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498章 大河,大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智宵还真的在运河没有修好之前就想好了怎么利用。

一开始肯定是吴国、宋国、鲁国得利,等待航线通到大河,能够享受便利的诸侯国就真的太多了。

在智宵的记忆中,吴国虽然修好了运河,但是吴国在运河修好没有几年之后也遭到覆灭。

不是吴国在修建运河耗费多少财力、物力或人心,实际上吴国投入到运河修建的人力和资源没有多少夸张,消耗的是政治方面资源。

等于说,吴国拿出一个方案,成功对宋国、鲁国进行了招商引资,资源和人力其实是宋国和鲁国出的比吴国要多得多。

在那种运作方式之下,吴国的国力并没有在运河工程上消耗多少,怎么可能因为修一条运河就让整个国家陷入哀声哉道的窘境呢。

宋国和鲁国投入到运河工程的人力物力并没有白费,他们确确实实因为运河的完工而逐渐获利,可惜的是后来一个老六打破了和谐局面。

吴国将运河修建完成之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北上争霸,随后家就被老六偷了!

那个老六还能有谁?就是可以竞争诸夏历史第一老银币的勾践啊!

运河通过多条水系连接了大河,不要忘记智氏的势力范围在哪,某一天也可以享受到运河修成的便利。

只是有一个很现实的状况,大河的利用历来少于大江,根本原因在于两条河系的情况不同,以及统治那一片土地的政权有没有计划和实际动手改善。

大江一开始的通航环境就远远胜过大河,沿途虽然险境也不少,问题是一再经过人工改造,使得整条大江趋于可以航行的状态。

大河不一样,首先整个河段有太多的险境,再来是没有政权对其进行过有计划行得通的改造。

大江的总长度达六千三百六十三公里。

大河的总长度达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

结果就是因为天然以及人工改造的原因,总长度最长的大江能够被人极尽利用,反而长度不及大江的大河只有一些河段被利用了起来。

智氏想利用大河?讲实话在目前从河西的河段顺流直下到魏氏统治区域都办不到,沿途有着太多的暗礁,要么就是多河段存在未能让船只通行的旋涡。

倒是从魏氏势力范围往东的河段比较温和,能够直接通行到齐国境内的河段。

智氏控制的河段怎么算?大概控制了黄河的中上游河段,恰好就是环境最差最恶劣,以当前国力和科技造物没有条件改善的那一段。

到一千三百多年之后,李唐困于关中环境越来越差,朝廷都要一再跑到洛阳就食的惨状,有想过改造大河中上游,中枢倒是决心极大,等待实际考察之后变得望而却步了。

然而,哪怕是到了科技造物非常发达的现代,想要人工改造大河依旧需要谨慎权衡,得出的结论是投入大收益小,相关方案未能通过。

搞到投入大收入小的局面,不等于证明难度远比想象中更大,真干成了也是得不偿失,才没有真正实施嘛。

所以,从远古到现代,大江因为天然优势的关系被任意打扮;反倒大河非但拒不接受装扮,还时不时傲娇一下,每一次傲娇都有天翻地覆的威能,好些王朝就是亡在大河的傲娇之下。

智氏想用到运河?只能是哪天扩张到大河中下游区域了。

智宵在确认局势再一次稳定之后就启程返回西部前线。

此时此刻,智宵站在大河的西岸,看着因为汛情而被摧垮的浮桥遗址。

上游连续下了半个月的雨,中上游水位上涨,冲下来了各种杂物,别说是浮桥这种简陋的桥梁,信不信河水漫及到钢铁大桥都给你冲得七零八落?

因为自然因素影响,智宵过河都算是一种十分冒险的行为,随行的骑马士兵只能弃掉马匹,人乘船来到西岸。

现在,智宵就能够看到河面上的船只在艰难渡河。

船并不太大,以吨位算估计连五吨都没有。

两岸拉起了一条又粗又长的绳索,利用一些装置套在渡河的船只一侧,渡河的船只从上游的东岸顺流而下,又在绳索的固定下斜着顺流来到西岸。

利用流水走“\/”字形,速度远比手动划桨快得多,危险是危险,乘坐起来也真的非常刺激。

渡河过来的士兵,他们双脚重新踏及陆地,整个人看上去都是软的。

而整个渡河过程,其实耗时并不夸张,没有出现意外也就是一刻钟不到。

“宗子所创滑轮,所用之广泛,实乃天下第一奇物!”豫让发誓自己不是在拍马屁,讲得是天大的实话。

对啊,跟轮有关的造物,它们的用途远超想象,证明了物理学的威能。

智宵在思考要不要建立一条高空索道,哪怕仅是用来物资运输,便利性远超用船运输渡河。

两岸本身就有不少山体,困难的地方在于设施的建立,以及设施的维护上面。

只不过,只要不是用于载人,哪怕是出现意外,不涉及到人命,智宵认为哪怕是出现几次事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当然,那是以后的事情,智氏目前正在进行大战,同时有水利工程和关隘工程,不适合再搞什么新项目。

在水利工程完工之后,智宵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修路!

这一条路要连通“雍”、“泾阳”直至“辅氏”,考虑到开山什么的只能想一想,总长度应该会超过一千公里?

那一条会作为东出的主干道,沿途必定会有次干道,势必也需要选地筑城,再规划一些自主栖息地,日后主干道不止是重要的交通路线,用膝盖骨也能想到必然成为人口稠密区。

“宗子,大军已从都城开拔,鲁国闻之举国震怖,三桓紧急出使吴国。”絺疵后一脚追上智宵,汇报了讨伐鲁国的信息。

智宵已经下令暂缓对秦国的攻势。

并不是因为晋国要讨伐鲁国,导致智氏暂缓对秦国的用兵,主要是大河中上游有汛期,哪怕智氏在秦地囤积了相关战略物资,能够保证十万大军的一年消耗,该谨慎的地方还是要谨慎。

这一次,智氏、魏氏和韩氏联合出兵两个满编军团讨伐鲁国,小身板的鲁国肯定扛不住,向新爸爸求援就成了鲁国君臣必做的事情。

智宵决定就待在“辅氏”等候下一步的消息,一旦有需要的话,少不得到东部前线,免得魏氏和韩氏玩得太嗨,破坏智氏的相关部署。

既然智宵有那种考虑,怎么还要回到西部战区?

凡事都有一个步骤,对吧?

智氏不想出动太多兵力用在征讨鲁国,智宵要是待在国内,或者抢夺东征军指挥权,算一个什么事?只会让魏氏和韩氏认定智氏霸道。

变成智宵是去收拾烂摊子,情况就不一样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