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国家都是因为内乱而衰弱或消亡。
曾经的卫国很强大,他们担当过中原第一强国的称号,便是在内乱中让赤狄看到机会,导致都城陷落迁徙到大河以南。
将都城从“沫(朝歌)”搬到“濮阳(帝丘)”是卫国从盛转衰的开端,就此以后卫国再也没有恢复曾经达到过的巅峰,有的只是不断持续衰弱,直至国祚灭亡的那一天。
卫国的衰亡是很多王朝的正常迹象,由强大走向衰弱,又在衰弱中最终亡了国祚。
个别一些国家比较特殊,她们从建国的那一刻起就不断在攀登,站到世界国家之林的巅峰之后不曾跌落,哪怕在进行内战期间也能够吊打周边列国,直至国家不复存在的那一天。
其中,最为公认的便是“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的汉王朝。
晋国也是一个直至灭亡前一刻都无比强大的国家之一,分裂之后的三个国家对比同一时间段的诸国仍旧显得极其强大,其中的一个甚至能随意吊打当时的周边列国。
智宵两次见证吴国、陈国、曹国、蔡国的消亡,没有看到晋国灭亡是因为提早被杀了。
卫国变成现如今这般,能够说纯粹是卫国君臣自找的。
看似名声极差的南子,私生活的不堪,其实不应该用来定义一生。
实际上,南子将卫国从灭亡边缘拉回来几次,一直以来也致力于发展卫国,不少良才便是她一手挖掘,奈何卫灵公死得不是时候呢。
智宵在距离“濮阳”十里之外扎营六天,第七天果然听到了南子的死讯。
卫国对外的说法是,身为一国夫人的南子属于寿终正寝,享年四十一岁。
以平均寿命才二十五岁的春秋时代而言,享年四十一岁其实不算低。
只不过,所谓的“平均寿命”是所有阶层平摊之后,春秋时代的贵族多得是活到八九十岁的人,超过百岁的寿星在春秋末期就有六七人。
任何年代都是那样,生活条件好,各种医疗有保障,寿命一定会更长;反之,睁开眼睛就要操劳,加上生活条件差,医疗没有任何保障,寿命怎么会长呢?
卫国庙堂说南子是寿终正寝绝对是一种掩盖,具体会是什么死法,智宵没有任何探查的欲望。
卫国夫人薨了?
智宵乃是晋国的卿大夫,继续待在“濮阳”周边,不会亲自前往吊唁,派人去则是难免。
只是,接下来会是卫国新君继位,导致智宵压根不想继续待在“濮阳”周边,派人去吊唁的同时,同一天营地被拆除,移动到了“濮阳”西侧的“平阳”地。
“孔丘携弟子吊唁卫?”智宵问道。
弥子瑕答道:“孔丘未曾离去,听闻得知卫国夫人薨逝,当场嚎啕大哭。丧礼当日,痛斥卫公子不为人子,未予卫国夫人哀荣。”
在后世的人眼中,孔丘与南子有很多不得不说的故事,起源就是南子得知孔丘带弟子游历卫国,期间给予了很好的礼遇。
而在当时,孔丘被从鲁国驱赶出来,并且三桓勒令孔丘不得返回路过,导致孔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因为三桓的关系,再加上孔丘的学说不被认可,失去鲁国大夫爵的孔丘,去哪都得不到招待,话虽然难听,但是跟丧家之犬真的没有区别。
极度落魄下的孔丘到卫国得到卫国夫人南子的热情款待,才会有弟子特别进行记录。
那些弟子之所以记载,出发点约是遮丑,表示仍旧有顶级权贵愿意用高规格来接待自己的老师?
然而,只要是涉及到男女,相关的记载总会失去真颜色,最后被涂上了黄色。
智宵问道:“卫公子未予陪葬物?”
弥子瑕苦笑说道:“草草埋葬便是成礼,确实不为人子。”
儒家的主张之一便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甚至在对待死人上面要比活人更加讲究。
这种主张并非孔丘首创,仅是延续周公旦的思想,只不过周公旦的这个思想只是《周礼》其中的一篇。
将“礼”作为学派核心思想的孔丘,要说延续周公旦的思想也行,说是原封不动照搬也可以,反正孔门的徒子徒孙只认孔丘,才不认可周公旦是祖师爷。
在“孝道”方面,真不是因为有儒家才出现,人伦的道理也不用儒家去创作。
当然了,日后的儒家很是提倡孝道。
关于“孝”这件事情,不止儒家提倡,其实提倡者很多。为了提倡孝道,不少人写了很多小故事,如“卧冰求鲤”这一篇。不要问王祥为什么不凿开冰块,压根不是蠢不蠢的问题,内核在于体现孝心。
当前时间段,孝道还真是归于儒家在管,只不过儒家不是孔子的儒家,乃是周公旦的儒家。
在《周礼》中对每一个阶层的逝者,他们的葬礼规格有着很明确的规定,该是何等级别的逝者就该用什么来作为陪葬品,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能放入逾越等级的陪葬品。
南子是宋国之君的女儿,还是卫国夫人,以时代规则理应获得一个隆重的葬礼。
现在,南子死得不明不白,又被草草埋葬,真真是显示出卫蒯聩的愚蠢了。
孔丘上一次到“濮阳”就一直没有离开,进行城池攻防战期间还带着一众弟子帮助卫国守城,听说还亲手杀了三名攻城的晋军士兵。
今年,孔丘六十三岁,以老迈之身还能到处奔波,上了战场也能杀敌?
只能说孔丘不如自己的父亲,打完全场才杀了三个人,他的父亲叔梁纥在五十九岁出征的时候还能够冲锋陷阵并且力扛城门落闸。
孔丘也只是不如自己的父亲,比起多数人还是显得极其勇猛,不亏是能够带着弟子在野兽横行和盗贼强人无数旷野中不断游历的人物。
关于卫蒯聩被孔丘骂之后是什么反应,或者说卫国权贵有什么反应,弥子瑕没有提到半句。
“端木赐已在鲁,想来孔丘归鲁之日不远。”智宵像是闲聊一般,提了这么一句。
卫国得到这个下场,着实是吓到了很多人。
前几年楚国吞并陈国,由于陈国离中原挺远,中原诸侯其实并没有升起太大的警惕心。
秦国独处西边一隅,他们想跟其余诸侯国联系也要看晋国答不答应,有什么惨状缺少向外陈述的渠道。
卫国以地理位置来看多少算是中原核心,好好的一个国家,看似没招谁惹谁,结果被晋国搞得只剩下一座孤城。
要划重点的话,必须标出晋国。
那可是晋国把卫国欺负到只剩下一座孤城,并且晋国目前还是诸夏第一强大的诸侯国,一旦晋国展现出很强的侵略性,怎么可能不会吓得周边列国瑟瑟发抖。
早就惹上事的鲁国,他们现在正面临晋国使节阳虎的各种耀武扬威,像往常那般光速认怂并没有让阳虎更改态度,相反阳虎作为鲁人公开嘲笑鲁国权贵的秉性,既“认错但是不改”这一条,搞得三桓在得知卫国只剩下一座孤城,更是被惊吓到手足无措。
鲁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卫国,或者比卫国更惨?三桓直面阳虎这个煞星,他们一定很渴望孔丘能够回国跟阳虎过招了。
关于孔丘跟阳虎斗智斗勇的故事有挺多,其实阳虎获胜的次数更多,每每能够搞得孔丘狼狈不堪。
三桓不是认为孔丘可以斗得过阳虎,原因在于孔丘有许多弟子在智氏出仕,阳虎目前又是智氏的家臣,想当然以为阳虎会看在那些同僚的份上给孔丘一些面子,再让孔丘有为鲁国化解当下危机的可能。
在三桓没有其它什么好办法的前提下,召回孔丘对抗阳虎确实是可行的办法之一。
弥子瑕并不在乎鲁国在发生或即将发生什么事情,要开口继续汇报关于卫国事宜的时候,未经通报帐帘被撩开,显得很风风火火的豫让进来了。
“宗子,宋境传来消息,宋国出兵三万进逼‘濮阳’。”豫让进行汇报。
智宵认为卫蒯聩那样对待自己的生身母亲南子,宋国不出兵反倒才是一件怪事。
在卫国庙堂放弃各处旧地之后,当地贵族遭到抛弃,会不会愿意起兵对抗宋国的军队?
豫让看到智宵好像在发呆,提醒道:“卫国如今受我(智氏)庇护。”
只剩下一座孤城的卫国,全国总人口还有多少?顶天也就是五六万人,地皮也就那么大,以国家体量几乎榨不出什么油水了。
那么,宋国想趁人之危获得利益的可能性极低,只能是宋君栾在得知南子的遭遇,想以武力来讨个说法。
智宵不是在发呆,纯粹就是个难住了。
卫国受到智氏的庇护没有错,问题在于智氏也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有义务保护卫国。
首先是卫蒯聩以人伦来说事情办得太糙,导致宋国兵逼卫国要给南子讨说法,属于是宋君栾出师有名。
这种情况下,智氏继续庇护卫国,是不是会在孝道上留有瑕疵,真的保护也将变成卫蒯聩的打手。
任何事情上都要分主次,在任何一种盟约中,强大一方只是出于某种需要,才会在盟友有难的时候出兵,并非是因为有盟约而无条件付出。
毕竟,现实就是那么的现实,与自己没有利益相关的话,肯定会缺乏动力。
如果强大一方与弱小一方进行联盟,弱小一方不断搞事来让强大一方去擦屁股,强大一方岂不是变成了在认爹?
豫让还想说什么,有人站了出来。
弥子瑕走向豫让,附耳低声说道:“你并未前来禀告宋国出兵消息,宗子亦不知有此事。”
豫让直接懵了,看着弥子瑕脑海中嘀咕:“我明明就是来了,宗子也已经知道……”
弥子瑕想拉着豫让出去,一动手才发现自己拉不动。
最终还是智宵抬起手指了指帐帘,示意豫让赶紧地消失,才让弥子瑕成功拉着豫让出去。
帐内只剩下独自一人,智宵举手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苦笑自语:“我家这是主动招揽麻烦上身啊!”
卫国主动割舍疆域,获利最大的是魏氏、韩氏和赵氏,智氏只是顺带获利而已。
归国要上位的卫蒯聩是个能搞事的人,未来不知道还会惹出多少事情,又是招惹多少卫国无法独自承受的势力。
“要不找个机会弄死卫蒯聩得了?”智宵心想。
智氏选择庇护卫国,原因之一是智氏需要东面有一颗钉子。
不是智宵想用卫国来牵制谁,只剩下一座孤城的卫国谁也牵制不了,当成一个活动基地,或是细作调协枢纽,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没有多久,弥子瑕重新回来,落座之后禀告与卫国旧贵族商谈的进一步成果。
因为卫蒯聩做出了那些举动,不止智宵认定卫蒯聩是个能惹事的人,以往与卫蒯聩有过相处的那些卫国旧贵族,他们肯定比智宵更了解卫蒯聩的为人秉性。
另外一点,许多遭到抛弃的卫国旧贵族,他们的属性多少占点佞臣的边。那并不是他们愿意,主要是卫灵公在世的时候对南子言听计从,卫国许多决议就是出自南子的手笔,作为执行者很难不被贴上南子附庸的标签。
卫蒯聩上位之后,肯定会清算认为佞臣的那一批人。
遭到抛弃的卫国旧贵族,他们哪怕不在卫蒯聩清算之列,难道要抛弃所有继续在卫国挂个空头贵族头衔?
弥子瑕一开始跟那些卫国旧贵族的商讨还没有那么顺利,直至卫蒯聩那样对待自己的生身母亲,事情一下子变得顺利了许多,多数会商对象答应迁徙到智氏治下。
“如此,迁徙事宜便交予子瑕。”智宵说道。
子瑕其实是表字,牟才是他的名。
这位长得比女人还好看的男人,闻言露出了大喜的表情。
人生在世就是应该有事情做,尤其做官要是没有事情做会很惨。
弥子瑕太需要一个能够继续发光发热的岗位,面向熟悉到不行的卫国各贵族,无疑是一种专业对口,一定能够处理妥善,进而在智氏立下功劳站稳脚跟。
在弥子瑕长得比女人还好看这一点上,智宵可以亲眼认证,史书也留下“卫之嬖大夫”的记载。
在春秋战国时代,那个“嬖”可以解读为:宠爱。
这样一来,获得宠爱的人,不管男女都是被称为“嬖人”,一旦是个男的,名声绝对不会好听到哪去。
弥子瑕确实也是长得那个叫闭月羞花,笑起来梨花帯雨,小脸一捏都出水的那种。
智宵都怕跟弥子瑕独处会传出不好的风闻……