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周天子不肯赐爵,智氏取嬴姓而代之,如同妫姓田氏一般,会变成诸侯可以接受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诸侯能够接受这样的取而代之?其实有一个前提,便是干取而代之的那个家族,他们的出身要是某国公族。
那样的话,诸侯认为一样有那么一个国家,具体是由谁进行统治,反正别是“泥腿子”也就行了,免得打破“王侯将相有种”的既定秩序。
必须了解到一点,关于“王侯将相有种”这个观念,自夏朝出现,一直到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才被打破。
也就是说,打破“王侯将相有种”的人不是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与吴广,陈胜和吴广只是喊出那个口号,随后陈胜称王立刻败亡,根本没有享受到胜利的果实。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虽然大多数诸侯后面覆灭,但是刘邦成了最后的赢家,汉帝国坐享国祚之后,关于“王侯将相有种”的秩序才被真正打破。
在刘邦之前,任何非王族后裔称王或成为一方之主,其实只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不能视为最终结论。
智宵不知道周天子会不会闹出什么幺蛾子,稳妥起见肯定要留有备用方案,其中就包括取嬴姓而代之。
“派出人手传檄四方,告知秦庭已然覆灭,黎庶各安其业,权贵前来拜谒等候处置。”智宵要传檄的范围是原秦国统治的势力范围。
范蠡并没有因为被智宵过来摘取胜利果实而有丝毫怨言,笑着应“诺!”答应下来。
那可是灭国之功,非等闲人物能够担之。
当然了,智宵不会亏待范蠡与其余人,后面绝对会有封赏。
辅果等范蠡离去,才说道:“秦人恐难止戈。”
智宵知道啊。
秦国有两个人口稠密的地方,都城圈已经被智氏攻占并控制,遥远西边的“冀”却是暂时鞭长莫及。
尽管“冀”那边的秦人为了支援首都圈损失了一批兵力,大体上却是保留了实力。他们认为还有自保能力的情况下,选择投降的机率很低,更大的可能性是选出一名嬴姓血脉登基,再继续与智氏展开对抗。
智氏现在却是真的很难再向西进军,不提巩固既有胜利果实,仅是赵氏、义渠、楚国也需要防备,别说还有魏氏和韩氏这两个不确定因素了。
一场战争获得了胜利,其实只是开始而已。
战争带来了杀戮和破坏,胜利者总要进行治安维稳,再来恢复所占领区域的生产,哪天收支平衡才能够证明发动战争的正面意义。
如果不是什么战略要地,无论付出的伤亡代价多寡而攻占,一直未能有产出,相反要一再持续进行投入,占了还不如不占。
这也是一些中原王朝并非无法继续扩张,然而却停止了扩张的原因。一切只因为有价值的地方都已经拿下,没有价值的地方拿下反而会成为负担,或许还会拖垮整个王朝。
早就在统治疆域范围内的一些地盘,随着时间流逝而出现新的变化,怎么做出选择其实也很考验当权者。
例如东汉年间,西疆一再发生羌乱,汉灵帝被逼得到了卖官鬻爵的地步仍旧无法平叛,搞到最后引发黄巾之乱。
假设汉庭一再收缩或是干脆放弃西疆,都城也进行迁徙,积累力量再展开新的军事行动,历史会不会改变呢?
再比如,明末期间万历选择收缩战线,不去打“萨尔浒之战”这场战役,或是干脆回归金陵这座都城,历史的进展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现代的普通人对放弃疆域肯定是口诛笔伐,掌握权力的则一定是另一种看法。
什么叫“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呢?不到万不得已,遇事果断做出抉择,无论好坏反正不会让局势变得更坏。
将“失地存人”策略坚定执行的谋略家,成为了伟人。
打从开始之初,智宵就有放弃掉一些疆域的心理准备,智氏的核心策略就是围绕着经营秦地而在进行。
做什么事情都有明确目标的智宵,他无比清楚什么叫“舍得”,到了必要的取舍时刻,不会有半点的犹豫。
拿智氏在围困“雍”这几年,智氏对义渠的操作来说事。
义渠在开始之初的前两年没有什么动作,期间智氏不断有商队前往义渠与之贸易,一再贿赂义渠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等义渠之主觉得修生养息够了,想要集结部队南下插一脚,讶异地发现内部出现了状况。
智氏用财宝收买或是友情牵绊住的那些义渠权贵,他们真心或假意认为怎么来跟智氏相处要再好好商讨一番,有的认为保持当前的相处就好,乃至于有人觉得应该跟智氏的关系经营得更好一些。
内部的意见不一,义渠之主尽管不知道那种变化是怎么产生,哪能不明白意见统一之前不适合出兵了呢?
些许财宝而已,换取义渠无法干扰智氏对“雍”的围城战,智宵认为千值万值。这是不是“舍得”的一部分呢?
智氏还只是用财宝而已,至少没有让太后为之奉献,对吧?
现下的智宵一点都不急,一边关注外部情况,另一边亲自操刀来规划秦地。
讲实话,秦国选定的都城地址并不适合智氏,烧了也就烧了,之后还会夷为平地。
智氏立国或没有立国,一样有必要来打造一座新的“都”城,智宵近期就是在为新“都”城而进行选址。
“要选‘咸阳’,还是‘长安’呢?”智宵倒是认同商鞅的战略布局,都城选在渭水边上最有利于东出。
秦国的“咸阳”跟汉帝国的“长安”并不是同一座城池,秦国“咸阳”在渭水北岸,汉帝国“长安”则是在渭水南岸,两者相距约有个三四十里。
选“咸阳”或“长安”不止是名字,其实还将决定都城位置是在南岸还是北岸。这点对智氏来讲很重要。
“缺了巴蜀之地和陇西的关中政权,一般只能作为割据势力;只有掌握了巴蜀之地和陇西的关中政权,才有问鼎天下的资格。”智宵怎么会不知道这个?
现在有一个问题,智宵近期的重心到底应该放在哪里?
耗费力量稳住大河以东,加强那边的防线,还是着手攻略巴蜀之地和陇西(冀)呢?
好像……,不由智宵拍案决定,看得还是众诸侯与魏氏、韩氏有什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