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儒生多吗?非常多,并且多到惊人!
以为就会是现在儒生多吗?无论现在或是以后只有孔门之儒提倡有教无类,愿意学习儒学就肯教导,再来是门徒拉门徒,徒子徒孙直接给无穷尽了。
到了百家争鸣的时候,绝大多数学派都有门槛,,门槛越高的学派门徒越少。
另外,有教无类其实挺好,只是难免良莠不齐,但数量绝对会多到夸张的程度。
智宵很清楚的知道一点,儒学得势是迟早的事情,哪怕没有“独尊儒术”发生,他们也会抱团取暖,庞大的基数就摆在那里,怎么灭都灭不完也灭不掉。
这个学派就是有一点不好,什么不学将春秋时期鲁国权贵的坏毛病给先学会,非常喜欢写小文章骂人。
比如曾参,他亲自经历过孔丘与沈诸梁(叶公)的一场辩论,当时孔丘和沈诸梁谁也说服不了谁,孔丘和沈诸梁事后不再相见,曾参写了一个《叶公好龙》的故事,直接把叶公黑得那个叫体无完肤。
沈诸梁确实很喜欢画龙,只是也没有因为这个爱好害了谁,甚至当政时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就是源自曾参所写的《叶公好龙》故事,而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所好似是而非,以致表里不一,有名无实。
孔门之儒写小故事抹黑人的事情屡见不鲜,许多历史上有功绩的人,由于那些小故事流传开来,变成一个个故事中的反派或是愚者。
有一点需要提到的是,曾参是在沈诸梁亡故之后才写,在沈诸梁活着的时候可不敢。
智宵帮助孔丘回去鲁国,是智宵主动帮忙的吗?并不是的。
孔门之儒有许多在智氏出仕,个别几个爬上了中高层,他们联合起来向智宵求助,恳求智氏能够对鲁国三桓施加影响,使得孔丘能够重归故里。
鲁国三桓在孔丘等人眼中或是庞然大物,然而在智氏眼中也就是一只小虾米。
孔门之儒怎么都办不到的事情,智氏这边一名核心族人过去传达智宵的一句话就成了。
所以,智宵只是说了一句话而已,得以让三桓解除对孔丘的限令,智氏真的没有干其它事情,或是付出额外的代价了。
而智宵愿意帮孔丘说话,多少是有点希望孔门之儒后面提到智氏能够嘴下留情的意思,再来就是一句话的事情而已,又不是多么难以办到。
之前孔丘很渴望能够回到鲁国,等待可以回去却是反而不着急,暂时还待在卫国。
听说,只是听说,孔丘之所以留在卫国是因为南子。
现在,不喜欢晋国也不喜欢智氏的曾参,他不是碍于智氏对孔丘的帮助,想说一些坏话却咽了回去吗?说明智宵的一些举动有效果,并且效果绝不止会体现在曾参身上。
毕竟,孔门之儒很讲究尊师重道,谁不想背上骂名的话,最好不要对帮助过孔丘的智氏嘴巴没有把门。
还有一点,孔门之儒其实比任何学派都要讲私情,某些不怎么样的人仅仅是跟初代祖师爷或门徒交情好,他们一样名留青史或是得享后世香火。
其实也没有什么,无非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已,人之常情的事情。
要真的是大公无私到没有丝毫烟火气,讲实话这样的人或学派才是最为可怕。
拿智氏、魏氏和韩氏即将化家为国来说事,得到好处的不止是三个家族的一家之主,包括族人、家臣、附庸以及交好的家族,或多或少都能够获得好处。
“围观的人真多啊。”智宵站在战车之上,举目四望到处都是人。
以国人的数量最多,他们抱着看热闹的心思议论纷纷,看上去心情都很不错?
国人有心情不错的理由,近一段时间来“洛邑”的人倍增,有做小生意的人,他们的生意变好;哪怕不做生意,仅仅是提供住宿或伙食,一样能够赚一笔。
外来者的心态就很复杂了,他们将要见证世间再多三位诸侯,大多不认为是一件什么好事,认定从此天下纷争必将加剧。
不管谁和谁是什么心态,总之智宵等一伙人再次进入宫城了。
在进入宫城后,礼乐时时刻刻都在奏响。
哪怕是到了现在,音乐依旧被认为很神圣,再被附上这样那样的种种神秘与含义。
智宵、魏驹和韩庚再一次参见周天子。
有宦官得到示意开始高声问,有没有人对智宵、魏驹或韩庚的功绩有所异议。
话说,智宵、魏驹和韩庚有什么功绩吗?
仅以个人功劳的话,智宵绝对有。
智宵多次维稳了晋国的霸权,力主对白翟、赤狄等异邦付诸武力,难道不是维护既有秩序的功劳吗?
魏驹和韩庚在个人功劳上比较欠缺,只是也不能说毫无功劳。
再来便是,智氏、魏氏和韩氏历代先人立下的功劳理应萌荫子孙,由现任的一家之主继承属于一种理所当然。
智氏、魏氏或韩氏对整个文明肯定有功劳,并且功劳方面绝对要比中原腹地的那些家族大得多,仅仅是一再灭掉赤狄、白狄和各种戎的成绩上,谁敢说对文明没有功劳?
当然了,有功劳不一定会获取应得的奖赏,看的还是拳头够不够硬。
宦官连续问了三遍,现场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最有可能提出异议的赵氏,他们在“洛邑”的人不是死就是被捕,要么就是逃了。
另外,哪怕赵氏还有人在“洛邑”城内,周王室也不允许他们上殿捣乱。
其余势力?他们或许会做一些什么事情,阻止智宵、魏驹和韩庚获得爵位的事情却是不会干。
既然没有人提出异议,宦官也就开始述说智氏、魏氏和韩氏历代的功劳,主要是摘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事迹。
到后面,由于魏驹和韩庚缺乏个人功劳的关系,宦官在讲述三人功绩的时候,不免需要增多广义上的事实而非。
全过程中,宦官的声音洪亮清晰,配合着一直在演奏的礼乐,好一副隆重且庄严的气氛。
智宵站得笔直,眼睛看似正视前方,只是看眼眸没有焦距,显然是在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