不被重视,到了大明一朝,就只剩下了进士一科。

对于这些,诸位爱卿有疑问吗?”

群臣皆是齐刷刷的摇头,身为进士出身的他们对这点是再清楚不过了,他们已经从皇帝的这段论述中明白了皇帝是多科并行的意思了。

果然,皇帝再次开口了:“朕所说的多科并立就是效仿唐初的科举科目,在学校中立多个科目,解决阳明先生所提的第四点,根据孩子们的长处来培养。

多科并行发展,每个科目都有杰出的人才,达到百花齐放的目的,这就是朕所说的方法,多科并立这点,朕已经解释完了,诸位爱卿有疑问吗?”

有吗?

不仅有,而且还是大大的有。

“陛下,设立多个科目的意义在哪里呢?唐宋都取消了那就说明废除的科目是没有意义的!”

“陛下,设立多个科目也不是不行,但我们从哪里找那么多先生来教授?”

“陛下,学习完成之后,考完了他们用在哪里?”

“陛下,每科都有状元、榜眼、探花,那这状元也太不值钱了,每科难度都不同到时候最难的进士科估计都没有人报名,反倒是明法、明算等科人就多了。”

“陛下,科举选拔的是能办事儿的人才,不是这些算学、道学、史学的人,他们能做什么?”

“陈大人,你这话我不敢苟同,你说道学史学没用这点我认可,算学怎么就不行了,户部、皇家银行、百货供销社、互市、哪个部院不缺?”

“毕尚书这话我认同,不是不能用,就看怎么用,用在哪里了,道举的可以用在僧录司等宗教的衙门,知己知彼,更好管理。”

……

这个时候群臣也不管不顾了,你一嘴我一言的,整个皇极殿内乱哄哄的。

层级教育他们没法反驳,毕竟这个太容易操作了,大明现存的社学等稍作修改就行。

因材施教他们想反驳,但却是不知道怎么反驳,毕竟这事儿是事在人为,可这多科并立那能反驳的理由就太多了。

只要多科并立不成立,那么层级教育、因材施教就没法开展,这两个没法开展,那么废除科举就是笑话。

此时不反驳,更待何时?

对于群臣的反驳,崇祯也不出声阻止,就这么静静的听着,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

可越是这种反常的举动让群臣心惊不已,反驳声逐渐变小,直至消失,整个皇极殿再次陷入沉寂之中,群臣皆是低着头,害怕皇帝逮着某个怒批。

见气氛有些凝重,一直没有出声袁可立再次出班了:“陛下,恕臣等愚钝,未能体会上意为陛下分忧,望陛下恕罪!”

“无妨!”

崇祯摆了摆手,这事儿以现在官员的思维能想不明白是正常,想明白且赞成了那才叫奇怪了。

所以生气、震怒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诸位爱卿刚刚的争论中,朕都细细听了,九成的都是反对的,但也还是有一些赞成的,诸如户部的毕爱卿、工业研究院的徐爱卿等等。

朕的想法如同毕爱卿他们一样,多科并立并不是一味的模仿唐朝,我们可以选择适用的科目,诸如明算、明法、工业、农业、商业、水利等等科目。

也不是说每科都有状元、榜眼、探花,因为以后就没有状元这些了。”

说到这里,崇祯停住了,思索了几息后起身走下平台:“王承恩,抬几块木板过来,”

知晓皇帝的习惯,木板这东西两侧偏殿就悲了不少,只是十几息的时间,四块挂着宣纸的木板就抬了过来。

“朕给你们从头到尾的梳理一遍。”

崇祯提笔蘸墨:“第一步,层级教学,县一级所属的村镇,设立社学,教授八到十二岁之间的孩童,以读书识字、启蒙明智为主。

具体有多少字朕不清楚,但以朕估算三千字就能看九成九的书籍了。

想要会读、会写、知晓其意以及启蒙用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等,估计三年时间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